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月1日起,未张贴环保标志的高污染车辆,将被限制进入内环线。记者昨天对全市搬场企业进行调查后发现,虽然离高污染车大限还有4天,在全市24家正规搬场公司中,仍有超过一半的企业表示“无力更新车辆,业务将受到显著影响”。
本报记者 张昱欣 实习生 叶小萌
大企业:狠心换车却忧心成本难以收回
据目前业务量排名第二的大众搬场公司办公室主任王和平介绍,近期公司刚花费300多万元购入了50辆“欧曼”货运车,成了沪上极个别全达标的搬场企业。“随着燃油成本以及员工保险福利开支的增加,搬场业的利润正在快速削减;加之行业的‘软环境’不佳,何时能收回300万的投入还是未知数。”王和平对行业整体发展并不乐观。
而拥有250多辆搬场车的公兴搬场公司相关人士则表示,虽然企业每年都会更新10%的车辆,但由于“摊子”太大,短时间内不可能实现“全达标”。“公司有70%的业务在内环线内开展,其中不乏慕名而来的企业大客户,‘绿标’实施后会带来一定限制。”相关负责人同时表示,由于这是行业共同面临的窘境,相信行业协会及相关主管部门会“有个说法”。
小企业:无力更新车辆寄望最后的“赦免令”
与公兴、大众等大企业相比,主营市区南部居民搬场业务的天天搬场公司日子更难过。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旗下50辆搬场车,在“十一”后有一半以上要被关在内环线外。“行业协会的努力似乎没有成果,到现在相关部门也没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该负责人透露,近期行业协会已根据众多成员企业意愿,打报告申请对搬场车的“绿标”限制能延后实施,但目前仍没有回音。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中小型搬场企业并未通过更新车辆来积极应对“绿标”政策,而是将“宝”押在相关部门能在最后一刻发出“赦免令”。“即使到‘十一’后,我们也会想办法做生意,大卖场班车不是要禁吗?可实际情况大家都看到了。”还有个别小企业表示,将通过“试探”政策的“底线”来求生存。
行业专家:搬场将重新洗牌市民选择余地缩小
“若无变通措施出台,限令将让搬场公司面临一次洗牌,这对于行业发展既是好事,也是坏事。”一位业内资深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上述观点。据介绍,目前本市经交通行业主管部门批准设立,并取得市内通行权的运输企业共有24个,但拥有百辆以上规模的仅有公兴搬场一家。“上海搬场行业仍处于群雄纷争的‘乱战’局面,因此也造成了低端竞争愈演愈烈。”
据透露,目前各搬场企业应执行去年修订的《上海市搬场运输收费标准》,然而个别企业为了争夺市场,暗地里“议价”,甚至按1995年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造成不同企业的报价可能相差近20%。专家表示,“绿标”政策的推行能进一步整合搬场公司的资源,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不过对于普通市民而言,今后在搬场公司的选择余地上将有所缩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