昔日千万富翁刘定国如今竟借钱治病;专家呼吁政府建立企业家营救机制避免悲剧重演
66岁的刘定国病倒了。这位头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村科技致富能手”、“全国双扶先进工作者”等殊荣,曾经培养了全国38万名养猪户的“养猪大王”,在经历了13年的官司缠身后,因左腿患病躺在了病床上。 “为了治病,我现在已经借了8000多元债了。”24日下午,记者在成都华西第一附属医院一间普通的病房内,见到面容憔悴的刘定国。刘说,1993年他惹上官司前,家里光现金就有300多万元!但现在……他摇了摇头。
四川大学教授李航星博士说,在为企业家创造一个良好发展环境的同时,政府和市场应建立起有效的营救机制,在企业和企业家们遭遇困境时,能够助他们脱离困境,避免刘定国式悲剧的重演。
现状:无钱治病一筹莫展
陈旧的白色背心、零乱的白发、沧桑而憔悴的面容、无助而哀伤的眼神……24日下午,当记者在医院初次见到刘定国时,很难将他与“养猪大王”这个曾声震全国的名号联系起来。“我就是刘定国。”看出了记者的疑惑,躺在病床上的刘定国有些尴尬地笑了笑。
刘定国生病已经一年多了,官司缠身、手头无钱,一直没有到医院治疗。今年9月初,病魔再次袭来时,他没能挺得住,住进了绵阳一所医院。9月7日,他在医院进行了手术。术后,左腿一直莫名疼痛。
9月22日早上,刘定国在儿子、女婿陪同下,来到华西第一附属医院准备接受治疗,医生告知,需住院治疗,缴纳上万元相关费用。刘的女婿说,医生初步会诊结论,其症状有两种,一是起初病症是腰椎间盘突出,神经压迫可能还未完全解除;二是背部神经源有问题,但不排除其他病症,需详细检查才能下结论。
刘的女婿无奈地说:“别说治疗费,我们连检查费都没有。老人家一听说需上万元医疗费后,在救护车上就嚷着让把他拉回去。作为儿女,心里别说是个啥滋味了!”说着,他的声音哽咽起来。当天,在刘定国的坚持下,儿女们只好把他拉了回去。
23日,疼痛难忍的刘定国再次被家人送到华西医院。“我们东拼西凑交了2000多元,但离检查和治疗的费用还差得很远,只使用了一些镇痛的药,下一步该怎么办,我都不晓得。”刘定国的儿子刘春雷无奈地说。
“院是转了,可是医药费到哪儿找啊?”刘定国说,在绵阳治疗时花去了约1.2万元,转到华西医院后又预交了2000元,目前他已经花光了所有积蓄,并欠下了8000多元的债。2000元只够做一些简单的镇痛治疗,面对即将进行的检查和治疗,刘定国一脸茫然。
昔日:名噪全国红极一时
昔日的养猪大王一边轻揉着疼痛的左腿,一边讲述着他的往事。
刘定国从1983年开始养猪,规模迅速壮大。1987年,刘在安县秀水镇创办了绵阳市养猪研究所,这是四川第一个民办养猪研究所,他发明的“一根笋”快速育肥法传遍全国,成了闻名全国的“养猪大王”。同年,刘赴日本考察回国后,投资70余万元建起了5层楼的养猪大楼,成为当时轰动全国的新闻。此外,他还面向全国广招学员,数年中,全国共有38万余人接受了刘的培训,其中包括名噪一时的“添加剂大王”刘显合父子等人。1989年,刘定国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随后又获得了“全国农村科技致富能手”、“全国双扶先进工作者”等殊荣。
“那时,一年出栏5000多头肥猪,培训数万名学员,年收入超过百万元。”谈起往事,刘定国的眼中闪耀着神采。他说,截至1993年,他已积累了千万财富,其中“光现金都有300多万元”!
转折:十三年官司事业中落
就在刘定国意气风发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官司将他拖入深渊。1988年,雅安市某单位以入股方式与刘联办了绵阳养猪研究所。由于各种原因,在亏损了50多万元后,合作双方于1992年11月分道扬镳。1993年6月,双方发生经济纠纷,对方将刘定国告上了被告席。同年7月,刘定国价值700多万元的财产被全部查封。
此后,刘定国走上了漫漫上访路。1998年9月,法院终于撤销了对刘资产的查封,但其厂房中价值数十万元的设备已基本报废,刘定国开始申请国家赔偿。2003年8月,安县法院下达的对此案的决定书称,“因安县法院违法扣押财产,决定赔偿原绵阳市养猪研究所86万余元”。刘认为86万元赔偿与自己蒙受的损失差距太大,遂选择上诉。但绵阳中院的判决让他更加失望———赔偿金额被降至52万余元。
今年1月,刘定国领到了52万余元国家赔偿金,还了30多万元债务后,其余几乎全部用于办理厂房、研究所、养猪场的土地使用证上。“一场错误的官司,给我造成了700多万元的损失。原先攒下的300多万元现金被用光不说,一部分国家赔偿金也搭在了里面。”刘定国说,检察院已提起抗诉,官司尚未结束。
未来:满怀信心要再创辉煌
接受采访时,刘定国疼得不住地呻吟,但他说,他心中的希望并未破灭:“10多年的官司我都扛过来了,我相信这次我也能站起来。”他说,虽然还不知道自己患了什么病,治病的钱也没有着落,但他渴望自己能重新站起来,也相信自己能够站起来。
刘定国说,这些年来,他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并已研制出一种高蛋白饲料,既可以用于生产全价饲料的原料,也可以直接勾兑使用。他说,厂房是现成的,只需投入200万元更新设备和作为流动资金,他便能东山再起。此外,数量庞大的学员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目前,一些好心人知道他生病了,300元、500元地给他捐款。前不久,绵阳市工会还专门给他送去了1000元钱治病。
“按照我的设想,到2010年,我将重新拥有千万财富,”刘定国说,“到那时,我刚好70岁。”但是,东山再起所需的200万元资金,对于目前还在负债治病的刘定国而言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不过,他仍满怀信心地透露,目前已经有两家单位在和他洽谈,双方已有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专家观点 政府应建立企业家营救机制
刘定国还能重新站起来吗?不少人表示,“刘定国要在事业上站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了。那种‘名人效应’早就过时了。”作为上世纪80年代的养猪大王,退出江湖10多年后,其影响力是否还能足以使他东山再起,人们表示怀疑。
然而,四川大学经济学院财税系主任李航星博士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刘定国的故事让人唏嘘,他从事业的高峰跌落到人生的谷底,从千万富翁到负债治病,从53岁的壮年到66岁的暮年始终壮志不已,壮哉!
用刘定国的话说,到2010年,他将重新拥有千万财富,“到那时,我刚好70岁!”短短四年,养猪大王能再创奇迹吗?李博士认为,刘定国是有条件重新站起来的,依据有四。其一是精神不灭。大起大落,病魔缠身,但昔日“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村科技致富能手”的那股劲始终在他身上涌动,这是他最大的财富;其二是刘定国这块“金字招牌”,虽经岁月侵蚀,仍具有市场号召力;其三,其技术上的独到之处具备一定竞争力;第四,他培养的38万学员中,仍有一部分活跃在养殖行业中,是重要的市场资源。
但是,拥有这些优势的同时,刘定国也面临严峻的挑战。第一,岁月不饶人,66岁的他在思维的敏锐性、对市场的判断上能否跟上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有待检验;第二,启动资金将来自何方?第三,目前的养猪市场已规模化、产业链条化,刘定国要进入这一链条,将遭遇巨大的市场阻力。
李航星说,刘定国的遭遇是一个典型的教材,对当今企业和企业家而言具有现实意义。企业和企业家们在发展过程中,更应该学法、懂法、用法。同时,随着法制的完善,有关部门应该为企业和企业家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政府和市场应该建立起有效的营救机制,在企业和企业家们遭遇困境时,能够助他们脱离困境,避免刘定国式悲剧的重演。李航星认为,在当今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和气生财、保持和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企业和企业家应该树立起配合协作精神。
文/图丁伟记者廖兴友(短信代码:42401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