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岁男孩尹德霖跟随爸爸穿梭于山东西藏北京3地 昨天,西藏林芝地区的3名少年已先期到达拉萨;今天,参加“我爱北京天安门,京藏少年手拉手”活动的所有16名西藏少年,均将会集拉萨,为出发北京做最后的准备;明天早上,他们将一起踏上开往北京的列车。
人物小档案
姓名:尹德霖(又名小凡)
性别:男
年龄:11岁
民族:汉族
学校:日喀则地区小学
年级:六年级
家庭:父亲为援藏干部
爱好:画画,科技,考古
生于山东的莱州湾,却飞进了西藏的托儿所,后又折回山东进了幼儿园,继而北上北京入学就读,最后再上高原住在日喀则。这就是11岁西藏男孩尹德霖,又名小凡的11年不平凡经历。这些都源于他有一个从山东进藏工作的爸爸。
“北京天安门,我又要见到您了!”今年1月份刚离京进藏的尹德霖,期待着再次进京和北京小朋友共度国庆,实现他在天安门观看升旗的愿望。
2岁,面对妈妈却喊阿姨
尹德霖的爸爸尹立生、妈妈邱培卫的老家都是山东莱州。尹立生大学毕业后来到西藏工作,5年后,新婚的邱培卫也从老家来到西藏。
1995年冬天,妈妈在山东老家生下了尹德霖。次年夏天,爸妈返回西藏,将9个月大的尹德霖交给姥姥抚养。一直到2岁半时,妈妈才回到老家重新见到儿子。
尹妈妈说:“开门时,我紧张得心里砰砰直跳。”而儿子睁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望着她,脆生生地用山东话叫了声“阿姨”,让她心酸不已。到了晚上,尹德霖也拒绝和妈妈一起睡觉。
4岁,思念爸妈直“掉头发”
1998年,一架飞机将3岁的尹德霖接到西藏,由父母的一个藏族朋友抚养。后又考虑到内地教学质量更好,父母又将尹德霖送回山东读幼儿园。
回到老家后,4岁的尹德霖经常搂着姥姥的脖子哭着要爸爸妈妈。尹德霖现在头顶有一块头发稀疏。尹爸爸解释,那时候儿子想他们想得厉害,小小年纪就开始掉头发,有可能是就此留下的印记。
“回首往事,我觉得我自己好不容易啊!”11岁的尹德霖拍拍胸脯,学着大人的样子扬起脖子叹了口气。
7岁,北上北京梦想飞天
2002年,尹爸爸开始到北京进修,6岁的尹德霖跟爸妈一起来到北京,在昌平区一所小学读书,一直读到五年级上学期。
4年多的时光,几乎把尹德霖变成了老北京人。他说,他最喜欢北京的自然博物馆和中国科技馆。
“科技馆太棒了,去多少回都值。”尹德霖兴奋地说。去年,他到中国科技馆参观了“神六”模型,觉得“太可爱了,我真想把它抱回家。”在北京时,爸爸对尹德霖的学习要求很严格,惹得尹德霖牢骚满腹。“天天不是这练习册,就是那参考书,太受压迫了。”尹德霖称,他对高科技和考古最感兴趣,以后“一定要到北京上大学,考清华、北大。”
11岁,西藏骄阳晒黑了他
今年1月,尹德霖跟随爸妈返回西藏,原本皮肤白嫩的尹德霖,被毒太阳晒成了“小黑人”。“晒得我都不帅了。”尹德霖揉着脸蛋直发牢骚。
到日喀则后,尹德霖直接插班上了六年级。尹德霖说,由于在北京一直上奥林匹克数学班,六年级的数学程度难不倒他,他的数学成绩在班里是拔尖的。班主任高敏说,尹德霖是班里课外知识最丰富的孩子。一下课,他就滔滔不绝地为当地同学们“普及”科学知识。
“我一定要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尹德霖说,号称“走遍北京”的他,从未在天安门广场观看过升旗仪式。
“那些国旗卫士都长得特别帅。”尹德霖说,他要把那些帅哥们都拍下来,回来给同学们欣赏。
对话
小德霖想考清华北大
新京报:想考什么大学?
将来你想当什么?
尹德霖:大学还是北京的好,想考清华北大。以后想当国家主席,或者当考古学家。
新京报:为什么想当国家主席?
尹德霖:我想让穷人都有钱,都住上好房子。(尹妈妈补充说,尹德霖从小就是这样,见到路边的乞丐,非让妈妈掏钱不可。)新京报:北京、山东、西藏,哪个地方你最喜欢?
尹德霖:最喜欢北京,也喜欢西藏。
新京报:感觉北京的同学和西藏的同学有什么不一样吗?
尹德霖:都挺好,不过好的地方不一样。在北京大家聊天都挺“高科技”的,这里的同学懂“高科技”的不多,一般都是我讲给他们听。
新京报:现在到了西藏,班里的同学把你当北京人,还是山东人,或是西藏人?
尹德霖:大部分同学把我当北京人,一部分同学说我是山东人,只有极少数同学把我当成西藏人。
新京报:你自己觉得你是哪里人?
尹德霖:我是个西藏人。
大概是因为我爸爸在西藏,我以我爸爸为荣(笑)!
家庭背景
“献了青春献子孙”
尹德霖的父亲尹立生41岁,1987年从山东师范大学毕业后进藏,一干就是十几年。
“习惯了,准备在这里长期干下去,一直到退休。”尹立生说,他老家在山东莱州,进藏后先在亚东县一所中学教书,现在聂拉木县县委工作。
尹立生进藏后的第一顿饭有个辣椒菜,之前从不吃辣椒的尹立生伴着泪水吃了下去。
两年后,尹立生完全适应了当地环境,工作也愈发出色。但他和学校几名援藏男青年遇到同样的问题———找对象。亚东县人口较少,当时的适龄女性更少。
1989年,尹立生第一次回山东老家相亲,就遇到了现在的妻子邱培卫,“两年后我又回家相亲时,又碰到了她,她好像在等着我。”尹立生笑着说。
两人结婚后,邱培卫辞去了家乡的工作来到西藏。“他援藏,我援他。”邱培卫笑着说。
像尹立生这样的在藏干部,在西藏流传着一句话“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温薷 何晨曦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郭铁流 王贵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