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凌晨,清镇市站街镇猫场村王贤福一家7口正在睡梦中,他们居住的茅草房突然倒塌。这起1死3伤的悲剧在当地引起了一场不小的“地震”(本报曾报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猫场村,类似王家的茅草危房多达35户。 悲剧让那些仍居住在危房中的村民一下子紧张起来,他们开始担忧,厄运会不会也在某一天突然降临呢?
担忧
19日下午,猫场村下寨组一位姓赵的60多岁老农正在他家的土茅草房四处转悠,警觉地查看土墙上的每一条裂缝。老赵说,自从王家出事后,他们一家再也没有安稳过。在老赵的带领下,记者在他家的土屋后看到,墙体四处开裂,最宽的缝隙能放下两个手指头,里面就是一只破烂的床角。老赵孙子们已接到大人们的“指令”:白天尽量在户外。只有晚上的时候,才回来睡觉。而另一户姓王的农户则全家都搬出了土房,开始在邻居家借住。自从王家出事后,“租房的和借居的村民就有十几家”,猫场小学孙校长掰起指头说。
尴尬
据猫场村村委会主任郭正权说,从2005年开始,清镇市农办启动了危房改造专项资助政策。居住危房的村民每户可申请4000元用于翻盖新房。这笔资金分为两次发放,新房盖顶时给两千元,完工后再给两千,而村民要得到资助,必须自己先筹钱盖房。据郭主任介绍,在猫场村,修建一个70平米大小的房屋,大约需要16000元。这意味着村民要盖新房,至少得准备6千块钱,才可能动工。这对于还住在危房中的村民来说实在是太难了。郭主任翻出2005年猫场村的一个统计资料,在2005年,猫场村共有危房55户,上级部门给出20个名额,并在今年3月份开始落实,剩下的35户,则只有等待下一批名额。村委会尽量将20个名额给一些住房危险,又有一定能力修建房屋的村民,半年过去了,除了两户村民外,其余18户村民都只修建到一半,迟迟不得竣工。而绝大多数村民,根本无力再投入修房了。记者在随后的走访中,10多家村民都无一例外地说:我们哪有钱修房?有314户村民的猫场村,地处偏僻,地少人多,年人均收入仅350元。能否先把4000元先发放给要建房的农户呢?“如果先给他们,谁能保证他不挪用呢?”郭主任显出一些无奈,此前村里曾将资助金发放给一户农民,结果两年过去了,连地基也没有看见。
努力
记者从站街镇扶贫办获悉,站街镇需要改造的危房户共有282户,地处偏僻的猫场村占了很大比例。“所有的镇党委成员,每人带头负责几个村,几乎每个星期都有一天在各个村进行监督处理危房改造的问题。”站街镇一位分管宣传的陈书记说。针对村民无力修建新房的难题,站街镇甚至发动了所有的干部,立下军令状,每人负责1-3家农户进行帮扶,届时没有完成危房改造任务,就是自己贴腰包,也要让农户尽快搬出危房。面对任重道远的危房改造任务,“资金的缺乏是最主要的问题”,站街镇政府一负责人说,单靠政府有限的资助,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农户本身也必须努力,争取早日盖上新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