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企业信息
当别人羡慕扬子江获得如此多的荣誉的时候,谁能想到扬子江的背后付出了许多努力。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倘若没有集团上下一心把好质量关,扬子江也不可能获得今天硕果累累的成绩。正如药厂区标牌上醒目的大字所写——认真贯彻药品管理法,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这醒目的十九个大字真实地反映了“扬子江”视质量为生命的写照。这种对“质量第一”的执着追求是“扬子江”对百姓生命健康的承诺。
质量无处不在
扬子江药业集团明白药品作为特殊商品,事关百姓健康,质量来不得半点疏忽和马虎。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为了落实这一企业理念,“扬子江”把质量当作企业的头等大事来抓,提出“三个不变”,即“质量第一,永远第一”的方针不变;质量无处不在的认识不变;以质量求效益的基本原则不变。
“扬子江”抓质量从不搞空洞的说教,而是紧紧抓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个核心,有机地糅进“质量连着市场,市场连着效益,效益连着饭碗”这个最现实、最通俗、最直接的道理,让“饭碗”效应去绷紧每个职工的质量弦。
在扬子江药业每个生产车间里,宣传栏上“质量在我心中,质量在你手中”、“质量重于一切,质量万无一失”等口号十分醒目。在“扬子江”人的头脑中,时刻追求的是百分之百合格,决不允许“基本”、“大概”、“差不多”的说法存在。在他们看来,产品合格率只有100%,产品1%的不合格,就是对消费者100%的不负责任,低于一个百分点,可能就是上百人的生命。
“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质量”
每一个企业,都会出现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发生矛盾的时候。企业究竟是要抓效率还是要抓质量,成为了企业决择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扬子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质量。2004年5月,拳头产品扶严宁停产表明了“扬子江”狠抓质量关的决心。扶严宁自上市以来一直是畅销药,但根据药典要求,混悬剂要求检测粒度,扶严宁虽不属于混悬剂(属于溶液型,可以不检测),但为了更好地保证质量,公司还是决定进行产品的技术质量检测。这次的技术检测牺牲了扶严宁销售量1500件,折合人民币350万元,却彻底从各个方面改进了扶严宁质量。
“扬子江”为把好药品的质量关,有时损失企业效益也在所不惜。例如集团输液车间是一个月产几万箱输液的车间,在生产的各工序中,经在线检测(如灯检等工序)会从中淘汰不合格品,这样同时也就淘汰了一定数量的输液瓶。许多厂家将这类输液瓶回收再利用,理由很简单:输液瓶是合格的。“扬子江”却另有想法:经过处理及生产的瓶子,其质量必定有所下降,绝不能回收利用。被淘汰的输液瓶比例虽不高,但由于产量大,企业为此每年损失的效益达10万元。
回不回收输液瓶看似是件小事,但“扬子江”认为关乎产品质量就是大事。产品的质量从小事抓起,不放过每个细节。企业为了更好落实“质量就是生命”的概念,经常组织全体员工进行质量意识与企业培训活动。集团每年开展的质量教育月活动,充分利用厂报、板报、知识竞赛、征文演讲和集中培训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狠抓产品质量的目的和意义,使“质量第一”深深植入到每一个职工的思想深处。
从生产源头把关
优质的原辅料是生产优质产品的基础。扬子江集团严把采购关,力求从源头上剔除产品质量隐患。两年前“胶囊易主”事件说明“扬子江”对采购质量的重视。2004年6月,一家与“扬子江”合作20年的胶囊供应厂家,因为没能按“扬子江”质量管理部门提出的要求及时整改生产条件,被取消供应资格。虽然两个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但“扬子江”认为质量问题是原则问题,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为了确保物料供应质量,集团供应部把对供应厂商的质量审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及时编报供应商审计计划给质管部,并邀请生产、质管、新品的相关人员参加,征集意见。仅2005年,“扬子江”现场审计供应商13家,淘汰4家,要求限期整改1家。“扬子江”对于审计中提出整改意见的有关供应厂商,要求其限期进行整改。
随着国内外市场对中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料药材的生产必须规范化、集约化、科学化。“扬子江”为了从源头上控制产品质量,相继在江苏宜兴、邳州,四川都江堰等地建立中药材GAP绿色种植基地,目前,已建成佛手、银杏叶基地1000余亩。
质量不是检测出来的
“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测出来的!”这是“扬子江”人信奉的质量管理理念。集团把质量责任分解到每一个环节之中,通过强化质量保证体系,实行质量否决制度,确保成品质量。首先在生产过程中,坚持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质量问题一票否决,明确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观念,凡不合格的半成品决不转入下道工序。二是在成品检测环节,制定三项连环制质量检验程序,即车间质检员初检、车间化验员抽检、最后集团中心化验室终检的检验程序。质检人员严把质量控制点,没有经过检验合格,任何成品和半成品都不能入库和转序,确保成品质量100%合格出厂。三是严格质量责任,做到管理分级归口,查处寻根求源。将质量责任以明确第一责任人为核心,规定出厂产品发现质量问题,公司主抓技术、质量的副总为第一责任人,入库成品发现质量问题,车间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半成品发现质量问题,班长、质检员为第一责任人,违反工艺操作,出现质量问题,操作者为第一责任人。
2006年全国医药行业优秀QC成果
发表表彰大会回放
2006年6月,全国医药行业优秀QC成果发表表彰大会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召开,扬子江药业集团选送的QC成果一举夺得13个一等奖,6个最佳发表奖和优秀组织奖,集团被授予“全国医药行业质量管理优秀企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荣获“全国医药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卓越领导者”称号。这是扬子江药业继2005年夺得8个QC成果一等奖后,又一次蝉联全国医药行业QC成果“金牌”总数第一。
本届QC成果评选,全国6300余家制药企业共选送140项课题成果参加评选,评出一等奖41项,扬子江药业占了三分之一,成为此次QC成果评比最大的赢家。
百分百安心保障
扬子江药业独创“零缺陷”管理制度
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就没有优秀的企业产品。“扬子江”为了确保产品零缺陷,出厂产品100%合格,在生产过程中设计了“双保险”,以保证产品的100%合格率。“扬子江”在产品生产上一方面根据GMP要求设计药品生产的标准文件系统,主要包括标准操作规程、生产工艺规程、批生产记录。另一方面,企业为保证员工严格按照设计的标准文件系统组织生产,又设计了一套培训和考核体系。每一位生产线员工每个月都能够接受到标准文件系统的培训,培训不合格的立即停工学习;生产过程中实行“复核制”和“反考核制”,即关键岗位一人操作,一人复核,确保操作无误,下道工序的员工负责对前道工序质量情况进行反考核,确保不合格产品不流入下一道工序,而且每个单元都有原始真实的记录。
设计一套奖惩分明的考核制度是“扬子江”零缺陷管理的助推剂。和其他企业不一样,“扬子江”人重奖自挑毛病者,在去年的质量月期间,6个部门因此获得了奖励。这种创新质量管理体制的办法,大大调动了全厂干部职工参与质量管理和攻关的积极性,从供应、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没有谁掩盖问题,而是开动思想,积极寻找问题和不足,千方百计解决问题。
奖励自挑毛病同时实施的是对质量问题的一票否决制。这两者并不矛盾,否决重在严格管理、规范操作。从高层开始实行质量的首长负责制,到最近制造部出台的机长负责制、首件复核制,把质量问题作为考核的主要标准,层层考核,促使每个人都时时刻刻绷紧“质量弦”,谁触犯了质量考核标准就是违反“军规”,就是跟自己的饭碗过不去。
前不久举行的全国医药行业优秀QC成果发表会上,我国医药著名企业扬子江药业集团夺得13个一等奖,成为发表会上的真正的赢家。扬子江药业集团作为连续两年排名全国数千家制药企业第一的企业,再度向大众展现集团执行“质优创新统领企业全局发展”的伟大成果。
扬子江药业集团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让在场的医药行内人士不免要重新思考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问题——产品质量,也让大家再次深刻地意识到要真正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站得住脚,靠的不是广告战、价格战,而是切实做好产品质量。
这次的发表会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医药业市场的良性发展,而会上扬子江药业集团所标榜的“质优创新”的企业发展概念更为医药业界发展树立了榜样。
巨资打造硬件建设
扬子江药业产品设备投入高达数亿元
“扬子江”在加强产品质量过程控制的同时,更不惜巨资引进国际先进的生产和检测设备,从硬件建设着手,为产品质量“保驾护航。”
先进的生产设备是高质量产品的第一道保障。自1997年以来,集团先后投入数亿元,分别从荷兰引进了全自动的数粒机,从德国引进了Bosch包装流水线、高速压片机等,从美国引进冷冻干燥机……设备进口率达到80%,使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劳动生产率得到极大提升。
除了改进生产设备,近年来扬子江也将精力投入化验室的建设中。集团中心化验室陆续配置了近30台日本SHIMADZU、美国HP、Agilent和Waters公司制造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薄层色谱扫描仪等“高”、“精”、“尖”大型检测仪器,其精度和适用范围极大的满足了检测、GMP认证和科研的需要。目前公司还拥有在国内仅有3台、符合美国FDA验证要求的美国Hason公司全自动溶出仪,从溶出、采样、分析、数据处理和输出全部实现了一体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为保证产品出厂前存储期的质量,“扬子江”投资2000万元,建立了一座智能型自动化立体仓库,采用先进的库存计算机管理控制系统,并安装了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
扬子江药业员工在聚精会神地工作
扬子江药业城一角
扬子江QC小组 突破创实效
小组多次突破技术难关增收效益达千万
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在提高产品内在质量上所起的作用,是任何监督管理手段无法替代的。扬子江药业在制定出高于国家标准的内控标准,从根本上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鼓励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在技术方面突破创新。
突破一
成功研制“防断针装置”
2004年初春,德国B+S公司的技术销售经理JurgenFischer专程来到扬子江药业集团,给该集团李继阳等三名技术工人颁发荣誉证书和2.3万欧元的奖金。
一向以技术精湛著称于国际的德国人为何会给几个普通的中国工人发奖?原来,扬子江药业集团2001年自德国B+S公司引进了价值680万的水针生产线,在最初的设备调试时,发现此设备有“水土不服”的现象——与国产安瓿瓶不能很好“配合”,频繁出现断针现象,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德国专家闻讯赶来调试,整整两年中德国专家想尽各种办法,仍无法解决此项难题。扬子江的技术人员李继阳等人,主动请缨,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同事的帮助下,他们开始了没日没夜的技术攻关,方案推翻了一个又一个,经过6个多月的摸索和改进,终于成功研制出“防断针装置”,设备开始正常运转,产品质量得到可靠保证。严谨的德国专家为中国工人的专业素质和执着精神所折腰,向李继阳等竖起了大拇指。
“防断针装置”的研制充分显示了中国工人的智慧,但这只是扬子江群众性技术革新的冰山一角。
突破二
攻克药品溶出度检测关
去年5月,国家下发了克拉霉素分散片新的质量标准,新增了对成品溶出度的检测,扬子江的成果虽然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但低于企业内控标准。技术部门连夜召开分析动员会,车间成立攻关小组,决心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该产品的技术攻关工作。该品种剂型特殊,技术含量高,攻关难度大。他们查阅了国际国内大量的专业资料,采用数理统计中的正交实验法等多种科学的试验及分析方法。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动摇不了他们的信心,激烈的讨论、紧张的论证、通宵达旦的试验,虽然熬红了双眼,拖累了身体,却拖不垮他们的斗志。当合理的生产配方和生产工艺路线终于如期获得时,每个人都露出开心的笑容。
突破三
改进联机设备 节省包装成本
两年前,扬子江药业集团投资600万元引进BOSCH机流水生产线包装机,由于种种原因一直都没有联机,造成设备闲置浪费。去年3月,制造部受命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攻关,在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内,克服重重困难,大胆改造设备,使BOSCH包装流水线联线成功,从而节约人工22人,日产量由原来的80箱上升到400箱。
走近QC小组
QC小组作为扬子江药业集团的技术“智囊团”具有独特的“扬子江”特色。小组成员以职工自愿参加为基础,实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职工群众在QC小组活动中群策群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小组成员关系平等,不分职位、技术等级高低,互相学习,集思广益;小组活动内容丰富,从技术问题的攻关到稳定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生产环境,到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到工艺设备等的创新。扬子江的QC小组成立以来为集团带来了多少经济效益,谁也无法统计清楚,单单从节约成本这一项上讲,QC小组已为企业贡献约5000万元。
让我们赢得市场无限商机
扬子江药业率先实施制药产品质量管理规范
作为我国制药龙头企业,扬子江药业不仅明白产品质量管理决定产品质量的好坏,更通过融合国际先进的GMP概念,不断完善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这句话恰恰反映了扬子江药业GMP文化的精髓。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最早通过GMP认证和通过GMP认证剂型和车间最多的制药企业,扬子江药业从容走过的GMP之路无疑成为中国制药界勇攀GMP高峰的一个缩影。
初尝“GMP”甜头
GMP作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最初由美国人于20世纪六十年代提出,从70年代末开始传入中国,可直至九十年代初,GMP对于大部分制药企业来说,还是一个新生名词。当时曾有业内人士指出:“不搞GMP是等死,搞GMP是早死。”还有人戏称,GMP就是“GiveMoneyPlease”(请投钱)的缩写。就在大多数企业对GMP驻足观望之时,扬子江药业决策层高瞻远瞩:GMP非搞不可,晚搞不如早搞,早搞只会早得益,这是扬子江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GMP风暴”席卷中国制药大地的迹象更为清晰时,扬子江人已早早提前介入到这场风暴中。1995年,扬子江药业投入3亿元改造资金,开始了GMP厂房的基础建设。经过几年的奋战,包括被列为“国家中药提取生产样板工程”的提取综合车间、被列为原国家计委基本建设项目的固体制剂车间、以及液体制剂车间、颗粒剂车间、化验楼、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国家级技术中心等一批完全按GMP要求建成的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1999年11月,扬子江人迎来了颗粒剂车间的GMP认证,取得了集团首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GMP证书。此时,全国制药企业中拿到GMP证书的企业尚屈指可数。
初战告捷,扬子江人信心更足,步伐更快。6年来,扬子江人先后投入5亿元GMP改造资金,相继获得了大容量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口服液、糖浆剂、冻干粉针、软膏剂等剂型的20多张GMP证书,通过GMP认证的厂房面积达20万多平方米。集团总公司的飞速发展还带动了子公司的跨越式前进,扬子江药业集团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四川海蓉药业等子公司也先后全面通过了GMP认证。至此,扬子江药业要以“GMP”的身份逐鹿中国医药市场,赢得发展先机的战略已基本成形。
“GMP是发展的,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扬子江的发展同样也要超越GMP。”徐镜人董事长的这句话,如今正成为扬子江人以GMP为起点,不断挑战自我,加快与世界医药接轨的新动力。
站稳质优发展步伐迈向国际
其实早在扬子江药业走GMP道路以前,聪明的“扬子江”人就早有相似之举。在上世纪70年代初,扬子江药业就有一句口号叫“四消灭一保证”,意思就是消灭生产过程中的种种不规范行为,以保证产品质量。这可以说是扬子江GMP的雏形。从建厂之日起,扬子江人就已经开始意识到生产过程控制对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并响亮地提出“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的“质量名言”。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回顾创业之初感慨万千:“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重质量者得市场。”徐总的这句话,其实已经明确了扬子江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的清晰的脉络。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渐开放,外资合资制药企业的大举抢滩,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决定了质量是企业致胜的根本,决定了“GMP风暴”的终究来临。
从“四消灭一保证”到GMP,扬子江人对GMP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按GMP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成了扬子江致力追求的目标。为了达到厂房洁净级别的要求,扬子江不惜花重金请权威的专家拿出GMP设计标准,同时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粉针车间的所有自动化生产设备均从德国意大利购进。正如中国一位资深的GMP专家在扬子江验收GMP时所言:扬子江实施GMP规划早,起点高,标准严,其厂房结构、工艺布局上已与国外无太大差别。
面对比自己资产规模高数百倍跨国公司,及洋药的叫阵,扬子江药业集团给出了“搞GMP不会等死,也不会早死,只会活得更久”的合格答卷。
事实上,全面实施GMP管理,也使得扬子江药业在市场竞争中如鱼得水,获益匪浅:集团有5个产品获得国家发改委确立的单独定价资格,在市场招标中,扬子江的产品有GMP作保证,中标率达90%以上,从而牢牢地抢占了市场制高点,保证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可以说,“GMP风暴”带来的丰沛降水,不但没有淹没扬子江,反而使扬子江水涨船高,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和战斗力。
企业GMP文化
结束语
我国医药行业要对传统的竞争模式进行改革,质量是永远的试金石。“扬子江”通过“质优创新”走出一条靠质量致胜的新路子,给业界树立了好榜样。“扬子江”质量观的启示意义在于率先走在质量、技术创新的最前沿,追求质量的至善至美,追求科技的含金量因此也成就了自身品牌在人们心目中高品质形象。
在医药市场销售道路上,拥有良好的产品质量,就能在市场上所向披靡。通过深入了解扬子江“质量第一”的企业理念,我们读懂产品质量对于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行业的巨大影响。因此,无论是质量奠基,还是科技兴企,在我国制药界,扬子江药业“质量第一,勇创一流”的质量观无疑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产业突围课。
相关
链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