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重庆专讯昨天,重庆市发布了首份《主城区街头流浪乞讨人员乞讨现状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175名流浪乞讨人员中,以敛财为目的的“职业乞丐”就有115名,占了总数的64.5%。
乞讨儿童月收入六千
日前,重庆市救助站派出5个小分队,共120人次,在渝中区罗汉寺一带、解放碑步行街以及几大星级酒店等人流相对集中区域,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了摸底调查。接受调查的175名流浪乞讨人员中,有蓬头垢面的、也有西装革履的人,有身体健全的、也有残疾人。在解放碑,有一名长期乞讨的儿童。调查了解到,他家住璧山,父亲打工,母亲擦皮鞋,养活一个孩子按说不是问题。但为了“尽快致富”,前几年父母竟然利用孩子头部长肿瘤变形,每天将孩子接到解放碑前乞讨,孩子平均每天可讨200元,节假日一天能讨到500元。现在家中已经盖起了两栋楼房。
六成是“职业乞丐”
“像这名璧山小孩一样,以敛财为目的的‘职业乞丐’越来越多。”重庆市救助站站长谭钦建解释,“职业乞丐”就是长期以乞讨为生的流浪乞讨人员。他们中有些是因父母离异、家庭教育无方而弃学离家出走的孩子。
乞讨人员不愿接受救助
昨天下午,在重庆罗汉寺大门外,一位中年男子正在行乞。男子身高不足1米,衣衫褴褛。一些热心市民见他可怜,摸出零钱放进了他面前的碗里。
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走了过来:“救助站有吃有住,还要资助你回家,愿不愿意和我们一起走?”“回家也没事可做,在重庆乞讨,每天还有十几元收入。”任凭工作人员如何劝说,男子就是不愿意接受救助。据了解,这个男子叫段成武,53岁,四川岳池人。他告诉记者,他们家族都患有侏儒症,兄弟5个身高都不足一米,家中有田有地。
市民切勿滥施善心
调查报告分析,“职业乞丐”趋于团体化,主城区流动的乞讨人员就有来自安徽、河南、甘肃等地的卖花姑娘、驯猴表演、唱歌一族等。另外,控制经营乞讨人员现象正在蔓延。
有关部门提醒市民,如今有救助站等机构专门救助临时出现困难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市民切勿滥施善心。
任明勇肖跃东X062
图为救助站派出工作人员上街劝导流浪乞讨人员进救助站求助,但无一人愿意接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