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北京,温煦的阳光照进解放军总医院的一间病房里,身着病号服、精神矍铄的季羡林说:“提到翻译,我感觉惭愧”。
站在季羡林老先生面前的是中国译协会长刘习良和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吴志攀。他们在病房举行了一次特殊的颁奖仪式,授予季老“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住在解放军总医院已3年多的季老安详地坐在沙发上,满面红光,笑容可掬,一双睿智的眼睛透着和善的光芒。他思维敏捷,逻辑清楚,完全看不出眼前就是刚刚度过95岁华诞的国学大师。
“我是搞翻译的,但我不是多么突出。现在把终身成就奖颁发给我,我感觉到还应该努力。”季老说。
季老获得这个终身成就奖可谓名至实归。他是中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精通英语、德语、梵语、吠陀语、巴利语、吐火罗语,还能阅读法语、俄语书籍。他长期在北京大学任教,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造诣。
季羡林是中国译协最初的发起人之一,2004年当选为中国译协名誉会长。其主要译著包括译自德文的马克思著《论印度》,译自梵文的印度古代大史诗《罗摩衍那》、印度名剧《沙恭达罗》,译自英文的如特丽耶·黛维的《家庭中的泰戈尔》等等。
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郭晓勇表示,季老获“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是对他卓越成就、严谨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的充分肯定,季老“当之无愧”。
临别时,记者祝季老健康长寿,他幽默地说:“我在这儿是‘冒牌的病人’。我可以再努力10年,我有这个信心。”(记者李忠发)据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