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春9月27日电(记者郎秋红)与郑渊洁携手打造中国影视童话王国,与俄罗斯合作拍摄《图兰朵》,与日本合作拍摄中国原创动画电影《关公》……进入2006年,长影,这个一度被人指责为“无片可拍”的中国电影老厂扬帆起航,再次展开腾飞的翅膀。 长影集团董事长、长影厂厂长赵国光说,经过多年的改革,长影目前已经形成了新的用人机制、新的制片机制和新的产业结构,长影目前正在全力振兴电影主业,并力争在二、三年内把电影创作推向繁荣。
长影之变
长影是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建厂60多年来,长影拍摄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影片,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比较困难的时期,而长影作为一个国有的老文化单位,陷入了极端的困境中,到1997年,长影账面亏损已达到3000万元,每年只能勉强生产出三四部影片。
1998年,长影率先在电影界进行体制改革,推倒了旧有的体制,组建了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了由事业向企业的转变。集团在全国率先实施“出资人制度”,对旗下各部门进行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制改革,设立了16家下属子公司,使原来的总厂和各车间的行政隶属关系变为母子公司的出资关系,不到一年的功夫,集团公司所属的16个子公司全部摘掉了亏损帽子,长影集团公司由此开始扭亏为盈。
2004年,长影被列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集团通过全员参与社保、内部退养、艺术创作人员分类管理、重新定岗定员竞争上岗等办法,对用人机制进行改革,使老有所养,能有所用,集团公司供养的员工总数从2600多人下降到100人。
按现代电影生产模式打造新长影
“长影最大的转变是电影生产方式和用人机制的转变,初步建立了现代电影生产方式。”赵国光说。
好莱坞和其他发达国家的电影生产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项目的临时性,二是要素的组合性。制片公司本身并不养导演、演员等创作人员,只拥有项目的策划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项目确定后,创作人员和其他要素都是因时因地随机优选组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唯才是举,可以在全世界选最合适的。
目前长影集团下属的两个影视公司都是运用这种模式运作的。长影集团把民营和国营的机制嫁接在一起,成立了两家影视公司,双方风险共担。这两个公司一共只有8个人,但是每年可以生产十四五部影片,是过去长影厂三年拍片的总和。
影视公司基本相当于一个小影视基地,公司人员主要负责项目的筹划和发行,电影生产用人面向全社会聘用。如电影《任长霞》,导演来自长影,演员来自全国各地,编剧来自北京,发行来自上海。该片总的票房突破了2600万元,在上海上映第一周票房就超过了美国大片。
拓宽电影之路重振主业
构建新的产业结构、在电影产业开发上进行重大改革是长影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的一个突破。长影在改革中改变了单一制片的局面,以制片业为龙头,向电视业、旅游业、发行放映业拓展和延伸,构建了大电影产业链。几年来,长影电影频道开播,电影发行院线组建,还投资建设了电影主题公园长影世纪城。长影世纪城去年5月份正式对外开放,当年旅游人数达60万人,净赢利500万元。今年长影世纪城积极参与电影生产,现已与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展开全面合作,获得郑渊洁作品全部影视拍摄权。赵国光认为,长影世纪城进军电影主业,是以下游产业推进上游产业,把电影产业链做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产业圈的良好开端。
“长影现在最大的任务是出好作品”,赵国光说。目前长影已经具备了繁荣创作的体制、机制,并具备了一定的资金条件和项目储备,全厂上上下下正在聚精会神抓创作,凝心聚力谋发展。赵国光说,长影不仅要拍主旋律影片,要拍艺术片,还要拍能够叫得响的商业大片。
“长影人的目标是,到2010年,成为中国电影重要的制片中心,重要的旅游基地,东北最大的电影产业园区,力争打造一个崭新的长影。”赵国光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