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记者 宋广玉)“发展文化产业,南京应在大力培育和建设文化产品市场的同时,做大做强做美做优南京的文化品牌。”昨天,在2006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组委会主办的“文化产业大众论坛”上,专家学者和来自我市社会各界的代表,共同为我市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支招。
社会各界同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建言为做好我市首次举办的“2006中国南京文化产业交易会”的宣传,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今年7月10日至9月22日,本报联合金陵晚报、龙虎网,同时开辟了“名城会·文化产业大众论坛”专栏和专题,邀请专家学者和广大市民,为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本报、金陵晚报和龙虎网共发稿100余篇,其中,南京日报收到来稿近百篇,选用60篇。由于南京日报特有的读者群及其作为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吸引了很多专家学者和工作在文化部门一线的专业人士参与,文章内容具有层次高、涉及面广和影响大等特点。金陵晚报则调动了市民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对文化产业进行思考的同时,增强参与文化产业的意识。龙虎网的网民围绕发展文化产业这一主题,既从整体上探讨、梳理文化产业发展脉络,又从文化消费方面思考如何促进动漫、演出等休闲娱乐的发展。举全市之力打造文化产业品牌“南京应该举全市之力,通过大力实施文化产业集群战略和打造文化产业链,打造出南京的文化产业品牌。”市社科院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唐启国教授在论坛上说,如何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是当务之急,他建议,首先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用现代经营方式、手段,如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电影院建设等,大力培育和建设文化产品市场。而且特别要注意市场的多层次性,通过建设一个普通老百姓能够看得起、进得去的文化产品消费市场,最终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其次要打造文化品牌。唐启国说,要从全市范围内综合考虑,把南京的文化资源优势变成文化资本。如,对六朝文化资源进行旅游、艺术品的生产和交易等一系列开发,打造出南京独一无二的六朝文化品牌。找准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结合点南京大学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所所长顾江教授,在分析了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具有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后,为我市如何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出战略构想。顾江说,这几年,南京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取得的成绩,不但让老百姓口袋鼓起来,还增加了就业机会。2005年,我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73.48亿元,吸纳了12.17万人就业。同时,江苏文化产业园等文化载体建设为我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在此基础上,要正视文化企业缺乏规模和竞争力以及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偏低和结构不合理等挑战,实施找准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结合点、实现文化事业向文化企业转型等战略构想,重点在文化体育、文博会展、文艺演出、动漫制作、民间传统、出版发行等行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