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关于“十一五”汽车行业产能过剩愈演愈烈的论断,让国内汽车厂商开始调整经营思路。各路汽车商家和学者在9月26日的中国汽车技术论坛上发表观点,中国汽车业的恶性价格竞争将随着油价上涨和环境恶化而转向质量竞争——节能和环保。
美国道康宁电子与高科技部全球执行总监毕乐成代表参会企业首先发言。他说:“油价上涨和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标准对全球汽车企业的影响相对较大。对于不少国内汽车企业来说,他们正面临着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挑战。如不跳出价格战的固有竞争思路,将削弱民族汽车业的竞争力,难以同国际品牌抗衡。”
的确,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必须应对充满挑战和不断发展的全球市场。消费者期待汽车能够带来更多的价值,不但期望汽车性能高、油耗低,还需要汽车更安全、耐用。此外,越来越严格的质量标准和环保条例也给汽车行业带来更多的要求。
在中国开展业务超过30年的道康宁,深谙中国汽车行业面临的诸多挑战。毕乐成说,“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制造商,但中国的民族汽车产业处于品牌认知度较低并缺乏创新能力的困境,严重阻碍了其向高端产品和国际市场迈进的步伐。”
毕乐成的开场白让与会汽车制造商们深有感触,但技术陈旧和成本支出却现实地摆在他们面前。国内相对落后的汽车配件技术,决定了像绿色轮胎等创新节能技术,必须要从国外企业引进。这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汽车行业技术创新的步伐。
为此,汽车“十一五规划”中明确了政府力挺民族汽车制造商进行技术创新的方向。毕乐成建议,对中国汽车制造商而言,寻找既有国际经营、又能洞悉本土需求,寻求既有创新科技、又有国际专业技术的合作伙伴,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