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昆明9月25日电 记者姜兴华、特约通讯员孙启元报道:国庆长假,中秋月圆;织女会牛郎,喜聚“鸳鸯房”。两个节日来临之际,记者穿行在云南4000多公里的边防线上,看到一栋栋设计新颖、设施配套的士官家属临时来队楼房拔地而起。 每套住房设有一室、一厅、一厨房、一卫生间,建筑面积在40平方米左右,室内床铺、桌椅、彩电、冰箱、饮水机等生活用具和设备配套齐全。
随着士官队伍数量的扩大,士官家属临时来队住房紧张的矛盾日趋突出。“过去来队,最犯愁的是住宿,我们到营区外租过房,还住过连队的工具间。好不容易探一次亲,却要四处‘打游击’!”谈起几年前的住房情景,云南边防某团三级士官卢涵来队探亲的妻子赵小芳感慨良多。
“现在好了,夹条被子就可入住,太方便了。”记者环视了一下房间,一套转角沙发有序地布置在装修一新的客厅里,沙发前的茶几上,两束百合花正吐着香气,电视机在播放着《西游记》,饮水机上立着一桶矿泉水。厨房里,不仅配有煤气炉、电饭煲,就连调料瓶、牙签这类细小的生活用品也配齐了。在卫生间,记者打开淋浴头,冒着热气的水就“哗哗”流出来。透过窗口,只见宽敞清洁的院子里,花坛里盛开的三角梅挂满枝头,几个小孩子正在建有蘑菇房、电动车的“儿童乐园”里嬉戏玩耍。“住在这样的环境里,才找到了度假的感觉。”赵小芳高兴地说。
“把士官公寓建成‘暖心工程’!”为改善士官家属临时来队住房条件,云南省军区按照总部的部署,近3年来投资500多万元,在专家的指导下,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建成了6000多平方米的士官公寓。公寓还区分不同的地区,配备了不同的生活设施,给驻炎热地区部队配置了空调、电冰箱;给驻湿热多雨地区部队配置了专用烘干衣被的设备。
踏访一栋栋士官公寓,记者不由得想到,士官家属临时来队住房条件发生的变化,充分体现了各级领导机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基层至上、士兵第一”落实在行动上,把“以人为本”体现在维护士兵利益上。
士官家属临时来队住房
随着我国兵役制度的改革,士官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2004年,在军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中央军委决定安排9.5亿元专项经费,用于全军士官家属临时来队住房建设,力争在3年内基本完成。为此,总后勤部专门下发了《军队士官家属临时来队住房建设管理办法》,总后基建营房部制定了《军队士官家属临时来队住房建筑方案图册》,科学编制士官家属住房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至2005年底,全军已建成士官家属来队住房157万平方米,可解决近24万名士官家属来队住房问题,3年规划建设任务基本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