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素有“江南圣地、鱼米之乡”之称,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产业特色鲜明,创业环境一流,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全国百强县”。1995年10月,省政府批准设立的高淳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在县城东部诞生,2001年4月正式启动建设,从此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
2005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6.4亿元,工业增加值10.9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24亿元,财政收入1.424亿元,分别占全县总量的30.48%、30.03%和16.13%、15.63%,逐步成为高淳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2006年5月,高淳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通过国家发改委第六批省级开发区审核公告,正式更名为江苏高淳经济开发区,一座以现代化制造业为主要功能的湖滨城市东部新区正在迅速崛起。
立足生态,打造一流载体
生态,是高淳最靓丽的一张名片,既有历史的巧夺天工,更有今人的完美打造。“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妇棹轻舟,歌声逐流水。”李白笔下的优美诗句生动地描述了石臼湖畔的旖旎风光。31平方公里的固城湖,是高淳人民的“母亲湖”,也是江苏十大湖泊之一,连续多年保持着江苏省水质最好天然湖泊的头衔。高淳经济开发区全境为固城湖、石臼湖两大湖泊环抱,东临丘陵山壑,西面水网圩区,山青水秀,风景宜人。区位交通优越,宁高高速、宁宣高速、高望公路、芜太公路穿境而过,水路西进万里长江黄金水道,东连苏南太湖水网。开发区距离南京禄口国际机场56公里,南京新生圩国际货运港口98公里,与上海、苏州、杭州等长三角城市群公路交通便捷,物流顺畅。
高淳自古人文璀璨,钟灵毓秀。“薛城遗址”距今已有6300年的历史,公元前541年,吴王在高淳筑就固城。斗转星移,科学规划成为高淳经济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龙头,也是经营开发区的起始点和基本依据。2001年由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院高标准编制了4平方公里的《启动区规划》,规划路网结构完善,配套设施齐全。2003年按照“生态型定位、集约化开发,兼容式发展”的开发建设思路,聘请苏州永欣顾问公司、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及华东师范大学专家,编制完成了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9.5平方公里,近期建设用地11.9平方公里的《高淳新区总体规划》,2004年9月经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新区规划立足城区功能,工业集聚、兼容发展,明确“以现代化制造业为主要功能的湖滨城市东部新区”发展目标,以芜太路为界线,分为南片生活配套区和北片产业区的布局结构。2005年,开发区管委会进一步细化功能布局,编制完成了《新区产业区(近期)控制性详细规划》。
在生态立县、科学规划的基础上,高淳经济开发区采取分步建设、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由西向东、由南向北实行“滚动式”开发,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载体形象快速提升。截止2005年末,全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4亿元,拉开10余平方公里的发展框架,建成“五通一平”面积6平方公里。区内道路纵横交错,总长45公里,形成“四横六纵”的道路格局。供电、给水、排水、通讯网络设施齐全,建成35KV变电所,安装路灯1200余盏,埋设1.4万米双回路供水线路,排放能力3万吨/日污水提升工程竣工使用。以双高路、双湖路景观大道建设为主体,完成绿化面积80万平方米,依托原有坡形地貌、池塘水系打造的中央绿地公园已成为园区的标志景观。2004年,高淳经济开发区还激发县内民间资本1.5亿元,在区内兴建了60幢计1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通过引导推荐,吸引了30余家中小企业入驻,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减少企业投资风险,加快了投产达效进程,成为中小企业落户高淳的“孵化器”。
优化投资环境,不仅需要一流的硬件设施,更体现在优惠的政策与优质的服务上,高淳经济开发区的软件建设同样诱人。在设立投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为外来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基础上,制定实施了证照办理全程代理制、服务承诺制、项目建设联络员制、投资手续办理程序预先告知制、定期走访企业制等一系列服务制度,对落户项目实行全程跟踪协调服务。按常规服务、制度化服务、协调服务三个方面梳理出15项服务重点,明确了服务要求,落实了相关责任人。客商生活起居、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等也全部纳入服务范围,从感情上沟通、从生活上关心,实行“零距离”服务、全方位服务。县财政局开发区分局也适时成立,制定了财政奖励政策,实行进区企业收费统一扎口制度,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开发区管理体制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管委会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国际体系认证与ISO14001环境管理国际体系认证,“服务型开发区”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今年6月高淳经济开发区拿出行政事务局、招商局、经济发展局、建设环保局等4个内设局18个岗位面向全社会公开选拔,完善压力传导机制,明确管理考核办法,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全力招商,凸显集聚效应
经过近几年来的建设发展,高淳经济开发区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牵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开始显现。截止目前,全区共落户企业200多家,总投资70多亿元。其中,起步区落户企业120多家、总投资54.36亿元,21家为外资企业、总投资1.2亿美元,56家企业顺利投产,另有50多个项目正在建设,初步形成以机械电子、新型材料、绿色食品为主的三大产业群体。今年4月,在省外经贸厅发布的2005年度全省省级经济开发区发展速度排位表中,高淳经济开发区集约程度列第4位,彰显了良好的集聚效应和集约效益。
项目是开发区的生命线,没有招商引资的大力度,就没有项目的大集聚。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大力宣传推介,强化“筑巢引凤”与“引凤筑巢”的操作思路,采取驻点招商、产业招商、项目招商、网上招商、委托招商、以商引商等多元化招商方式,高淳经济开发区外来客商集聚效应日益放大,项目推进呈现出强劲的势头。机械电子产业,投资1.6亿元的南京耐尔思光电仪器有限公司已经开工建设,投资1.2亿元的南京慈溪精密铸造公司已经竣工投产,投资1.8亿元生产特种线缆的永上集团南京线缆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将在近期开工建设。新型材料产业,县内上市公司之一的高淳陶瓷公司投资3.2亿元新厂区已建成投产,投资1600万美元的至尊塑胶公司正在建设。绿色食品产业,先后引进、兴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江苏野生植物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总投资2000万美元的凯博士薯条项目,总投资1.08亿元的南京润在生物科技股份公司,总投资980万美元的南京融点速溶茶粉项目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项目,逐步带动、提升农业产业化。另外,依托县内丰富劳动力资源,传统产业基础好的优势,以三兄制衣、景鹰制衣为龙头,先后吸引了小红花礼品、涵远服饰、腾盛玩具、凯耀服装绣品等一批服装公司落户,通过积极培育、扶持,运用品牌效应延伸开发,打造出口服装加工基地。
发展环境的比较优势,诚信透明的服务体系,正在使高淳经济开发区成为资本加速集聚的高地,产业提速增效的主要载体,成为投资者的乐园,创业者的福地。敏锐的台商来了,新东阳集团的八宝粥、西笛电器的温控仪器、仕盛科技的康复器械、普霖克塑料的环保塑料等正从高淳走向世界。浙商投资热潮掀起,起步区项目中就有30多家为浙商投资,总投资达10多亿元,分别占总量的四分之一。项目质量也在逐年提升,起步区落户企业中5000万元或500万美元以上项目33个,其中亿元或千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15个,“十五”后两年引进的占到70%。项目建设周期明显缩短,从签约到开工由原来的常常跨年度运做缩短到现在的最长不过10个月,部分项目仅2个月时间。
来自客商的话语也许更有说服力。高淳温州商会会长姚先生是最早落户高淳的温州客商。他概括高淳的吸引力在于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诚信而高效的政府服务水平。在他的现身说法之下,更多的浙商前来考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杭州客商李先生2003年首次来到高淳考察,这位曾在德国旅居2年的“海归”当时就被高淳县域大智慧、大手笔的规划所吸引。2004年,他在高淳创办南京振先轻工机械有限公司,专业从事食品机械的生产。2005年又把浙江的工厂整体搬迁至高淳。李先生对现在的环境十分满意,他说2年前他就预料到高淳经济开发区外来企业会迎来一个几何级迸发的过程,不过现在这个时间表依然比他想象的要提前的多。李先生补充说,开发区内花园式工厂布局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良好的生态与欧洲几乎没有区别,入驻的企业更是享受到了无障碍式的体贴入微的服务。
最新统计表明,今年以来,高淳经济开发区新签约落户项目34个,总投资21.16亿元,其中外资项目8个,总投资4090万美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以引进集团公司、总部经济为重点的招商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投资1.8亿元以生产特种线缆为主的中国永上集团,投资1.7亿元以生产家庭环保厨具为主的浙江美大集团纷纷落户开发区。以其为龙头,相关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也纷纷入驻,由此延伸的新型材料、食品机械等产业链正越做越大,越做越长,越做越强,将为“工业强县”发挥日益重要的支撑和拉动作用。
争先进位,建设和谐新区
江苏高淳经济开发区是高淳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十一五”时期,高淳经济开发区将立足“以现代化制造业为主要功能的湖滨城市东部新区”定位,大力实施“环境立区、产业强区、科技兴区”战略,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功能齐全、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新型工业集中区,环境优美、适宜创业居住的现代化新城区,管理科学、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示范区。到2010年,开发区近期建设区11.9平方公里基本建成,开发区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达到全省省级开发区中等以上水平。
未来5年,高淳经济开发区将依据产业现状和发展需求,以壮大产业规模为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招商引资,强化产业集聚,努力促进工业主导产业与现代服务业、新型农业协调发展,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相协调的产业体系。到2010年,全区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248亿元,工业增加值50亿元,财政收入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完成150亿元。开发区将大力培植以机械电子、新型材料、绿色食品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积极引入国内外大公司设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物流和采购配送中心;建成新区商业中心、邻里中心、农民复建小区,完成配套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公共设施建设;以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外向型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加快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丰富旅游景点,美化自然环境。
加快新区城市建设,完善园区综合服务功能,是高淳经济开发区做大做强,提升品位的又一重要内容。“十一五”前期,按照“一核(带状公共设施核心区)、一区(新区中心区)、三轴(双高路、双湖路、古檀路发展轴)、四组团(指产业区启动区组团、机电及轻加工制造组团、机电一体化制造组团、新型材料及机械制造组团等四个工业发展组团)”空间布局结构,新区中心区将全面启动管理服务中心、新区医院、社区中心、双高路景观带等十一类31个项目建设。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要求,新建污水处理泵站、110KV变电站、新区燃气管网等工程,进一步完善区内水、电、气、热等系统网络,各项功能设施建设基本到位。到2010年,新区中心区基本实现城市化,完成6.59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开发,公共绿地面积占总用地1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废水、废气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湖滨新区城市面貌初步显现。
高淳经济开发区在建设中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为先,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繁荣各项社会事业。到2010年,开发区居住人口达到5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500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42平方米。加大贯彻落实“科技兴区”战略力度,办好区内各类教育,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与环境保护,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构建新型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同时,结合新区建设,不断完善农村路网,建设完善一批水利及防灾减灾工程。规划、引导村集体利用自留地建设标准厂房、员工楼,与经济功能园区经济发展相配套,实现集体资产和土地的保值增值。大力扶持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以古柏村(杨庄)、江张村建设为试点,按照“一次高标准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全面推动区内中心村庄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康居工程和生态家园工程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秉承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开放亲和的发展环境,今日的高淳,正向着“工业强县、湖滨新区、边贸中心”的目标扎实奋进。执守“环境立园、产业兴业”的发展理念,高淳经济开发区将竭诚为广大客商在高淳投资兴业搭建更好的发展平台,成为投资者以最低成本和最大效益谋求发展的首选,成为长江三角洲极具后发优势与投资价值之地。这颗镶嵌在长江以南、南京市郊的古雅明珠,将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豪放热情的卓越风姿迎接八方宾朋!
全县工业经济(块状经济)运行情况
(2006年9月1日)
近年来,我县坚持发展工业第一方略,围绕把高淳建设成为“工业主体地位突出,特色产业优势明显,经济结构较为合理的工业强县”目标,强化工业组织领导,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加大技改投入力度,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县工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特别是将发展民营特色工业经济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确定了服装、分析仪器、机油泵、网具、食品、造船业、玩具、新型建材、光源制品、箱包、传统建材、香烛12个重点扶持行业,其中今年重点扶持阳江服装,淳溪机油泵、分析仪器、网具,桠溪光源制品等行业。
上半年经济运行特点如下:
1、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从企业数量上看,截止目前全县工业企业已增至2050家,较年初净增670家,增长52.2%。从资产规模看,全县工业企业资产总额达99.99亿元,较年初增加15.1亿元,增长17.8%。从销售规模看,企业发展趋势预测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将达到137家,1000万元以上企业将达到108家,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将达到40家,1亿元以上企业将达到19家。
2、运行质量进一步提升。企业产销衔接顺畅,产销率达95.6%,高于同期1.1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增幅超过工业总产值增幅,销售利润率为3%,高于同期0.1个百分点。增加值增幅超过工业总产值的增幅,说明产品结构调整逐步趋优,同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的企业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2050家企业所有者权益42.19亿元,比年初净增4.59亿元,资产继续得到保值增值。
3、社会贡献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对全县GDP的贡献增加,上半年,工业企业创造的增加值占全县GDP的46.7%,较去年底上升2.9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上交税收超百万元的企业10家, 超50万元的企业19家。全县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从业人员达6.77万人,比去年同期净增1.37万人,劳动者报酬为3.5亿元,同比增长47.1%。
4、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全县工业经济以外资为牵引、民营崛起为突破,着力培育外源型和内生型两大经济增长极,发展不断加快。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实际利用县外资金4.35亿元,同比增长55.9%,其中,引进外资项目11个,注册协议外资4401.4万美元。同时,全力突破民营经济,依托现有资本、技术、人才、市场优势,强化规划引导、政策扶持、降低门槛、放宽领域,鼓励民间资本转变为创业资本。上半年新增民营工业企业256家,注册资本1.5亿元。1-6月全县2035家私营个体及私营控股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08亿元,同比增长29%,实现出口产品交货值6.5亿元,同比增长34.5%。
5、块状经济特色鲜明。各镇在原有工业基础上,加强规划引导,服务协调,重点发展本镇特色工业门类,加大特色配套区建设力度。目前,阳江镇的服装、造船,淳溪镇的渔网、分析仪器、油泵,桠溪镇的电光源,东坝的食品、服装,固城的玩具、建材,古柏的香烛、造船都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发展成特色鲜明的块状经济,成为高淳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12个民营特色产业从业人员达40989人,占工业企业职工总数的70%,经济总量已占到全县工业总量的30%左右。同时,民营特色工业发展带动了民间资本投向工业,增强了高淳工业发展后劲。
6、工业投入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县在建工业投资项目292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入20.72亿元,占市下达计划的51.8%,同比增长52.2%。全县千万元以上在建项目142个,计划总投资56.8亿元,其中本年计划投资32亿元,截止目前完成工业投资16.1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0.5%。全县重点建设的35个工业项目,1-6月有28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额4.24亿元,开工率达80%,比上年提升8个百分点。其中,10个项目厂房已经封顶,3个项目竣工投产。
7、融资渠道有所拓宽,由单一的依靠银行贷款,走多元化融资。红宝丽集团通过增资扩股,加速资本扩张。今年,南京高新技术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高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南京弘明投资有限公司、江苏弘瑞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4家机构成为红宝丽新的股东和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出资3000万元,使红宝丽的股本规模由4200多万股,扩大到5600万股,为企业上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票据结算支付以其快捷方便、成本费用低的特点被企业采用,票据融资成为中小企业重要的短期直接融资渠道,以市场的方式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到6月底,全县票据融资12046万元,比年初增加917万元,金融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有所加大。
全县招商引资工作情况
(2006年9月1日)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年初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举措,落实责任,理清工作思路,丰富招商方式,举全县之力,遣我县精英,大力开展各项境内外招商活动,全力加速项目集聚,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上半年,根据各单位申报,并经初步核查,全县共引进招商引资实体型企业121家,总投资31.26亿元。合同利用县外资金达29.80亿元,占年度确保指标的93.1%,争取指标的84.7%,比去年同期增长70.8%;实际到位县外资金(根据各责任单位自报,并经初步核查)4.35亿元,占年度确保指标的29.0%,争取指标的26.3%,比去年同期增长55.9%。其中,引进外资项目11家,注册协议外资4401.4万美元,占年度确保指标的22.0%,争取指标的21.0%,比去年同期下降44.9%。实际利用外资296.2万美元,占年度确保指标的7.4%,争取指标的5.9%,比去年同期下降18.2%。
至6月底,全县在手跟踪的招商引资项目信息共有137个,其中,6月份获取信息44个。137个项目信息总投资52.87亿元,其中,外资项目信息28个,总投资16509万美元。协议利用县外资金52.57亿元,其中,协议利用外资16469万美元。
引进注册型企业803家,完成注册型企业纳税18063.1万元,占年度确保指标的61.8%、争取指标的51.6%,比去年同期增长43.4%。
一、上半年招商引资工作特点
1、招商方式有新的转变。近年来,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和探索,不断发挥我县的生态环境优势、开发区的平台优势、全方位的服务优势和我们的人文优势,推动招商引资工作不断进步,已经改变了原有粗放的招商格局,招商方式也得到进一步完善。以商引商效应得到凸现,已改变了原有的人海招商局面,为落户客商提供优质服务,发挥落户客商的信息网络优势,以商引商,形成地区客商的“葡萄串”效应,仅上半年,又有17家浙江地区企业来我县落户,集聚效应明显。在驻地招商等方式不断取得成功的同时,网上招商取得突破,美大集团正是通过网上信息沟通初步了解高淳,并最终择定高淳为投资地之一。近年来,围绕我县的主导产业在重点地区展开招商活动,吸引一大批浙江地区的机械制造类企业集聚高淳,逐步夯实了我县的产业基础,筑高了我们的产业平台,成功吸引了浙江的美大集团、永上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的进入,彻底改变了外来投资的格局。
2、项目载体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近年来,按照“生态型定位”的要求,高标准地打造县开发区。开发区的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集聚效应明显。截止6月底,全县引进落户县开发区的项目21个,合同利用县外资金13.85亿元(其中外资项目4个,合同利用外资1576.5万美元),分别占全年引进项目数、合同利用县外资金的17.4%和46.5%,招商引资项目、信息向县开发区集聚趋势明显。
3、项目、项目信息质量进一步提高。今年以来,各招商引资责任单位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驻外招商力量增强,捕获项目信息量变大,上报项目信息的真实性、可靠度加大,项目、项目信息转化率较往年上升,项目、项目信息质量提高。1-6月,各责任单位共上报项目信息440条(信息为动态管理),落户项目121个,信息转化率达27.2﹪。
4、部门引进项目成效初现。上半年,全县各部门共获取招商引资项目信息144条,占项目信息总数的32.7%。全县上半年引进的121个项目中,部门引进项目61个(其中外资项目7个),占项目总数的50.4%。部门引进项目成效明显,项目信息来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项目引进来源渠道更广泛。
二、工作措施
1、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县四套班子领导继续分头挂钩各镇和县开发区的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明确分工,强化责任,各镇、县开发区及各有关部门、单位党政“一把手”是本单位的招商引资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本单位招商引资的组织、实施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得到强化,各责任单位都层层分解下达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继续实行招商引资风险抵押金制度。强化目标管理,真正做到目标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
2、突出了招商队伍和招商网络的建设。各招商引资责任单位大幅增强了招商队伍力量,保持驻点招商队伍建设的连续性。年初,各镇、开发区和16个下达外资任务的责任部门在浙江、广东、江苏等经济活跃地区设置69个招商办事处,约是去年的一倍,派驻招商人员211名,比上年增加85名;各责任单位将招商引资作为首要工作,尽遣本单位精英驻外招商,项目信息渠道进一步拓宽,成效明显。
3、项目推进得到强化。保持了项目推进督查力度,坚持每月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一次督查,及时掌握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情况。实施定期讲评制度,每月召开一次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工作讲评会,每季度组织一次招商引资项目推进现场观摩会,对全县各单位的招商引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和讲评。实行了重点项目和重点项目信息县领导挂钩制度,对总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招商重点项目,由县委、县政府领导挂钩,督查项目建设进度,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继续实行重点项目“一事一议”制度,实行定期会办制度,有力地推动项目信息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
4、围绕提高招商绩效,推进专业化招商。进一步巩固了专业化招商成果,保持驻外招商办事处及招商人员的相对稳定,确保招商引资工作的连续性。强化专项招商,重点引进了与我县主导产业配套的机械电子、出口服装等项目,培育和延伸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链。强化专区招商,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大中城市扩张性投资、大企业产业延伸,集聚民营资本、夯实基础产业。
5、加大建设力度,县开发区形象得以提升。按照“生态型定位、集约化开发、兼容式发展”的开发建设思路,围绕“产业集群、要素集聚、项目集中”目标,着力破解土地、资金难题,依据“一核、一区、三轴、四组团”产业空间布局要求,强化规划先导,加大建设投入,形成优美的投资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通过严格规划管理、规范工作流程,提高了开发区的对外形象,提升园区载体力与吸引力。
6、软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以落实“五个明确”为目标,以“三个满意”为标准,尽力解决客商和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为重点,完善服务体系,构建自律平台,创新约束机制,优化投资软环境,在全社会着力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着力推进服务客企制度化、部门服务规范化、工作机制长效化,实现审批提速、服务提质、管理提高,进一步放大了低交易成本竞争优势。
高淳建筑业发展情况
(2005年9月1日)
“十五”期间,我县建筑业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新形势下,坚持抓改革,加快企业发展;坚持抓管理,提升企业资质;坚持抓结构调整,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坚持抓市场开拓,提高市场的占有率。与此同时,全县各级党委、政府把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富民产业摆上工作的突出位置,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实施主攻。通过各方努力,全县建筑业连创佳绩,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信誉进一步提高,成为南京市的建筑大县。
1.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一是队伍素质明显提升,“十五”期间,我县建筑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大力培养优秀企业家,积极引进培养各类专业人才,队伍素质得到提高,造就了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负责人和项目经理。“十五”期间,通过培训、考试、评审,各类人才有较大增加:有职称的技术经济人员达到5809人,其中高、中级技术人员1168人;项目经理达到976人,其中,一级项目经理114人、二级项目经理517人,三级项目经理345人;一、二级建造师达332人,已鉴定工人技能人员达5393人。二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十五”期间,全县建筑业有计划、有目的加大科技投入,注重设备更新,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全县建筑业技术装备投入累计达2.52亿元。全县建筑业现有各种机械设备26497台(套),总功率达15万千瓦,其中塔吊700多台,装备净资产达4.1亿元,人均装备率达8000元。
2. 企业规模持续扩张。至2005年,我县共有等级以上建筑企业64家,共有一级企业6家,二级企业23家,三级企业35家,一级企业数量在南京市名列前茅,一级企业比2000年增加5家,二级资质企业比2000年增加6家,三级资质企业比2000年增加18家。“十五”期间全县建筑业上缴地方税金约6亿元,通过发展,我县建筑业已造就了一个具备较强综合实力、市场竞争能力的企业群体,建筑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建筑业真正成为我县的三大特色经济之首。
3. 市场开拓步伐加快。建筑业发展的源头在市场,市场是决定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十五”期间,我县建筑业紧跟建筑市场发展趋势,加强市场调研,积极调整经营策略,优化市场布局,全方位、多渠道地开拓国内外建筑市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开辟了苏州、武汉、徐州、北京、承德、宁波、马鞍山、芜湖、青岛、安庆、宿迁、淮阴等建筑市场;2001年,积极响应国家开发中西部地区的号召,开辟了西安、拉萨等市场。目前,大部分市场在巩固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新开辟的马鞍山、安庆市场施工面积2005年分别达到20万平方米和10万平方米。沪宁沿线各市场已发展成为我县建筑业的主战场,其中南京市场稳步发展,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已形成规模市场。无锡、镇江、苏州等老市场规模再度扩大,发展良好。我县队伍还充分利用南京六建对外经营签约权,向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输出劳务近200名。
4. 工程质量不断提升。我县建筑业始终坚持“质量兴业”的方针,不断强化质量意识,进一步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认真落实质量责任制,积极开展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广泛开展群众性QC小组活动,组织技术攻关,减少和消灭工程质量通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总体上看,我县质量管理水平明显上升。“十五”期间,我县建筑业创国优工程1项、创鲁班奖工程1项(参建)、部优工程3项,省优质工程30项、市优质工程125项,共有37项QC成果获省市QC小组成果奖,68人次项目经理被评为省市级优秀项目经理。2002年,南京六建承建的南京市公路职工培训中心大厦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奖。2005年,南京六建承建的无锡500KV梅里变电所工程获“鲁班奖”(参建),2004年底以前的二级以上资质企业全部通过了ISO9000质量认证。
5. 体制机制改革深入。2000年至2001年,对我县原58家建筑企业全部进行了改制,初步实现了产权明晰的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我县建筑业的健康发展。为使我县建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带领各镇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先后到浙江、南通等外地考察学习建筑业改革经验,并深入我县企业、项目部调研,分别召开项目经理、经营层、企业经理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座谈会30多次,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论证。在此基础上县委、县政府专门为建筑业改革下发了文件,制定了政策。我县在建筑企业改制中,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对涉及的资产评估与界定、股权分配与流动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成效。2002年~2003年为了巩固改制成果,我们对建筑企业进行了改制“回头看”,重点抓股权结构的调整。通过改制“回头看”工作的开展,国有、集体资产已全部退出,股权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改制,我县建筑业理顺了投资关系,明晰了产权,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活力明显增强,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全县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6. 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十五”期间我县建筑业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方针,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优化建筑业资源配置,企业组织结构渐趋合理,经营结构得到调整。主要做法:一是扶持骨干企业发展。先后组建了凯盛、漆桥、环强等企业,通过抓大放小,强大育优,扶优劣汰,着力扶持骨干企业发展,努力提高企业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南京六建、凯盛、漆桥、环达、环强、宁志公司先后被国家建设部核定为国家一级施工企业。2005年,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1家,超2亿元企业9家,上缴税收超1000万元企业3家,超500万元企业5家。二是培植专业施工企业。将一批竞争力不强的综合类企业转变成专业类企业,培育和发展了一批规模适度,生存力强,经营灵活的专业队伍。2005年,全县非房屋施工产值达8.5亿元,占整个施工产值的?13.6%?。三是调整企业经营结构。“十五”期间,在巩固发展土建施工的基础上,不少企业积极向市政、地基与基础、水利水电、道路桥梁、设备安装、装饰装璜、园林古建筑、送变电、体育场地设施、消防、起重设备安装、电子工程、金属门窗等领域延伸,积极发展与建筑业相配套的产业,逐渐打破了以土建施工为主的单一状况,初步形成了一业为主、多元经营的经营格局。我县不少企业、项目部还利用自身积累,积极投身房地产开发,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我县建筑业投资房地产开发的资金达40亿元,房地产开发已成为我县建筑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7. 行业管理日臻完善。“十五”期间,我县建筑业的发展得益于行业管理的不断加强和提高。行业管理上的主要做法:一是政策扶持。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先后制定了建筑市场管理、外出施工管理、质量安全管理和鼓励建筑业发展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促进了我县建筑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是加强队伍管理,提高整体素质。为加强管理,建工局在各主要市场设立了办事处,统一管理队伍、统一管理质量安全、统一管理经营,使我县在外队伍形成了合力,取得了较好的形象。三是加强资质管理。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规范,对资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五”期间,我们认真抓了企业新资质标准的就位及企业资质和项目经理资质的提高,及时做好了企业资质和项目经理年检工作,重点抓了企业信用手册管理和建造师考核认定工作,通过努力,企业资质有了较大的提升,信用有了进一步提高。四是根据建筑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建筑市场的变化,我们结合实际,认真制定了建筑业“十五”发展规划和2004年~2007年建筑业推进计划任务书。每年对推进目标和工作进行分解和落实,确保了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五是加强县内建筑市场管理,切实加强对县内建筑市场的管理与监督,严把市场准入关,严格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检查,拓宽专项治理工作领域,加强有形建筑市场制度建设,完善评标、定标等管理办法,提高了县内建筑市场管理水平。
高淳造船水运业发展情况
(2006年9月1日)
近年来,我县造船水运业根据“规划引导、利益纽带、市场运作、政策驱动”的发展方针和加快推进“产业集团化、经营公司化、造船工厂化”的发展思路,牢牢抓住沿江沿海地区开发开放、全省沿江开发等发展机遇,全力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不断攀高求强,造船水运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全县在运船舶1252艘135万吨,最大船舶达1.25万吨,其中:海运船舶32艘,集装箱船舶26艘,危险品运输船舶32艘,工程船舶28艘。今年1-7月份,新建船舶83艘17.31万吨。2005年,全县水运业实现营运收入16.35亿元,水运税收1234.82万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37.9%和52.1%。今年1-7月份,实现水运营业收入12.45亿元,水运税收818.4元,分别同比增长19.7%和38.2%。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水运营运净收入已占全县人均收入的20%,解决农村剩余劳力就业1万余人,税收已突破1千万元,并以年30%的速度递增。水运业这一富民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我县的经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1、南京造船基地建设进展较快。南京造船基地定位于主要建造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各类江、海运输船舶,特别是境外订单船舶。位于南京八卦洲的“南京武家嘴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从2004年10月动工新建,已完成投资8500万元,年造船能力达5万载重吨。2005年造船工业总产值达5000万元,商品产值3000万元,创汇320万美元,拥有外贸进出自营权。目前,与八卦洲船厂相配套的总投资6亿元的浦口乌江船厂即将动工新建。
2、县内船舶工业基地稳步推进。将分布于全县各地的13家乡镇船厂和部分船用产品加工厂统一集中到船舶工业基地,进行资源重新整合,实现优势互补,以从根本上解决滩涂造船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设想以全县造船企业为中心,大力发展船舶配套企业,充分发挥船舶设计公司、行业协会、交通等服务机构的作用,建设一个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营船舶产业集群,使我县船舶制造由现在的滩涂造船模式向船台造船模式转换,并逐步向现代造船模式发展。目前,项目正在实施中。
3、船配企业发展较快。2005年底,全县共拥有轴系、舵系、水密门窗等船配企业13家;船舶设计单位3家,企业职工达180多人,年产值1500万元,年利税20多万元,在全县范围内已初步形成了一个船用配套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专业化市场雏形。
4、水运企业发展迅速。近年来,本着“放开搞活,积极引导,寻求发展”的指导思想,我县水运企业得到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形成了内河与长江,长江与沿海,沿海再向远洋运输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实现了造船业与水运业共同发展的有机结合。目前,全县拥有相应资质的水运企业达69家,其中:海运公司16家,长江普通货物运输公司8家,集装箱运输公司2家,危险品运输公司3家,旅游公司1家,服务类公司9家,船代、货代公司30家,县内船舶90%以上纳入公司化经营管理轨道。实体公司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和整体竞争实力,扩大了县域经济总量,增大了税源经济贡献份额。
5、结构调整初见成效。通过积极引导,大力扶持集装箱、江海直达及油运、化学品船的发展,到2005年底,共发展油运、化学品船舶、集装箱、江海直达运输船舶92艘31万多吨;比2001年增加7.5万吨。同时,积极鼓励船户走出长江,向沿海和京杭运河发展。目前,全县从事海运的船舶69艘,航行在浙江、广东沿海区域,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海运船舶已成为我县水运业今后的发展方向。积极引导有实力的水运大户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建造江海直达船舶,组建自己的专业公司,以适应需求较大的国内外海运市场,特别是武家嘴村,在稳定集装箱运输的基础上,积极寻找煤炭、矿石等其它货物的沿海运输,并把眼光投向了远洋货物运输市场。
造船水运业是我县的一大富民特色产业,为保障产业在今后得以持续稳定地发展,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进一步加快产业集团化的结构调整。一是大力发展江海直达、集装箱运输船舶,适时向远洋运输方向发展,以武家嘴集团建立的海运、集装箱运输公司和远洋运输公司为依托,鼓励和引导全县范围内海运、集装箱船向武家嘴集聚,进一步做响品牌,做大实力,提高市场占有份额。二是以南京化学城的建设为契机,以中港船业有限公司为依托,积极发展海运化工船舶;同时,充分分析石油、煤炭、散装水泥等特种运输市场,适度发展一批特种运输船舶。三是注重研究市场需求,做好系统的市场分析和预测,努力拓展营运区域,积极开辟苏北、东北、珠三角、长江中上游等重点水运市场,拓展水运发展空间。
2、进一步加快经营公司化的推进步伐。公司化经营是造船水运业的发展趋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式的经营方式,形成不了资源优势、竞争优势。只有实行公司化经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加强企业资质管理、诚信管理,积极采取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广泛吸纳各类船舶,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同时,主动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合资合作,以强强联合增强竞争力,打造知名企业。积极帮助有实力的船户组建实体型、专业型公司,扶持水运经纪人、“经济能人”成立船代、货代公司,走实体化运作、公司化经营路子。鼓励支持现有民营水运企业大胆走出去,用优惠的政策、诚信的服务,寻求经营合作伙伴,吸引外地船户加盟发展,全力打造和培育3~4家像“武家嘴水运集团公司”这样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的龙头企业。
3、进一步加快造船工厂化的贯彻实施。当前,我县造船水运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阳江造船基地建设受多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遇到的困难最大,推进的速度缓慢,进度已经明显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为此,各部门要对照《规划》要求和计划任务,重点抓好船舶工业园区的桥梁、道路、供电、供水以及征地、规划等配套工程和基础性设施建设的实施,加紧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化解存在的矛盾,确保无障碍顺利推进胜利圩造船基地建设。积极鼓励投资自然人在大桥通车后加快投入、加大投入,使县船舶工业基地早日竣工投产。积极帮助武家嘴船舶制造有限公司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和浦口乌江的沟通协调,努力在相关手续审批、项目洽谈上取得突破,促进八卦洲造船厂二期工程尽快重新动工。
4、进一步加快水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我县地处苏皖交界地带,芜申运河贯串境内,水陆交通发达,边境贸易潜力很大。我们将抓住芜申运河航道整治契机,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积极引进先进的物流管理模式和技术,创新物流组织形式,围绕全县经济要求,调整港口码头布局,规划建设1-2个设施和技术综合性较高的港口码头。
5、进一步做好人才的培育,建立人才管理和信息资源中心。一是针对当前我县水运业高等级船员严重匮乏的状况,充分利用本省在我县定点设立的长江高等级船员培训考试中心的优势,积极做好船员的培训、考试和发证工作,最大限度的满足水上运输的发展需要。二是加快造就一批素质的水运企业家和水运专业人才,进一步提升水运企业的管理档次和市场竞争能力,促进水运企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三是加强与科研、大专院校的合作交流,注重做好船厂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引进,以确保船厂逐步向现代造船工业发展方向迈进。四是搭建信息平台,通过人才交流中心、船员培训考试中心、网络管理中心等,建立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交流与储备库。
6、进一步强化服务、形成合力。紧紧围绕发展目标要求,努力为造船水运业的发展创优环境、提供保障。从服务入手,积极为水运企业、广大船户做好证照办理、资质申报、船舶年检等业务方面的服务,主动加强与省市业务主管部门和长江沿线海事单位的沟通联系,创造高效便捷的服务和宽松的外部环境。金融服务上,针对我县造船水运业资金紧缺的实际,争取更大信贷支持力度,尽力缩小信贷“存差”,着力为水运企业、广大船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保险服务上,深入开展船舶保险业务宣传,不断提高理赔效率,促进更多的船舶参加保险,提高船舶保险覆盖面。协同供电部门抓好胜利圩基地的电力设备配套工程,确保造船基地正常供电。继续抓好建章立制、船员培训、安全宣传等工作,积极为水运企业、广大船户营造一流服务环境,促进全县造船水运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高淳旅游业情况介绍
(2006年9月1日)
高淳人文环境独特,历史底蕴深厚。高淳古时候称作“濑渚邑”,明朝弘治四年(1491年)置县,因“地势高、民风淳”,县名钦定为“高淳”。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块热土上生息繁衍,1997年发掘的薛城遗址距今6300多年,是南京市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人民日报》有文章称“南京人的远祖在薛城”,建于公元前541年的固城遗址比南京市的石头城早208年,厚重的历史引来了诸多历史名人在高淳创下丰功伟业,伍子胥率领部属开凿的胥河,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并仍在发挥航运作用的人工运河。根据记载,孔子、谢眺、李白、杨万里、范成大等历史名人都到过高淳,并留下不少千古佳话和脍炙人口的诗篇;伍子胥、周瑜、岳飞、杨辅清等古代名将曾在高淳运筹帷幄;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同志率新四军一支队东征,进驻高淳,写下了《东征初抵高淳》的壮丽诗篇。“四方宝塔一字街,倒栽柏树白牡丹”,高淳四宝由来已久,“官溪夜泊”、“固城烟雨”、“石臼渔歌”等濑渚八景更是远近闻名。早在两百多年前,乾隆皇帝下江南,就曾把“江南圣地”的美誉赐予高淳。淳朴善良、勤劳智慧的高淳人民,在这块千古乐土上创造了美好的家园,同时创造了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形成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始于西周的古老傩舞——跳五猖在高淳代代相传,始于宋朝的打水浒融武术与舞蹈于一体,既强身又健体,还有那大马灯、龙舟赛、花台会,各种民俗异彩纷呈。独特而又古风犹存的高淳文化使得高淳旅游充满了持久新奇的文化魅力。
高淳自然景观瑰丽、生态资源丰富。高淳是南京唯一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县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生态优越,风光秀丽,游子山、花山、秀山,荆山,小茅山,群峰列锦、郁郁葱葱;官溪河、水阳江,碧波荡漾,绿水清粼;固城湖、石臼湖恰似晶莹的钻石镶嵌在县城的东南部和北部,胥河犹如一条轻盈的玉带贯穿境东。山水相依的独特生态气候环境,造就了高淳物产的天然多样、绿色环保,竹、桑、茶果等土特产享有盛名。26万亩的优质水面,盛产鱼、虾、蟹、鳖等名特水产,以及菱、藕、茨菇、荸荠等水生蔬菜,石臼湖、固城湖也因此而有了“日出斗金、日落斗银”的美誉。
高淳旅游产品众多,生态游、农业游前景看好。从1999年到现在我县先后开发建设了国家AAA级景区——高淳老街、国家AA级景区——游子山、迎湖桃源、瑶池山庄和银林山庄,以及高墩村、瑶宕村两个农家乐旅游专业村。2005年10月23日,迎湖桃源高票通过了国家旅游局的验收,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此外,保圣寺塔、花山玉泉寺、武家嘴、湖滨生态湿地公园等旅游资源也成为这几大景区的配套景点。瑶池山庄投入近千万元,建成了长达50公里的生态旅游道路,沿途开发了吊瓜子、早园竹、葡萄种植等农业科技观光项目,高淳一日游已具有丰富的内容,高淳溧阳,高淳溧水,高淳溧阳溧水句容二日游,三日游已经成为上海,杭州等地市民外出旅游的新亮点。
高淳拥有一大批生态环保的绿色产业和产品,“生态高淳,绿色旅游”已成为高淳旅游的宣传口号,根据我县独特的生态景观,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农业资源、特定的民俗风情。近年来,我县在发展生态旅游和农业旅游方面做了一些工作,选定了高墩村、瑶宕村、桥李村、游山村四个村作为我县的生态、农业旅游村,其中高墩村和瑶宕村已被确定为南京市首批农家乐旅游专业村。在旅游线路设计上我县也编排了生态一日游和农家乐一日游线路,在旅游餐饮上,而向游客推出了高淳的特色菜肴,在旅游纪念品和商品开发上,主打了以传统和生态特色为主的如老街的布鞋、豆腐干、“云溪”牌香鹅、“淳青”牌茶叶、“固城湖”牌螃蟹等旅游商品。在农家乐旅游村建设上,通过不断完善,逐年提档,高墩村的千亩莲藕基地、千亩螃蟹基地、水生蔬菜基地、农渔具展览馆、稻田养鸭基地和瑶宕村的瑶池山庄、大棚葡萄基地、千亩茶叶基地、千亩早园竹基地、蘑菇基地已接待了众多的游客。为方便游客,两个市级农业旅游专业村还安排了旅游农业接待户——乡村农舍30家,让游客吃在乡里,住在农家,亲近自然山水,参与农事活动,体验农家生活。为丰富农业游的内容,各镇村也先后挖掘了众多反映地方民俗,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乡土文化,为游客表演舞龙灯、打水浒、划龙舟、唱春歌等乡村活动。目前来高淳旅游的游客有相当一部分已从原来的观光游转变为休闲度假游,“双休日”到高淳成为了南京市民的一种时尚。
高淳旅游配套设施俱全,旅游接待初具规模。县内的旅游饭店、宾馆目前已11家,客房570间(套),可同时接待1200人住宿。旅游餐饮企业近60家,可容纳约5000人同时用餐。电力宾馆、高淳宾馆已被评定为三星级旅游涉外饭店,同时高淳宾馆去年6月份又被评为南京首批绿色宾馆,两个二星级饭店——鸿邮宾馆、江南酒家也已挂牌经营。现有“南京吴楚旅行社有限公司”、“南京宏伟旅行社有限公司”二个旅行社和“江苏省金阳光旅行社”和“南京金色假日旅行社”二个营业部。高淳旅游交通畅行无阻,宁高高速、芜太公路的相继建成,县内各景区(点)在节庆和旅游黄金周期间已开通了县内旅游专线班车。我县的娱乐配套设施也日益完善,县城新建的歌舞厅、茶座、桑拿洗浴中心等已逾10家。
高淳商贸经济情况介绍
(2006年9月1日)
近年来,我县围绕“边贸中心”发展定位,加大商贸经济推进力度,全县商贸流通业发展势头较好。2005年,市政府表彰我县为商贸流通工作先进县,表彰县商务局为“发展第三产业先进集体”;县供销总社进入“江苏省供销社十强县级供销社”行列(位列第七)。
一、近年来商贸工作的主要特点
1、经济总量大幅递增。200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01亿元,是2000年的2.08倍,年均递增15.94%;商贸流通业实现增加值11.18亿元,是2000年的3.86倍,年均递增23.5%;市场建设总投资1.85亿元,是2000年的4.29倍,年均递增39.5%;市场成交额25.73亿元,是2000年的2.05倍,年均递增15.5%。今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双过半”,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亿元(不含苏果、五星等省属企业),同比增长15.6%。
2、市场建设步伐加快。近5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多渠道投入资金4亿多元,高淳建材大市场、县水产批发市场和天河农产品批发市场三大专业市场占地总面积400亩,有经营户960多家,吸纳从业人员6800多人(旺季达2万多人),2005年市场交易额22亿元,成为商贸经济的新特色和带动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一是发展高淳建材大市场。高淳建材大市场投入资金1亿多元,经过三期扩建,占地面积达到280亩。形成以建材、装潢、摩托车为特色的市场群体,业务辐射到安徽的当涂、宣州、郎溪、广德等周边地区,年交易额达6亿元。二是兴建天河农产品批发市场。2002年以来,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在县水产市场北侧新建了占地40亩的天河农产品批发市场,为培育发展高淳特色农产品搭建了平台,年交易额4亿多元。三是扩张水产批发市场。水产养殖业是我县三大特色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全县28万亩水面,年水产品产量总计3万多吨,其中螃蟹775万公斤,农民大量的水产品上市,必须有一个较大的销售平台。我们按照“办市场、兴产业、富百姓”的理念,多渠道投入资金1亿多元,不断扩张水产批发市场规模,市场占地面积达到80亩。2005年市场成交额突破13亿元,实现利税1000多万元。入场水产经营户达220多家,其中螃蟹批发经营户180多家,50%来自上海、浙江、安徽等地,固城湖螃蟹远销全国数十个大中城市,部分还出口海外,有效地提升了固城湖螃蟹的知名度,螃蟹产业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达581元,占总收入的9.3%。县水产批发市场成为全国供销总社龙头企业、江苏省和南京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被市政府表彰为商贸流通工作先进单位,荣获“江苏省供销社系统十大市场”称号(位列第五)。
3、“放心工程”有序推进。加强了“放心肉”“放心菜”“放心食品”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创建绿色市场工作。建成县生猪屠宰中心,顺利完成县城生猪屠宰场的搬迁。撤场并点方案(草案)已经拟定,正在征求有关部门、单位的意见,确认后将根据方案组织实施。去年5月,引进南京三鸿放心早餐公司,招收一批下岗职工,推出26辆放心早餐车,实行生产、配送、餐车、着装、价格、服务“六统一”,为市民提供卫生、放心的早餐。今年又在阳江、东坝、桠溪等农村集镇发展放心早餐点10个,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计划任务。
4、为农服务得到加强。两年来建办42个村级为农综合服务社,其中经过省供销社验收,达到三星社标准的8个。桠溪中心社顾陇为农综合服务社还荣获“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最佳为农综合服务社”称号。组建3个专业合作社。山芋粉丝加工专业社实行订单收购,带动农户300多户,山芋收购6000吨,实现销售收入300万元,被命名为省“四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示范单位。漆桥中心供销社荣获“江苏省供销社系统二十强基层供销社”称号。水产专业社组织水产经营大户,先后3次赴深圳、厦门、杭州、上海、苏州等地考察,与大中城市水产经营大户对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去年6月,我县被商务部确定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县,计划3年内新建、改建连锁“农家店”400个。县委、县政府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十分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协调服务,商务部门以供销社传统网络为主导,当年新建、改造连锁农家店118个,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去年10月21日,全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今年计划新建“农家店”100个,上半年已建成“农家店”93个。6月16日全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会议组织观摩我县连锁“农家店”,我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得到省、市的充分肯定。“农家店”建设有效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政府得民心,企业得市场,农民得实惠。
5、重点项目建设进程加快。今年我县商贸流通业确定了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2.15亿元。苏皖农贸城内,9个塔吊在空中作业,600多名工人现场施工。水产批发市场扩建:拆迁石油库和县城屠宰场,将在8月底前完成水产批发市场扩建任务,确保第六届螃蟹节开幕;渔需物资一条街将于年底建成开业。苏果、苏宁大卖场:总投资7000万元,单体面积4.3万平方米,现已进入装潢阶段,将在10月份竣工开业。百货大厦重建:目前正在夜以继日装潢,将于螃蟹节期间开业。生猪屠宰中心:县城屠宰场4月6日迁入,已完成机械调试。
6、边贸市场效应彰显。商贸开放进程加快,品牌店、大卖场相继进入高淳,新型业态带动了本土商业的提档升级。今年元旦开业的华润苏果购物广场,生意异常火爆,顾客人均消费45元,比其他县份高出7元多。今年4月1日五星电器大卖场开张,吸引了周边地区的居民消费,头三天销售1200多万元。
二、下一步工作的主要措施
1、加快转换机关职能。牢固树立大商贸理念,加快转换机关职能,抓好《“十一五”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加快市场群、大卖场、特色街、农家店建设,形成“边贸中心”雏型。
2、加快商贸开放进程。以招商引资为抓手,积极引进外来资金、先进的经营业态和管理技术,加快城区商业街和新区商业网点建设进程,提升我县商贸流通水平。
3、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排出重点项目推进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措施,确保县百货大厦、县生猪屠宰中心、苏果苏宁大卖场、水产批发市场扩建和渔需物资一条街等重点项目如期竣工运行。
4、加强“放心工程”建设。抓好“菜篮子”和“放心食品”工程,尽快出台生猪并点屠宰,白肉批发、统一配送方案;按照创建绿色市场标准,加强农贸市场管理,促进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巩固和发展“放心早餐”,提升居民安全消费水平。
5、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组建苏果配送中心,推进连锁“农家店”建设,提高“农家店”运行质量;积极争取商务部开展的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全县城市规划情况
(2006年9月1日)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我局不断加大县城规划编制力度,充分发挥了规划对区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综合调控作用。聘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高淳县县城总体规划(2000~2020)》(2000年报市政府批准实施),该规划将县城定位为一个既具时代特色,又保持地方特色,以工业和旅游业为重点,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交通便捷,市场繁荣,城市布局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具有水乡特色和古镇风貌的现代化湖滨城市,并提出了在现状建设用地基础上向东、北两个方向发展,形成方格网状为主的总体格局的规划目标。
县委九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对我县的城市建设发展进行了新的定位,即“古镇风貌凸现,生态特色鲜明,人居环境最佳的湖滨新区”。根据这一定位,为拓展县城空间,有序指导新区建设,2003年5月,我县启动了新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至2004年5月,《高淳新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同年9月经市政府批复同意实施。该规划确定了新区的具体范围、建设用地面积、人口规模以及各类用地、道路系统、公共设施、空间景观、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内容,将新区性质定位为以现代化制造业为主要功能的湖滨城市东部新区。
近年来,我们以县城(包括新区)总体规划为依据,逐步对县城各专项规划、详细规划进行完善,投入规划编制经费1000多万元,共编制县城绿地、消防、管道燃气等专业规划5部,县城新区11.9平方公里启动区、县城产业区中心地块、县城行政中心等控制性详规8个,高淳老街、湖滨大道、宝塔公园等修建性详规30多个,有效地保障了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
通过合理的规划引导,目前,县城已形成湖滨大道景观区、老街历史文化景区、苏皖农贸服务区、宝塔路商业景观区、镇兴路行政办公中心区、城中居住花苑区、工业新区等七个功能区域,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城区各区域范围的功能定位。
城市生态工程建设情况
(2006年9月1日)
根据生态立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按生态景观化要求建设城市,建成了一批城市景观道路工程,使城市品位显著得到提升。全长5.32公里、总投资2.5亿元的湖滨大道风光带工程,成为我县历年建设中单个项目投资规模最大、功能最多、档次最高的市政景观道路工程,在彰显县城湖滨特色,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品位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构建高淳新的城市发展竞争力的精妙之作。高标准完成的生态湿地公园、宝塔公园、双牌石生态广场以及景鹰、宝塔路、北岭路和学府花园城市小广场等一批景观工程,营造出我县“城在湖边、林在城里、人在林中”的最佳人居环境雏形。2003年以来,县城新增绿化面积50多万平方米,新建、改造的市政道路沿线绿化普及率达到了100%,至2005年底,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
城区路网基本形成
近三年中,组织实施了包括湖滨大道工程及南漪路延伸等三条道路接线工程以及宝塔路东段、北岭路延伸、淳兴路拓宽改造工程等在内的14条市政道路,加上列入今年计划建设的石臼湖北路延伸等6条道路,我县城区已基本构建起“一环五横六纵”的道路网络,道路总里程达66公里,人均拥有铺装道路面积17.6平方米。
市政设施更加完善
期间,百江管道燃气公司进入高淳,改变了高淳没有管道燃气的历史,至2005年底,已发展用户4000多户。去年,县城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填补了县城污水处理的空白,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80%,出厂水质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县自来水公司供水管道总长度240公里,全县联网供水达65%,供水普及率达95%以上。城区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加强了道路路灯、护栏、人行道、无障碍设施(盲道、坡道)等配套设施建设,新安装交通信号灯10套、电子警察监控设备6套,维修安装主干道消防栓35套。根据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要求,新建垃圾中转站2座,新建、改造水冲式公厕35座,改造垃圾房26座,安装果壳箱780只。
高淳县湖滨大道工程简介
全长5.32公里,总投资2.5亿元的湖滨大道风光带工程是南京市“三城九镇”建设项目,2005年县委、县政府重点城建项目,该项目位于固城湖北岸,石固河西岸,东起芜太公路,西止固城湖南路,与固城湖南路、南漪路、石臼湖南路、丹阳湖南路、北岭路、双高公路、芜太公路相接,全长5320米,宽20米,总投资2.5亿元。
湖滨大道风光带在满足城市交通、防洪功能的前提下,对沿湖、沿河的节点赋予了不同的景观内容,成为一条“亲水显绿、自然雅致、功能完备、彰显生态景观”的沿湖风光带,充分展示了美丽的固城湖风光,是市民、游客观光休闲的好去处。该项目突破了单纯市政道路的定义,在道路沿线加入了景观带的设计理念,如综合性的湖滨广场、娱乐性的游船码头、观赏性的湿地游览区和与道路隔水相望的湖心小岛景观等,周边又配套建设了总面积逾千亩的生态湿地公园和宝塔公园人居森林等景点。在湖滨广场设计中,运用现代城市的设计理念,设置了舞台、观景台、水湾、木质亲水栈道等景观,使景观空间布局序列明确,层次丰富,动静结合,错落有致,创造性地体现了湖滨新城风貌的开敞空间、功能转换空间和宜人尺度空间。同时,充分利用了占地5万平方米的原水运码头留下的大面积铺地空间,节约了建设成本;而位于湖滨广场东面的湿地游览区,原先是一片滩涂,现在将其设计成工程量少的湿地区域,起到了美化环境、体现生态特色、增加湖水自净能力的作用。同步规划建设的位于湖滨大道北侧总占地466亩,以自然湿地为主,集污水净化、市民休闲、防止城区内涝为一体的生态湿地公园,进一步营造出“城在林中,林在城里,人在林里”的最佳人居环境。
湖滨大道风光带是我县历年建设中单个项目投资规模最大、功能最多、档次最高的市政景观道路工程,是我县生态景观化建设的一大靓点,是我县城市建设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在彰显县城湖滨特色、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品位等方面,显现出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构建高淳新的城市发展竞争力的精妙之作。
高淳县污水处理工程概况
污水处理工程是为进一步保护太湖流域水环境而实施的一项城市基础设施重点项目。污水处理厂总规模4万吨/日,一期工程规模为2万吨/日,目前已初步建成处于试运行阶段。污水处理采用兼顾除氮脱磷的A2/O氧化沟生物处理工艺,出厂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该工程位于县城西北方向的花奔村附近,官溪河东侧,占地60亩,工程投资规模7500万元。污水处理厂共修建进厂道路1250米,埋设管径¢300--¢1200的污水收集干管55公里,建造提升泵站3座。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行后,使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了80%以上。建设污水处理厂是我县在生态保护上大力实施“蓝天、碧水、青山、绿地”工程的重要举措,对我县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将起到重要作用。
高淳县生态湿地公园简介
生态湿地公园位于高淳县城东南侧固城湖西北岸,北临宝塔路,西临丹阳湖南路,南临建设中的湖滨大道,与南面的固城湖、西面的宝塔公园人居森林相邻,总面积466亩。公园内以自然湿地为主,其中景观水面186亩,绿化面积219亩,广场面积18亩,公园周边绿意葱茏,自然环境优良。
该公园分为西入口广场区、北入口广场区、西入口综合服务区、水上活动区等4个功能区和环蔓牵野、竹湾下渔、芦岛秋风、菖蒲如画、莲香浦度5个植物主题景观区,功能区和景观区相互渗透,相互依托,通过道路流线形成一个有机的游览体系。
生态湿地公园工程总投资7000万元,2004年10月开工,现已建成向公众开放,成为一个集污水净化、市民休闲、防止城区内涝为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式公园。
双牌石生态广场
双牌石生态广场处于宁高公路与双望公路交汇处,是我县衔接南京主城的大门,也是南京辐射安徽的重要节点,该广场建成后将成为高淳的生态之门,充分展示生态高淳的新形象。
该生态广场占地约375亩,主要以土石方和景观绿化为主,广场共分为四个区和一个转盘。绿化主要有中山杉、香樟、春梅、广玉兰、乌桕、贴梗海棠、银杏等60多个树种。
双牌石生态广场总投资3000万元,现已竣工。
宝塔公园简介
宝塔公园位于固城湖西北岸,园中保圣寺塔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系原龙城寺藏经之所,相传建于吴赤乌二年(239年),后改名保圣寺塔,塔高31米,四面七级,为砖木结构楼阁式,建筑风格融合了宋代南北方砖塔建筑技术特色。宝塔公园北侧为宝塔路,南侧为湖滨大道,西侧为石臼湖南路,东侧为丹阳湖南路,占地面积为500多亩,总投资6600多万元。宝塔公园一期已经建成对市民开放,二期工程正在实施征地工作。宝塔公园全面建成后,将和生态湿地公园、湖滨大道景观带等组成一条湖滨新区的生态特色长廊,进一步营造我县“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人在林里”的最佳人居环境。
城 市 广 场
城市广场是城市整个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一个城市特有的景观风貌和文化内涵。近年来,我县把建设人性化的特色城市广场作为打造“生态高淳”、“绿色高淳”,提高高淳生态建设整体水平的组成部分,先后建成了红太阳广场、红宝丽广场、人民广场、迎宾广场、玉泉广场、景鹰广场、甘霖广场、栗园路三角广场、春东湖市民休闲广场等近20个市民休闲广场。
全县重点生态项目建设情况
(2006年9月1日)
为进一步加大我县国家级生态县建设的工作力度,发挥生态建设项目的示范功能,年初,县政府批转了县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高淳县2006年生态建设项目计划及实施意见》,确定了28个重点生态项目,其中,农业项目8个、工业项目3个、环境项目5个、旅游项目3个、社会项目9个。截止目前,除2个项目今年因故不实施外,其它26个项目均已达到了序时进度。
一、生态农业建设。绿色高淳工程。全县实际造林13147亩,其中,荒山生态林1094亩,商品林10016亩,防护林537亩,郊野公园1500亩。循环经济试点工程。省级循环经济建设试点——固城镇九龙村建成占地10余亩的蘑菇原辅材料和产品交易中心,正在建设食用菌供种基地;市级循环经济建设试点——固城镇前进村食用菌种植面积30万平方尺,预计年转化稻草等秸秆80多万公斤,猪牛粪30多万公斤。有机产业标准化建设工程。蓝溪村茶叶取得了有机转换证,观溪村吊瓜籽、渭凤村蔬菜、花义村肉鸡养殖、顾陇村早园竹已正式启动有机咨询工作。土地治理工程。国家级土地治理项目治理面积1.2万亩,投资499.2万元,目前,项目上级已批复,各级财政资金已全部到位。丘陵山区开发基地工程。今年全县丘陵山区开发省市县三级财政总投资为1300万元,目前,项目正处于组织申报阶段。灌区改造工程。淳东灌区六期工程总投资1750万元,目前,工程施工图的设计、预算工作已经完成,已上报计划待市水务局批复。土地开发复垦工程。今年经省确认土地开发复垦入库项目37个,上半年完成项目25个,占全年项目的67.6%。矿区治理工程。桠溪镇桥李生态农业示范园内的王家山宕口二期工程,治理面积25000平方米,目前已经完成土方回填12500立方米,并进行了土层耕翻,宕口周边斜坡边缘已种植了早园竹。
二、生态工业建设。企业清洁生产审计工程。高陶公司等5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计,目前,5家企业分别成立了由企业负责人为组长、相关负责人为副组长的清洁生产审核小组,各项工作正在积极开展。工业循环经济建设试点工程。红宝丽公司的“三废”循环再利用工程进展较好,异丙醇胺项目基本达到了零排放。目前,企业正准备申请清洁生产二次验收;红太阳集团、固柏橡塑、高陶公司的循环经济工程正在开展中。ISO14000认证工程。红宝丽公司ISO14000认证复评已经通过;博臣农化、宝淳化工已建立、实施ISO14000整合体系,其他8家企业正在积极准备材料。
三、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县规划工程。5月25日,《高淳县生态县建设规划》和《高淳县循环经济建设规划》通过了省环保厅组织的专家评审。人民广场续建工程。人民广场扩建签订拆迁协议的有25户,面积7443.99平方米,完成拆迁任务的55.9%。宝塔公园续建工程。正在开展征地、设计工作。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上半年完成固城湖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7个,占全年计划的55%,完成清淤土方13.78万立方米,建设投资200万元,城区新建的两座垃圾中转站正式投入使用。新增DN100以上自来水管道3.3公里,管道总长达233公里。加强了对天河坝、春东湖清淤等工作,完成清淤土方20多万立方米,建设投资700多万元。桠溪镇污水处理厂工程。完成规划选址工作。
四、生态旅游建设。高淳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工程。《高淳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已进行了2次修改,正在征求县有关方面的意见。人文景观资源保护工程。编制了省级文保单位《薛城遗址保护开发规划》和《薛城遗址保护规划》。生态旅游工程。游子山庄续建投入600万元,目前,正在进行配套设施建设;天地和娱乐城、龙墩水库休闲度假村投入2000万元,目前,正在进行主体工程的建设;桠溪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区争创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已进入攻坚阶段;银林山庄申报AA级景区资料台帐及硬件设施建设基本完成。
五、生态社会建设。环境优美乡镇工程。淳溪镇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软件资料已上报省环保厅,并通过调研;阳江镇、砖墙镇正按照市级环境优美乡镇要求开展创建工作。生态村工程。东坝镇东坝村等11个村正在按照省级生态村标准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卫生镇村工程。县爱卫办组织专业人员对各镇创建市级卫生镇、村工作进行帮助指导,各镇创卫工作正稳步推进。文明家园示范村工程。截止目前,各创建村共新建公厕68座,垃圾箱162个,清理污水塘坝300个(条),疏浚河道45公里,新栽种各类树木28万米。特色专业村工程。目前,各争创村立足本村实际,充分挖掘资源,寻找各自特色项目,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程。桠溪镇蓝溪村编制并组织实施了《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东坝镇东坝村等11个村正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固城镇实行以奖代补措施,大力发展农户沼气工程。上半年,固城镇已建成沼气池68座。
今年重点生态项目进度的快慢,事关全县生态建设的大局,也事关我县能否早日建成全国生态县。我们在督查中发现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领导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少数单位对生态项目建设认识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建设的进程;二是进展不平衡。绿色高淳工程、有机产业标准化建设工程、沼气工程进展较快,但少数工程建设进度较为缓慢,特别是事关国家级生态县创建的镇污水处理厂工程进展较为缓慢,将会制约我县国家级生态县建设的进程;三是部分项目的资金投入不足。今年重点生态项目计划投资3亿余元,但前期资金投入较少,影响了今年的生态项目推进。
为加快今年重点生态项目建设进程,确保完成今年的生态项目,提出如下建议:
1、要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各责任单位要随时关注项目建设进程,超前服务,全程服务,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的有关问题。特别对制约项目建设进度的关键因素,要分析原因,寻求破解方法。
2、县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健全工程跟踪督查制度,建立健全例会制度,加大督查和协调服务力度,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每一个项目。
3、各方筹措资金,建立多元投入机制。一是对重大生态项目,优先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统筹安排建设资金。二是吸引各类资本参与生态工程建设,多渠道加大投入,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投资机制;三是利用上级各项扶持政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缓解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
“生态立县”跃上新台阶
(2006年9月1日)
一、我县生态建设成果概况
我县生态建设工作起步较早,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着手抓生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近年来,更是摆上突出位置,全面加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2000年分别被省环保厅、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省级、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2001年10月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验收。2002年3月被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命名为第二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成为南京市首家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2-2005年,根据《高淳县生态示范区规划》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在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环境、生态旅游、生态社会等方面实施了155项重点生态工程,进一步提升了生态建设水平。2004年县委刘以安书记、县政府印幸福县长紧扣时代脉搏,提出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与目标定位。2005年我县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提出了建设现代生态县的奋斗目标,县人民政府于2005年4月向省环保厅请示将我县纳入首批国家级生态县建设试点县,省环保厅于2005年5月批准我县开展创建生态县试点工作,并纳入首批国家级生态县建设试点县,目前各项创建工作已全面启动。
持续推进的生态建设带来了明显的成效:一是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实施生态建设的“十五”期间,全县经济发展加快,200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1800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146.5%、149.6%,年均递增19.8%和20%;财政收入9.11亿元,比2000年增长296.1%,年均递增31.7%。在三次产业中,三次产业之比为14.4:51.8:33.8,二产比重比2000年上升了9.5个百分点,全县的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004年度首次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生态特色经济富民效应进一步放大,螃蟹、食用菌、早园竹等各具特色的种养产业取代了原来单一的水稻、油菜耕作模式,亩均效益成倍翻番,有机茶叶每斤最高价格超千元,有机螃蟹价格为普通螃蟹的一倍,2005年,生态特色产业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份额达65%左右。生态产业化步伐加快,以绿色食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三水三业”等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建成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成长型龙头企业2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2家。生态建设也促进了旅游经济和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十五”期间,全县实现旅游总收入9.52亿元,累计利用外资1.2亿美元。二是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县环境质量稳中趋优,固城湖水环境稳定在III类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大气环境质量保持在二级标准,噪声符合功能区要求,固体废弃物处理率为100%,处处彰显“生态特色、水乡景观、丘林风貌”的优美自然环境,不断营造“城在湖边、林在城边、人在林里”的最佳人居环境。淳溪镇、东坝镇成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桠溪镇、漆桥镇、固城镇、古柏镇成为市级环境优美乡镇;桠溪镇桥李村、瑶宕村、新墙村、兰溪村、荆山村,东坝镇游子山村,阳江镇高墩村,古柏镇江张村、武家嘴村,漆桥镇茅山村,淳溪镇宝塔村,固城镇九龙村成为省级生态村;高级中学等5所学校成为省级绿色学校,砖墙中学等4所学校成为市级绿色学校;凤岭社区成为市级绿色社区;高淳宾馆成为南京首批绿色宾馆。三是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近年来,我县其他相关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获“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环境综合治理优秀县城”、“无公害生产县”、“国家级河蟹生态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国家商品粮、商品油生产基地”、“江苏省重点水产县”、“江苏省生态农业先进县”、“全国武术之乡”、“省质量先进县、科技进步先进县、有线电视先进县、计划生育先进县”和“双拥”模范县等光荣称号,国家级卫生县城通过省级考核。“十五”期间,我县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8%,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80元,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百姓安居乐业。在全县向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的进程中,良好的生态已成为我县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生态建设的主要做法和发展特点
1、科学定位,坚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在前几年加强生态建设的基础上,2004年我县明确将“生态立县”与“工业强县、特色兴县”作为全县三大发展战略写入县党代会报告,并在《建设特色高淳五年行动规划纲要》中作为重点内容进行科学规划,强调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护生态资源,用科学的方法建设生态环境,用发展的眼光经营生态品牌,努力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高淳。全县上下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为全县不断加强生态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明确责任,全面实行生态建设保护目标管理。“十五”期间,在每次县委扩大会、县人代会上,我县均把生态保护和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目标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把生态保护和建设作为年度工作的重要内容层层分解落实。突出抓好环境保护工作,每年对照南京市市长、区县长环境保护工作目标,及时分解年度县长环保目标任务,以县政府名义下达到各镇和有关部门,并与各镇和有关部门签订了年度环保目标责任状。年底,对各单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部门和镇年终考核之中,从制度上保证了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3、突出重点,不断加大生态工程建设力度。一是大力实施生态项目。“十五”期间,全县用于生态建设的投入达15.6亿元,共组织实施了155项重点生态工程,其中,生态农业项目63个、生态工业项目20个、生态环境项目36个、生态旅游项目16个、生态社会项目20个,建成5个有机食品基地、3个循环经济示范点、53个无公害基地、22万亩螃蟹生态养殖基地,在建农业产业化基地9个,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县实际的生态建设之路。二是大力发展有机产业。桠溪镇桥李村有机茶叶基地达1000亩,永胜圩成为全国唯一的有机螃蟹基地,高墩村、新塘村有机大米扩种到1500亩,高墩村、新塘村大米、瑶宕村葡萄已取得有机转换证;兰溪村茶叶已通过国家环保总局认证中心的认证,即将取得有机转换证;观溪村吊瓜子已正式启动有机咨询工作;渭凤村蔬菜、叔同村鸡已进入有机咨询筹备阶段。2005年利用稻草、棉籽壳、秸秆发展蘑菇面积3000万平方尺、茶新菇等珍稀食用菌2800万袋,种植早园竹1.2万亩,发展沼气用户1628户。三是大力推广工业循环经济。根据南京市发展工业循环经济规划要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了《高淳县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构建园区、企业、产业“三位一体”的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框架。“十五”期间,全县通过认定的年检合格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16家,年利用“三废”10万吨,6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68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6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3家企业被评为市清洁文明工厂;红太阳集团、红宝丽公司、高恒集团启动了工业循环经济建设试点。
4、攻克难点,大力加强环境综合整治。一是综合整治工业污染。“十五”期间,全县先后关闭了86家沿湖企业,否决了数十个环评不过关的新建工业项目。考虑到环境容量较小,先后将红太阳集团总投资18多亿元的化工、涂料、生态肥和有机磷农药生产项目,红宝丽公司投资3亿元的项目分别落户南京化工园区和安徽当涂药肥园。2004年3月,县政府对26家重点区域内的烟尘超标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决定,除2家自然停产外,其余24家企业投入资金近80万元进行了治理,2004年10月底全部通过了环保验收。2005年4月,县政府对43家不能稳定排放达标的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决定。43家企业中通过现场验收和监测30家,占69.8%;自然停产或搬迁7家,占16.3%,累计投入治理资金近300万元。二是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围绕“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开展了“文明家园示范村”创建活动。2005年配合省环保厅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调研,桠溪镇兰溪村被列为首批省级试点村,兰溪村编制了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正在组织实施整治工程。全县爱国卫生工作以创建卫生镇、村为载体,逐步深入提升,目前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已进入申报阶段,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的开展,全县已创建省、市级卫生镇3个,省、市级卫生村12个。三是综合整治城镇环境。坚持按照“生态立县”发展战略要求,实施了“蓝天”、“碧水”、“宁静”三大工程。今年以来,县城污水处理厂竣工投用,东坝镇综合污水处理厂设备安装已结束,正在调试阶段;宝塔公园人居森林一期、生态湿地公园、湖滨大道景观带、双牌石生态广场等重点工程建成开放,县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平方米;全县新增“绿色高淳”造林面积2.1万亩;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治理工程方案已通过评审;完成淳东灌区节水改造四期工程;制定并实施了《固城湖水环境保护办法》、《高淳县固城湖水资源保护规划纲要及分期治理计划》。
5、规范执法,切实提高生态建设监管水平。“十五”期间,认真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查处污染事故和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重点,深入开展了环保执法工作,对污染防治设施、建设项目、建筑工地、娱乐服务业、排污申报、秸秆禁烧、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垃圾处理场、畜禽养殖场、放射源、危险废物、矿山开采等开展了不同类别、不同规模的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和“整治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为全国首批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县,自2003年开始,开展了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生态环境监察中队,建立了综合整治责任制度、生态环境监察协调会制度和联合执法工作机制,重点实施了固城湖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监察工作,巩固了生态示范区创建成果。
6、强化领导,形成生态建设的工作合力。一是组建工作班子。我县在2003年调整成立了“县生态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2005年成立了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经济的副书记、分管农业和环保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发改局等25个部门及所有镇、开发区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同时从各部门抽调业务骨干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由县环保局牵头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二是注重协调配合。在生态建设过程中,我县制定了《高淳县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主要职责》下发各镇、各部门,增强了镇和部门参与生态建设的主动性和责任性,使他们真正把生态建设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举措摆上重要位置,全力完成。三是加强宣传教育。一方面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黑板报对生态建设进行广泛宣传,在县有线电视上开辟了《环保天地》专栏,举办了“百生论坛—生态高淳”,提高了公众的参与意识;另一方面把生态建设作为县委党校举办的各类干部培训班的重要内容,邀请专家、学者举行专题讲座和报告会进行教育和宣传。“十五”期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0期,各种专题讲座和报告会181场,受训人员达到2万多人次。在《人民日报》、《中国环境报》、《新华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刊登生态建设稿件10余篇,拍摄专题生态建设宣传片5次。同时,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生态教育。通过广泛宣传教育,既激发了广大干群积极投身生态建设的热情,又促进了生态建设工作广泛深入的开展。
三、“十一五”生态建设主要打算
1、战略定位: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县”战略,高标准推进“绿色高淳”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成生态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自然资源高效利用、生态产业充分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高淳。
2、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坚持生态保护、开发并举,改善生态环境,积累生态资本,发展生态经济,打响生态品牌,加快构建持续利用的生态保障体系、结构合理的生态经济体系、自然和谐的生态城镇体系和良性循环的生态农村体系。
3、主要目标:到2010年,境内湖泊、河流水质达到《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要求,重点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早日达到II类标准,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2%;有机及绿色食品占主要农产品的比重达到20%,力争实现整体循环经济建设,部分企业达到国家环境友好企业标准;80%以上的乡镇达到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1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生态村;农田林网控制面积27平方公里。
四、主要措施:
1、建立目标责任机制。切实加强对国家级生态县创建的组织领导,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完善目标管理机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根据创建的要求,逐项分解目标任务,逐年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抓好目标任务的落实。充分发挥县环委会、县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快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工作的协调 。同时,建立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工作的有关例会制度、会商制度、情况报告制度等,加强相关部门的沟通、配合,努力形成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各行业齐抓共建的良好局面。
2、强化规划控制引导。组织实施《高淳县生态县建设规划》、《高淳县生态建设行动纲要》、《高淳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着力抓好生态产业、湿地资源、森林植被、城乡环境建设规划,明确生态保护区、生态建设区、生态控制区、生态协调区等功能定位,凸现“水乡景观、丘陵风貌、生态特色”的独特魅力,努力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加强对全县重大生态项目的规划审查和管理,确保生态规划全面实施。
3、加快发展生态产业。做优生态农业。以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产品与市场、农户与企业的有效对接,加快建设一批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扩大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规模,精心培育一批名牌农产品。做强生态工业。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点围绕生物工程、新型材料、绿色食品等领域,加快培育形成以科技型、环保型产业为支撑的生态工业体系,构建以双高路沿线为主的生态工业走廊。做旺生态旅游。突出景观特色化和生物多样化,大力发展桥李、兰溪、荆山等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和生态农业体验旅游景点,进一步打响生态旅游品牌。
4、大力实施生态工程。对照国家级生态县建设标准及《高淳县生态县建设规划》要求,在生态保护上,大力实施“蓝天、碧水、青山、绿地”工程,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实行项目准入制度,坚决淘汰能耗大、污染重、治理难的企业;加大河道清淤、河岸整治力度,完善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重点保护好森林植被和水资源,建立安全稳定高效的生态复合系统,增强生态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建立生态环境预警机制,及时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在生态建设上,以建设“绿色高淳”为抓手,大力实施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美化工程,高标准建设城市绿地、人居森林、农田林网等生态工程,重点建设以交通干道为主的生态经纬带,以湖滨大道、双牌石为主的生态示范窗,以“两湖一河”及永胜圩、春东湖为主的生态湿地区,提高生态建设的整体水平。
5、科学经营生态资本。充分发挥湖滨大道、双湖路等生态观光区、生态湿地区建设规划的引导作用,以重点生态项目规划的诱人发展前景和预期升值效应,拓展生态开发、建设空间,带动土地资源升值,实现生态规划效益最大化。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新型投入机制,对公益性生态项目,建立生态建设激励和补偿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对经营性生态项目,全面推向市场,以公开招标方式广泛吸引县内外资本开发建设,增强生态建设能力。
6、积极倡导生态文明。深入持久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倡导生态理念,普及生态知识,引导生态消费,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规律、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文化氛围。充分挖掘和利用生态品牌的价值内涵,多途径、全方位对外宣传推介高淳的生态旅游、有机食品等生态特色,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使生态成为高淳集聚人气、集聚外力的“金字招牌”。
保护固城湖水资源 建设生态高淳
(2006年9月1日)
高淳县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近年来,我县积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高淳已成为南京市首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也成为高淳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我县生态建设的实践证明,在生态工程建设中,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而固城湖又是高淳水资源保护和开发的重中之重。
固城湖是高淳县内唯一的生态型综合湖泊,现湖区面积30.9平方公里,湖底高程(吴淞基面)5米,汇流面积454平方公里,其水源主要来自皖南山区的客水和湖区周围山地丘陵的地表径流及长江的高水位倒灌,常年水位在8.5米以下(除丰水季节外)。固城湖是全县70%以上人口的集中饮用水水源区,为工业和农业提供水资源的同时,也具有繁衍水生动植物、沟通航运、发展旅游、维护生态平衡、改善水环境等多种功能。
随着固城湖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固城湖水质下降,固城湖水生态系统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最突出的问题是水质富营养化严重。
针对固城湖水资源开发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采取了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固城湖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首先是制订和出台了《高淳县固城湖水资源保护规划纲要和分期治理计划》并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设置了常设机构加强日常管理。其次是加强对沿湖污染企业的搬迁和关闭。从1999年开始,先后投入资金上亿元,关闭和搬迁了沿湖的所有污染企业,并对固城湖流域范围内所有水污染企业实行达标排放的同时,加强对新上项目的管理,严格规范建设项目审批,从源头上对固城湖水污染进行控制。第三是整治了固城湖内的水产养殖,尤其是取缔了湖区饮用水源区的网箱养殖和围网养殖,水产养殖的二次污染明显减少。第四是重视县城生活污水的处理,日处理污水2万吨的县城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运行,县城范围内的污水即将全部截留处理后排放。第五是加强对湖区特别是取水口的清淤,已完成清淤30余万方,极大地改善了湖内水生态系统,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以上措施的采取,使固城湖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常年保持在Ⅲ类水以上,有的区域水质达Ⅱ类标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被列为水、能源、健康、农业和生物多样性五大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性课题之首。随着对固城湖水资源保护的加强,固城湖水环境已凸现出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1、是建设“特色高淳”的战略需要。围绕加快特色高淳建设的要求,无论是产业特色、城市特色、生态特色、还是人文特色都离不开水。就拿高淳的水产养殖来说,水产品质量直接取决于水质的优劣。高淳水产品的上乘质量和不断扩大的知名度,关键是有良好的固城湖水质作保证。这也是一年一度的固城湖螃蟹节吸引消费者,提高知名度的最大靓点。
2、优化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我县围绕“人居环境最佳的湖滨新区”的战略定位,加大了县城建设的力度,尤其是湖滨大道的建成,进一步彰显了县城“城在湖边、林在城中、人在林里”的独特魅力,其“亲水显绿”的特色进一步显现。这都取决于固城湖优良的水环境。如果没有固城湖优良的水质,其综合功能不能得到体现,城市环境也会受到影响。同样,如果不加强固城湖水资源保护,任其恶化,人们在湖滨大道上看到的将是一潭脏水,高淳“水乡古镇”的风貌将失去魅力。
为合保护、科学开发固城湖水资源促进全县的生态建设,我们按照《高淳县固城湖水资源保护规划纲要及分期治理计划》的要求,正在实施“三项”措施:
1、加强污染控制与治理,提高湖水质量。一是控制生活污染。县城区域禁止向固城湖直接排放污染,城区全面实行雨污分流,实行污水集中处理,县城污水处理率要达95%以上。加大宣传力度,推广使用无磷洗涤用品,降低湖水的含磷、氮量。二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建设,引导鼓励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全面标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推广高效低毒和生物农药,在固城湖周边建设农业生态示范区。同时,在湖滨和湖周汇水处要禁止集养家畜、家禽,不得从事放牧等污染水体的活动,制定实施湖滨新区管理办法。三是控制工业污染:固城湖流域内所有工业企业污水排放按照国家一级标准执行,并根据固城湖污总量控制意见,限制排污总量,使固城湖流域年排污总量逐年控制到二类水质标准范围内,严格执行新建项目“环评”、“三同时”、“水土保持”执行率确保100%。四是加强对船舶污染的控制。严禁过往船舶的废油、生活污水排入水体,同时严禁新建废水直排湖体的旅游服务项目。
2、加强沿湖生态工程建设,恢复湖区生态系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划定沿湖各类生态区,形成县、镇、村三级生态网络体系,加快建设沿湖生态工程。在生态工程区建设上,一是要建立生态湿地周边自然保护区。二是要在固城湖周边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区,恢复湖内自然生态。三是划定水土保持流失防治区。
在划定功能区域的基础上,加强生态工程建设。一是坚持逐年对固城湖入湖出湖河道进行清淤,从而扩大水体的流动和交换,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二是栽种培育对水质有净化作用的水生作物,形成物种多样化,逐步恢复湖内生态平衡,改善固城湖的水体环境。三是改善固城湖水产养殖结构模式,大力推广生态养殖,逐步形成生态链,建立各行业间的协调共生关系,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使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废弃物的排放循环利用,以控制固城湖水质的富营养化,改善固城湖水质。与此同时,加强周边地区工作协调,采取措施控制外省、县的污染对固城湖水生态的侵害。通过工程的建设和生态措施的实施,从而使固城湖生态系统的结构更加优化,生态系统的功能更加完善,形成优美的湖滨环境和共生的生态系统,尽显固城湖独特的生态魅力,凸现固城湖水资源的有形化和景观化。
3、加强规划与管理,实行固城湖水资源优化配置。根据固城湖水资源特点,围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在编制水资源规划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固城湖水源地的保护。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生态环境用水统筹安排,确保重点。首先是实施水量优化调度方案。充分利用现有水利工程设施,必要时合理调水,增加水环境容量,改善湖区水质。其次要全面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大力提倡节约用水,依靠科技进步,推广节水设备,节水工艺和技术,鼓励一水多用和污水处理回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水的排放。第三要做好水环境质量信息的工作,让人民群众获得环境知情权。加强对固城湖水质的监测和管理,定期发布水质简报。第四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第五要加强对水法规的宣传,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的正确集训,形成全社会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的良好氛围,致力形成对固城湖水资源开发有序、取之有度、保护优先的新格局。
高淳地域文化特征
(2006年9月1日)
我县地处吴头楚尾,山青水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物资源较为丰富。我县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1997年被国家文物局评选为“全国重大考古发现提名荣誉奖”的薛城遗址,距今2500多年历史、比金陵石头城还早208年的固城遗址,三国时孙权为其母建造的保圣寺塔,历经沧桑的高淳老街等文物古迹遍布全县。文物藏品丰富,全县藏品1306套、5万余件,其中三级以上藏品达700多件。总数达320多幅的清末道教神像画,是国内保留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道教文化遗产。
2、民间艺术资源丰厚。我县民间文艺种类达30余种,有“民俗歌舞之乡”的美称。如定埠的“跳五猖”是我国保存最古老的舞蹈方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目录。东坝的大马灯誉满海内外,被称为“江南一绝”。“打水浒”融民间武术和文艺表演于一体,在国内独树一帜。薛城板龙直径达1米,长百余米,表演者数百人,令人叹为观止。另外,小马灯、划龙舟、打莲湘等民间文艺也各具特色。我县曾组织定埠“跳五猖”、东坝大马灯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世界名城博览会演出,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3、高淳“土语”焕发光彩。正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淳“土语”,因没有外来语言的侵蚀,已成为盛唐遗迹,被古音韵学家慧眼相中,成为研究古代语言的一块活化石。高淳话独有的发音、语调、保留完美的古代音韵,正越来越吸引人们的关注。加之我县周边是传统文化文房四宝的主要产地,如泾县的宣纸、湖州的毛笔、歙县的砚台、徽州的松墨,这些都使得有千年文化渊源的高淳土语在知识经济荡涤现代人们的生活时,被有识之士所赏识。
地处吴头楚尾的江苏高淳,山青水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6000年前的薛城遗址是南京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古固城是春秋吴濑诸邑所在地,比金陵邑古城堡还早208年。根据记载,孔子、谢眺、李白、杨万里、范成大、崔致远等历代名人都到过高淳,并留下不少千古佳话和脍炙人口的诗篇;伍子胥、周瑜、岳飞、杨辅清等古代名将曾在高淳创立丰功伟绩;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将军率新四军一支队东征,进驻高淳,横槊赋诗,写下了《东征初抵高淳》的壮丽诗篇。高淳的文物古迹、人文景观遍布全境。淳朴善良、勤劳智慧的高淳人民,在这块千古乐土上创造了美好家园,同时,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许多优秀的民间民俗文化,形成了丰厚的文化积淀。民歌、民谚、民间故事丰富多彩:“跳五猖”、大马灯等民间舞蹈名扬遐迩;曲艺“颂春”走进千家万户,龙灯、高跷气势恢宏;荡湖船、划龙舟久兴不衰;民间绝技“打水浒”由来已久;高淳阳腔目连戏成为我国独特的古老剧种;高淳物质文化遗产、非特质文化遗产数不胜数。省、市有关专家认为:高淳是民间民俗文化的“富矿区”,独具地域特色。
那么,高淳的地域文化特征是什么呢?
概括地说,高淳的地域文化特征就是“吴风楚韵”。由于高淳地处苏皖两省交界,古为吴头楚尾之地。过去交通历来相对闭塞,历朝(尤其是南宋以后)为避战乱,我国西部和中原地区不少人口迁入高淳,便逐步形成了南北交汇、东西融合的地域文化特征。这种文化特征,既有西楚人民的勇敢、雄健、阳刚之美;又有东吴人民的聪敏、精细、柔美之秀。因此,高淳的地域文化兼备了吴楚文化之长,同时形成地方特色。
具体地说,高淳地域文化可分为历史文化和民间文化两部分。
历史文化
由于高淳是我国古代文明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物古迹遗存颇多。因此,传承历史文化,充分发挥文物古迹的重要作用,大有文章可做。
例一,1997年省市文物考古专家在高淳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薛城遗址”,距今已有6000多年历史,它的发掘填补了长江下游一带史前考古的空白。
例二,高淳境内东部星罗棋布的土墩墓,大致出现于西周初期至战国末期,其独特的墓葬形式、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吴文化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出土文物中大量的石质和铜铁农具,种类繁多,为长江中下游农业发展史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佐证。
例三,春秋时伍子胥奉吴王之命在高淳境内开凿的胥河,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条人工河,堪称华夏之最。
例四,公元前541年吴王所筑的古固城,是当时濑渚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至今城址犹存,见证着高淳的沧桑巨变。
例五,高淳境内一座座颇具江南水乡特色的古建筑,如古戏楼、古街道、古桥梁等,至今保存完好,体现了“吴风楚韵”的建筑艺术。
例六,高淳文化部门的馆藏文物相当丰富,古代的青铜器、玉石器、陶瓷器、砖雕、石刻、道教神像画等等,无不印证着高淳悠久的历史文化。
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是人民群众精神情感的重要载体。优秀的民间文化遗产是一方水土独特的产物,它们不仅是过往生活的凭证,也是民俗风情的见证。高淳的民间文化积淀极为丰厚,从前有句流行语叫“出门山歌进门戏”,是对高淳人民能歌善舞的形象概括。高淳的民歌、民舞、民谚、民谣、民间故事种类齐全、内容繁多。戏曲活动十分活跃,高淳阳腔目连戏已成为我国极为罕见的地方古老剧种。
高淳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而且保存相当完整,据不完全统计,有龙灯、马灯、“跳五猖”、“打水浒”、跳花篮、荡湖船、出台角、狮子舞、赛龙舟、龙吟车、跳花钵、踩高跷、麒麟唱、太平锣鼓、送春、采菱舞、蚌精舞、放荷灯、打铜牌等30余种,其形式之多样、文化层之丰厚,在全国实属罕见。
高淳地域文化内涵上可分为宗教文化和“水文化”两大类。
第一,宗教文化。据记载,自西周时代起,高淳一带就盛行宗教活动,在汉代,高淳盛行道教,道教宫观,遍布全境;唐宋以来,佛教也在高淳兴起,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宗教文化活动。除了个别带有一些封建迷信色彩,大多数民间文化活动体现了民间艺术的精华。其中宗教文化的代表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1、舞蹈类:起源于西周的“跳五猖”,长期活动在高淳定埠一带,至今仍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2、祭祀类:出台角、龙吟车,是高淳民间固有的宗教文化活动仪式,长期在民间流行。
3、戏曲类:高淳阳腔目连戏,自明代中叶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一直活动在高淳城乡,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
4、美术类:高淳县博物馆收藏的清代道教神像画,计280多幅,集我国道教神像之大成,保存完好,极为珍罕。
对这些民间宗教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去其糟粕,存其精华,必将大放异彩。
第二,“水文化”。近几年,有关专家学者认为:吴文化就是“水文化”。如果从这一定义出发,高淳则是“水文化”的典型范例,而且“水文化”源远流长。早就被誉为“歌舞之乡”的高淳,无论是民间传统艺术“打水浒”、玩龙灯、划龙舟、荡湖船,还是民间舞蹈蚌仙舞、采菱舞,无不饱含水乡风情;无论是民歌栽秧歌、筑圩歌,还是打夯号子、龙舟号子,无不漾溢着水的情韵。尤其是优美动听的高淳民歌“五月栽秧”,曾经带着水乡少女的柔情和江南黄梅雨的清新,从高淳田野飘向全国各地,飘向欧洲维也那艺术殿堂。从某种意义上说,水是民间艺术的源泉。
综上所述,高淳的地域文化既丰富多彩,又独具地方特色。其中,哪些文化门类值得引起海外读者的关注呢?我们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物古迹的宣传介绍和开发利用。
1、保圣寺塔,可扩建塔园,恢复保圣寺。
2、东坝太平天国军营遗址,是我国目前保留少有的军事遗址,可恢复军营、设立炮台、塑造蜡像馆等等。
3、漆桥老街,可以进行修复,再现江南水乡古镇风貌。
4、高淳老街,在现在基础上继续扩建,一直延伸到东大街,并增设官溪河至“家鱼塘”的水上游览路线。
5、兴建高淳博物馆,将部分文物进行公开展览。
6、出版、展览高淳道教神像画,以发挥这一文化遗产的重要作用。
7、开发“双女坟”参观游览景点,如开辟道路、恢复“招贤驿”、建立崔致远“红袋仙女”诗碑等。
8、宣传和利用高淳古戏楼,成为高淳重要的游览景点。
第二,加强对高淳民间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开发。
1、加强对高淳阳腔目连戏、定埠“跳五猖”、东坝大马灯等民间文化精品的挖掘和抢救,并形成原生性音、像、图、文的艺术档案,并扩大对外宣传。
2、大力开展优秀民间文化活动,如把东坝大马灯、阳江“打水浒”、定埠“跳五猖”等进行艺术加工,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争取走出国门。
3、将高淳优秀的民歌、民间舞蹈搬上舞台,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文艺表演形式,在条件许可时,举办高淳民间文化艺术节,扩大高淳知名度。
4、开展高淳“水文化”系列活动。
(1)在县城湖滨大道打造“水文化”艺术长廊,如建雕塑、诗碑等。
(2)开展全国性龙舟竞渡、全国性垂钓比赛等水上文化活动。
(3)举办水乡生产劳动、生活工具的展览,并供游人示范操作。
5、开展高淳诗、书、画联谊活动,发挥高淳诗、书、画名流的艺术专长,开展文化交流,并通过各种媒体向外推介。
6、高淳方言的宣传推介。因地理因素,高淳方言具有很大独特性,被称为“密码语言”、“唐朝官话”,堪称语言中的“活化石”。县政府已成立专门机构,搜集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方言的宣传中,可以体现高淳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的一面。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发展地域文化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高淳如此众多的特色文化遗产,为我们发展高淳、建设高淳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中共高淳县第十次党代会把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摆上重要位置,提出了“传承历史文化、挖掘民俗文化、弘扬现代文化”的“三文”号召,要求文化部门“在保护开发中发展历史文化产业,在服务大众中发展公益性文化产业,在面向市场中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努力争创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为高淳“三个文明”建设发挥地域文化的功能。
高淳软环境建设情况
(2006年9月1日)
高淳县软建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工业强县、生态立县、特色兴县”发展战略和“工业强县、湖滨新区、边贸中心”发展定位,紧扣经济发展主题,切实解决投资软环境中突出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不断完善优质服务制度,规范涉企服务和管理,加强后续跟踪服务,充分发挥“一办三中心”职能作用,严格执行“三化四提五明显”的目标要求,挖掘潜力,开拓创新,积极营造一流的亲商创业社会环境,一流的诚信满意服务环境,一流的安全有序法制环境,一流的发展至上激励环境,一流的廉洁高效政务环境,取得了一定成效,受到投资者的普遍好评。2002-2005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先进单位。
一、规范服务,着力构建“一条龙”投资服务平台
投资服务中心严格坚持“便捷、周到、诚信、高效”的服务宗旨,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门式申报、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的服务机制,创建投资服务办证大厅,构筑外来投资“绿色通道”。中心坚持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投资者满意为标准,构建了严格规范的运作机制和优质高效的审批服务机制,重点建立并推行了“五制”、“六公开”的办理制度,所有投资审批事项全部集中到“中心”统一审批。
1、在服务上求高标。(1)齐全完备的设施配备。大厅各办证窗口都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硬件设施,还接通了网线,窗口实行无纸化办公,有些窗口还开设了网上预审平台,为办证者提供了极大方便。(2)文明热情的服务态度。机关工作人员除了履行《高淳县机关工作人员服务行为规范》外,还提出了“四心”标准,即热心接待、诚心答复、耐心指导、细心办事。(3)优质高效的服务质量。在具体的服务中做到“五清四通”,“五清”即咨询一次讲清,表格一次发清,材料一次收清,内容一次审清,手续一次办清;“四通”即对自己能办的事要快办快通、对一时难以解决又不能马上办理的事要及时沟通、对需要上级部门办理的事要帮助疏通、对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事要学会变通。(4)便捷高效的服务效率。严格遵守服务承诺制度,积极推行AB岗无缺位服务和工作日无缺位服务。对审批、审核、发证等重要岗位要进行AB岗排序,工作日无缺位、能办事、办成事,并尽量做到早办、快办、缩短服务时限,方便服务对象。
2、在审批上创高效。(1)简政放权,给大厅工作人员授权——赋予审批权力,使用大厅统一的审批专用章,缩减审批环节,确保大厅现场审批发证,提高办证效率。(2)改革审批制度,按照“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完成”的要求,改“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全程跟踪重点项目,查找审批中的薄弱环节,研究改进措施,以减少流转时间,降低审批成本,提高行政效率。(3)推行“绿色通道”服务办法,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现场会办,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各项审批工作。(4)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实行企业在承诺时间内办好相关前置审批手续,即可先行登记发照的“告知承诺”, 缩短了企业的入市时间,降低了入市成本,目前有6个部门的13个项目可以实施“告知承诺”,此举在南京地区是首创。(5)优化行政许可服务工作流程,通过规定承诺办结期限,指定专人负责事项等举措,来加速推进办证流程。(6)变革审批方式,采取联合办理、帮助办理、陪同办理、预约办理、上门办理等方式,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便捷、周到的服务。
二、创新方式,着力构建后续服务平台
软环境建设,旨在建立起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这种环境是为了让投资者满意,让在淳企业满意。而解决软环境问题,制度是核心,只有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才能最大限度的为投资企业提供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全面提升行政机关和执法部门的办事效率、服务质量和执法水平。
为了实现这一点,软环境建设推进工作办公室会同行政效能中心、经济110投诉中心、投资服务中心(一办三中心)以制度为抓手,为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机制做了大量的工作。
1、建章立制,规范大厅管理,进一步完善大厅整体功能。(1)、重点建立并推行了“五制六公开”的办理制度。即首办(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政务公开制、投诉受理制、特约监督员制;公开审批事项、公开审批程序、公开审批内容、公开审批依据、公开承诺期限、公开收费标准。同时,中心以客商满意为标准制订和完善了14项内部管理规范,如《高淳县机关工作人员服务行为规范》,从服务仪表、服务语言、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纪律五个方面,规范服务行为,以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2)、授章授权,确保权责到位。通过政府办发文赋予大厅工作人员审批权,使用行政审批专用章,真正实现了办证大厅的“投资审批一条龙服务”。(3)改革行政审批方式,实行投资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制度。在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建立重大项目联合审批“绿卡通道”的暂行办法》,旨在将企业入市前的严格把关向入市后的跟踪管理和服务过渡;并在征得南京市政府同意后,制订了《高淳县企业登记注册“告知承诺制”实施办法》,规定企业在承诺时间内办好相关前置审批手续,即可先行登记发照。此举大大缩短了企业入市时间,降低了入市成本,受到市政府的表扬和企业好评。同时还实行特事特办政策,专门出台了《关于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政策“一事一议”的实施意见》。(4)、创新服务方式,延伸服务内容。现有的《电话预约服务办法》、《县外来投资项目帮办制度》所包含有引导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延伸服务等内容,从各方面为投资者提供了便捷、高效、优质、诚信的服务。
2、强化制度,增进后续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实效性。(1)、制定了《县外来投资者实行“绿卡”服务制度的办法》,并不断的修订制度,提升“绿卡”服务内涵。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了涉及“医疗服务、子女就学、交通及运输管理、户籍及出入境管理、治安管理、企业用工和景点门票减免等方面的服务。并督促相关部门制定各自为持卡者服务的《“绿卡”服务实施细则》,确保了“绿卡”服务制度落到实处。(2)、县经济110投诉中心和行政效能监察中心严格坚持“有诉必查、查必有果”的原则,认真按照“热心接待、细心调查、公心处理、诚心服务”的要求,建立了首问负责制、投诉受理制、周六值班制等制度,并设立公开投诉电话和投诉信箱,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公正调处各方矛盾。调查中既尊重客商意见,又注重事实依据,处理中做到有理有据、公平公正,既维护全县招商引资整体形象,又维护客商合法权益。同时,树立发展第一、服务至上理念,诚心诚意为企业服务,把客企的困难看成自己的困难,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良发展环境。先后制定了《高淳县涉企检查审核备案制度》和《高淳县涉企行政处罚申报备案制度》及《对涉企检查实施审核备案的补充规定》来规范行政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探索“一家检查、多家享用”的综合检查模式,减少涉企检查次数和频率。今年还出台了《关于试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的意见》,令刚性的执法中多少带了点人性化的柔性,进一步为投资者创造宽松的经营环境。为有效制止面向企业的乱收费行为,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还先后制定了《关于规范外来投资工业企业收费的意见》、《高淳县外商外来投资工业企业“扎口收费”的管理办法》、《高淳县外商及外来投资企业交费登记卡制度》和《关于规范县中介机构服务收费行为的办法》等来规范收费行为。(3)招商引资要 “引得进、留得住”,后续跟踪服务很重要。为此,制定了《高淳县县级机关部门挂钩联系客籍企业制度》和《高淳县服务企业回访制度》,通过挂钩服务和走访征询,及时了解和掌握客企动态,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还通过每季的客籍企业座谈会,不定期走访企业,发放无记名调查表,组织外来投资企业家少龙活动等,多渠道多形式的来征求客商对我县软环境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对客商提出的意见、建议分类反馈给有关单位,并督查落实整改,切实为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同时还专门聘请企业代表、人大代表、部门代表和社会人员作为软环境建设特约监督员,制订了《特约监督员制度实施规定》来监督和促进软环境建设工作。
3、全县联动,狠抓制度落实,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1)软环境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相互协作,通过制订《高淳县软环境建设联络员制度》,在全县各镇、各部门全部落实了软环境建设分管领导和联络员,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全县软环境建设组织网络体系,为软环境建设推进工作大好了组织基础。(2)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表明政府推进软环境建设的决心,制订了《软环境建设“一把手”责任制》和《关于对损害投资发展软环境行为实行责任追究的暂行办法》,推行压力传导机制;实行一次投诉查实待岗制,凡被服务对象投诉,经查实要追究责任,相关责任人待岗学习,经考核合格后再上岗。(3)制度的出台,重在落实,行政效能监察中心对全县的软环境建设有督查度办的权力和责任,《高淳县投资发展软环境建设督查督办工作制度》对此作了明确规定。行政效能监察中心通过明查暗访来进行行政效能监察,并逐年加大教育、督查、问责的力度,确保软环境建设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督促部门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我县软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
高淳螃蟹养殖情况
(2006年9月1日)
近年来,高淳县借助“固城湖”螃蟹这一特色农产品,举办螃蟹节,就是要将特色和品牌有机联系在一起,丰富生态文化与螃蟹经济的新内涵,进一步放大螃蟹节的品牌效应,提升生态高淳的知名度。2005年,我县螃蟹放养面积为20.5万亩,螃蟹总产量775万公斤,产值5.5亿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226元,其中来自水产业的收入达1127元,占18.1%,来自螃蟹产业的达581元,占总收入的9.33%。今年,全县螃蟹放养面积21万亩,目前螃蟹长势良好。今年我县螃蟹产业呈现“面积增、规格大、品质好、上市早”等特点,螃蟹放养面积比去年增加5000亩,预计200克(4两)以上大规格的螃蟹占60%以上,总产量可超800万公斤。目前市场开始销售,日交易量1万多公斤。
固城湖牌螃蟹具有“四个第一”品牌:全国第一家有机螃蟹认证、第一个国家级长江系中华绒螯蟹原种场、第一个国家级河蟹生态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全省水产类第一个著名商标。能获得如此殊荣,主要得益于全县良好的水质环境、成熟的养殖技术和最快捷的流通方式。在固城湖螃蟹发展模式上,我们主要抓好“四个突出”:一是苗种选育上突出提纯复壮。我县固城湖国家级长江系中华绒螯蟹原种场,培育出的子一代优质长江系蟹种,具有成活率高、规格大、品质好等特点。以培育蟹苗为主的县特种水产苗种场,结合科学先进的苗种选育技术线路,在长江入海口建立繁育基地,将大眼幼体运回县内培育,确保了固城湖螃蟹的正本清源。全县蟹苗培育面积发展到5800亩、1亿只,全县优质苗种供给率达到95%以上。二是养殖方式上突出模拟生态。全县逐步形成了放养扣蟹、适度稀放、种草养殖、投喂螺蛳,变大养蟹为养大蟹、养优质蟹的生态健康养殖新模式。湖泊内采取人工放流蟹种增殖资源与适度围网养殖相结合,生产优质蟹;河沟中采取合理放养、移植水草与螺蛳,生产无公害商品蟹;池塘内则采取适度衡放、种草养蟹、科学套养,生产无公害标准蟹。同时,积极推广蟹池立体养殖和套养模式,蟹池种植莲藕、套养鳜鱼、青虾,亩均效益可提高600-1000元,成为发展高效农业的又一亮点。三是养殖技术上突出科技含量。高淳是全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示范县,建立了专家组--渔技员--示范户--养殖户的科技传导链,利用空中课堂、短信服务、现场指导等技术信息服务体系,强化科学养殖,提高养殖水平和质量,同时我们引导养殖户加大渔池改造,使用投饵机、增氧器等渔业机械,提高水产品质量和产出率;使用微生态制剂,改善水体底质环境和水域环境,提高渔业综合改造能力,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参加全国水产品质量安全会议的专家到高淳实地踏看后,认为高淳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居全国前列。四是产品销售上突出龙头带动。建市场,办公司,扩大加工,是我们保持螃蟹产业长足发展的成功经验。经过连年投入和重点建设,高淳县水产批发市场经营面积不断扩大,市场功能逐步完善。2005年,市场交易额达13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螃蟹专业市场,被列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全国供销系统龙头企业。县级农业龙头企业南京固城湖水产实业有限公司,从螃蟹亲本选育、大眼幼体繁殖、蟹苗培育、饵料鱼冷藏、病害防治、技术培训,以及商品蟹出口,实行一条龙服务。公司拥有螃蟹自营出口权,并自行出口至香港、台湾、日本。与此同时,创办水产协会、螃蟹合作社等经济合作组织8家,服务于螃蟹产业发展。引导开发螃蟹加工产品,蟹黄汤包等蟹食品投放市场;螃蟹经销大户邢青松历时三年,编写了26万字的《“三蟹”经》,从谈蟹、吃蟹、养蟹三个方面详尽介绍了有关螃蟹知识,免费赠送给广大养殖户;螃蟹经纪人史团结则填写了第一支螃蟹之歌,并将特许连锁经营模式引入固城湖螃蟹销售,提升了螃蟹营销档次。
今年成蟹养殖的新特点
2006年成蟹生态养殖面积达到21万亩,比去年新增0.5万亩,在蟹种放养规格和数量上都有所提高,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放养规格蟹种39万公斤,比去年增加7万公斤,增长22%,生态养蟹亩放蟹种量一般为400—600只,规格为120—160 只/千克,放养密度普遍比上年提升10%以上,蟹种规格每只增加2—3克。青虾套养数量由原来的5—10斤/亩增加到10—20斤/亩,鳜鱼苗种套养数量也有所增加,固城湖增殖放流长江幼蟹63.8万只,大大充实了湖泊水产资源。从目前情况来看,螃蟹长势好于往年,一般都经过了4次蜕壳,平均规格达到2两/只以上,大的已达3—4两,八月中下旬至九月上旬螃蟹将迎来最后一次蜕壳,预计今年全县螃蟹平均规格将超过175克。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我县农民对螃蟹养殖逐步掌握了一套科学养殖技术,首先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移栽种植多种水草,分阶段投放活螺蛳,放养蟹种,套养青虾、鳜鱼等,其次优化饲料投喂,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改善水质,对塘口生产情况记录在案。今年上半年农户蟹塘套养青虾收入一般在每亩300元以上,高的达1000元,预计全县螃蟹产量可突破800万公斤,产值6亿元。固城湖螃蟹品牌正积极申报国家驰名商标。
扣蟹培育再上新台阶
为满足广大蟹农对优质蟹种的需求,通过积极引导,今年全县扣蟹培育面积扩大到5800亩,比去年增加1200亩,从连云港、盐城、南通引进优质大眼幼体5300公斤,预计可产优质大规格扣蟹1亿只。优质蟹种的繁育将为我县螃蟹健康、稳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渔业科技入户深入实施
在2005年科技入户成功实施的基础上,今年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3月份召开了科技入户春季行动动员大会,农业部首席专家王武对指导员和示范户作了行动起来,变养大蟹为养优质蟹的专题讲座,7月份又邀请上海水大教授博士服务团一行10人对我县螃蟹养殖过程中的养殖环境营造与控制、饵料投喂、疾病预防与控制等具体问题分片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技术指导和培训。项目实施一年多来,共举办各级各类技术培训班55期,累计培训1.6万多人次,专家累计入户560人次,技术指导员入户累计5540人次,示范户对河蟹健康生态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营造、饵料优化投喂、水质调节、病害防治与蟹塘套养等技术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掌握。预计今年螃蟹单产和效益将比去年有新的增加。
高淳有机螃蟹养殖情况
(2006年9月1日)
2004年7月29日国家环保总局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正式给江苏省高淳县阳江镇狮树水产项目渔场颁发了《有机农场证书》、《有机产品证明商标准用证》、《有机产品销售证书》,认为高淳县阳江镇狮树水产项目渔场的600亩螃蟹基地符合《OFDC有机认证标准》,这标志着我国第一个有机螃蟹宣告诞生。
狮树水产渔场地处固城湖畔永胜圩内,国家AA级风景区“迎湖桃源”依场而建,和高淳县城隔河相望,场内绿树丛荫,自然环境优美,沟渠纵横,水草水资源十分丰富,水质清新无污染,优于国家地面水Ⅱ类标准,全场占地面积2000多亩,其中70%从事螃蟹的生态和有机养殖,2000年被高淳县环保局规划为有机螃蟹养殖基地,通过三年转换,从去年开始养殖产品逐步得到有机认证,首期600亩,06年达到1000亩,目标到2008年有机养殖基地达1500-2000亩,生产有机螃蟹10万公斤,年创产值2000万元,利润2500元/亩以上。渔场在南京环球有机食品研究咨询中心的有机生产技术指导下,环保局定期为基地水、土质检测,通过环境整治,隔离设施建设,在有机饲料种植投喂、病敌害防治、生物多样性三个关键方面不懈努力,最终达到有机生产标准,并在环保局的支持和指导下,渔场2001年,被南京市宣传部、教育局、环保局命名为“南京环境教育基地”,2003年被命名为“江苏省环境教育基地”。
2004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将我场确定为“固城湖”有机螃蟹养殖实验基地,充分发挥我场的环境和区位优势,选择了切实可行的基塘生产模式,首先在养殖塘口结合清塘,将塘底泥铺到四周池埂上,用以种植螃蟹的植物性饲料、小麦和大豆或玉米,这些作物绝不允许使用任何化肥药物,锄草必须用手工,保证投喂的饲料安全性,螃蟹的动物性饲料来源于养殖基地内的上年度生产的小杂鱼及固城湖野生小杂鱼和活螺蛳。其次,病敌害防治采用生物制剂、无污染、无残留,实行“零用药”。到2004年10月底渔场有机螃蟹喜获丰收,总产2万多公斤,平均单产34公斤/亩,产值420万元,利润132万元,亩获纯利2200元,05年,生产有机螃蟹单产43公斤,总产3.5万公斤,产值650万元,利润185万元。是渔场近年最好的年份。06年,我场养殖有机螃蟹1500亩,获得有机产品认证面积1000亩,目前,基地内各项生产正在有序进行,有机螃蟹长势十分喜人,预计又是一个丰收年。
有机螃蟹养殖引用了生态健康养殖的新理念,维护协调了基地水生生态环境和陆生生态系统平衡,改善了养殖基地和周边的环境,并有助于恢复和提高水体的再生能力,产品问世,即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同,渔场将在今年的基础上扩大有机养殖规模,并将这一成果作为一个环境保护教育的窗口,辐射示范周边地区,引导本地水产养殖逐步过渡向生态、有机方向发展,最终达到总体提高高淳县螃蟹养殖的品质这一目标。
“固城湖”螃蟹品牌建设和保护情况
(2006年9月1日)
一、“固城湖”螃蟹品牌建设情况
品牌是区别于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标志。品牌农业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创建名牌对提高农副产品的知名度及其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品牌的创建和保护工作,将农业品牌建设作为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融入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发展战略。于2001年责成我办根据国家政策法律,组建了“高淳县集体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并由公司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了以“固城湖”商标,商标基本涵盖了全县的特色农副产品,直接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提供品牌服务和管理。通过连续举办五届螃蟹节,于相关报社、电视台等重要媒体进行全方位宣传,于南京、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地召开多形式的推介会,并举办不同形式的“固城湖”螃蟹节演唱会,加强品牌授权使用管理,组织服务加大示范区蟹农养殖技术培训,实施国家农业部、科技部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全面提高科学养殖水平,制订“固城湖”螃蟹养殖规范,建设专业市场,扶持培育发展中介组织,“固城湖”螃蟹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成为国内具有特色规模,独树一帜的优势产业。一是养殖规模逐步扩大,养殖效益逐年提高。全县可供养殖水面30.3万亩,2003年全县螃蟹养殖面积18.5万亩,2006年发展到21万亩,从业人员近3万人,占全县劳动力的1/6。螃蟹产量由2001年的2.85万吨上升到2005年的3.45万吨,2005年“固城湖”螃蟹为全县农民人均贡献581元,占总收入的9.33%。螃蟹经济成了高淳农民受益最大,回报最高的现代农业产业。二是市场覆盖面不断扩大,品牌影响率不断上升。“固城湖”螃蟹不仅在南京地区,而且在北京和“珠三角”、“长三角”等国内大中城市、港澳台、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产生新的影响,并出口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深受海内外客商和消费者青睐,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越来越高。“固城湖”螃蟹已成为外界认识高淳的知名品牌。三是品牌含金量越来越高。在创建国家级中华绒螯蟹原种场的基础上,围绕国家级高淳中华绒螯蟹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的建设,率先在全国推广模拟生态养殖模式,建成了全国唯一的河蟹生态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制订了螃蟹质量标准和养殖规范标准,突出了技术标准化和无公害化生产,从苗种到养殖管理实现了生态养殖,为全国首批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渔业类五县之一。“固城湖”品牌已获农业部无公害水产品、江苏省第一家活体水产品著名商标、南京市著名商标、江苏省名牌。2003年“固城湖”螃蟹在江苏省海洋渔业局、江苏省渔业协会在上海举办的江苏省优质大闸蟹全国十二个品牌评比中名列第一,荣获“金奖蟹星”称号(阳澄湖大闸蟹名列第六)。在香港举办的螃蟹品牌评比中“固城湖”螃蟹荣获金奖。2004年国家环保总局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正式给高淳县颁发有机螃蟹证书,认为“固城湖”螃蟹符合《OFDC有机认证标准》,成为全国唯一的有机螃蟹、“南京市民喜爱的十大农产品”、十运会“指定产品”。目前“固城湖”螃蟹已成为我县的富民产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推进招商引资的重要名片,促进经济发展的主打品牌。至少形成了“四个第一”,即全国第一家有机螃蟹、第一个国家级长江系中华绒螯蟹原种场、唯一的国家级河蟹生态养殖标准化示范区、江苏省水产类第一个著名商标。
二、“固城湖”螃蟹品牌保护情况
针对全县湖、河、塘、田养殖的螃蟹规格、品质不统一,统称“固城湖”螃蟹,不利塑造“固城湖”螃蟹品牌,甚至邻县周边地区的一些劣质螃蟹,也冒称“固城湖”螃蟹上市。少数经营户和印刷企业未经授权非法印制“固城湖”螃蟹包装、标签,流入市场,假冒侵权行为时有发生,侵犯知识产权,损害品牌形象。少数经营户也存在短斤少两等不法行为的实际。为保护品牌,进一步提高品牌的含金量,充分发挥品牌增收效应,做大做强螃蟹品牌经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突出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1、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成立了高淳县“固城湖”品牌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品牌的保护和创建工作。由县政府领导任组长,成员由农工办、农林、公安、工商、质监、发改、宣传及镇有关领导组成。统一协调,各司其职,强化责任,齐抓共创,加大保护工作力度。同时县政府办下发了(2005)68号《转发<关于加强“固城湖”螃蟹品牌保护和创建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对品牌保护工作提出了规范管理意见。据了解该做法在全省尚属首家。
2、加强宣传发动,增强品牌意识。一是继续办举办了五届螃蟹节,以节为媒,营造了做大做强螃蟹经济的浓厚氛围;二是每年有选择地在一些重点城市举行“固城湖”螃蟹推介会,扩大了“固城湖”螃蟹的影响力;三是加大主流新闻媒体促销宣传力度,扩大“固城湖”螃蟹 的知名度。四是大力宣传《商标法》、《江苏省著名商标保护办法》等法律法规,增强了经营户依法经营意识。
3、严格质量标准,加强授权管理。
一是规定销售质量标准。对使用“固城湖”品牌的经营户,规定了“固城湖”螃蟹销售质量标准:公蟹 175克以上,母蟹140克以上,红膏,甲壳步足坚硬,活力强,肥满度高,肉质细嫩口感好。同时符合国家无公害食品、中华绒螯蟹产品质量标准,(标准号:NV5064—2001)低于(大档)以上标准一律不得使用“固城湖”品牌。
二是切实加强授权管理。对具备一定经营能力和经营规模,诚信度高的经营户,经工商部门认可,品牌保护办公室审定,经商标所有权人授权后使用“固城湖”品牌,使用商标的经营者除交纳有偿使用费外,还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对经营信誉好的,质监部门颁发质量信得过铜牌。未经授权一律不得以“固城湖”牌名义对外销售。
三是严格品牌包装印制。除特别授权独立印制包装的经营户外,其他用户统一包装样式2—3种,但都必须加印授权单位监制字样,并标明其名称、销售地址、门牌号码、规格标识、联系电话、执行标准等,非科特许、特别授权单位一律不得自行印制包装。对“固城湖”品牌的商标授权,商标包装印制,根据国家《商标法》、国家工商局《印制包装管理办法》,就商标使用权的申报对象、程序、方法、管理、责任等制订了管理办法。
四是加大管理执法力度。为维护“固城湖”品牌的信誉,保护知识产权,维护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市场上出现的假冒侵权、短斤少两、以次充好等注册类别内的各种侵权,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进行了查处。
目前,“固城湖”螃蟹通过提升品牌、打造名牌,服务“三农”,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我县特色鲜明的富民、强镇、兴县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办市场 兴产业 富农民
(2006年9月1日)
近年来,在省、市供销总社的关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扶持下,高淳县水产批发市场规模不断扩张,集聚和辐射功能日益增强,有效地推动了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市场进入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系统龙头企业、江苏省和南京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行列,荣获“江苏省供销社系统十大市场”称号,被南京市政府评为商贸流通工作先进集体。
扩张市场规模 搭建销售平台
高淳县地处江苏省的西南端,全县总面积为802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约占1/4,境内河沟纵横,水质清新活爽,发展水产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几年来,高淳县加快调整水产品养殖结构,成功地实现了水产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常规水产向特种水产的根本性转变,螃蟹养殖成为全县重要的富民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农民大量的螃蟹上市,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市场为平台。2001年以来,高淳县连续举办六届螃蟹节,向国内外推介以螃蟹为主的名优水产。政府搭台、农民唱戏,为做大水产批发市场创造了难得的良机。县水产批发市场按照“兴办一个市场、带动一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思路,收购原县工商局开办的水产市场,通过招商引资等多种途径,连续五年先后投入资金2亿多元,占地面积从起初的1万平方米扩大到目前的10.6万平方米,建成的固定门面房400余间、固定摊位600多个、钢结构大棚1.4万平方米。形成了以水产批发市场为龙头,融天河农贸市场和水果批发市场为一体的“农”字头特色市场群体。2005年,市场交易总额突破13亿元,实现利税1000多万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5倍和6倍。其中水产批发市场建成固定门面房228间,固定摊位200多个,钢结构大棚4000平方米,机动车停车场1.2万平方米,可容纳2万人进场交易。去年螃蟹节期间,市场共成交螃蟹500万公斤,交易额3亿多元。一篓篓、一车车青背白肚、膏腴丰满的“固城湖”螃蟹由此运出高淳,销往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近百个大中城市,部分还远销到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水产批发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为县内外农民增收致富搭建了大舞台;水产批发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有力地带动了本县及周边地区以螃蟹为主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全县形成永胜圩、团结圩、胜利圩、永联圩、跃进圩五个万亩生态养殖基地,螃蟹养殖面积五年翻了一倍多,达到21万亩。周边安徽省当涂县、宣城市、郎溪县和本省溧水县、溧阳县螃蟹养殖面积猛增3倍多,大约30万亩以上。预计今年水产品上市量3200万公斤,其中螃蟹近800万公斤,来自水产业对农民人均收入的贡献额1100元。
培育经营大户 拓宽销售渠道
专业市场要提升集聚和辐射功能,必须有一批经营大户做支撑。为此,县水产批发市场把培育螃蟹经营大户摆上了议事日程。一是统一扎口管理。在政府的重视和协调下,对水产批发市场经营户实行扎口管理,统一代收费税。新、老经营户一个样,县内、县外经营户同一标准,为经营户做大做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二是加强诚信建设。每年螃蟹节前,市场会同工商、公安部门组织螃蟹经营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教育经营人员公平交易,诚信经营。市场还经常利用高音喇叭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和安全卫生常识,把市场管理和法制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优化了市场交易环境。三是开展教育培训。市场和工商、农林部门协作,物色培育经纪人队伍,为做强市场提供人才支撑。目前已有200余人取得了《经纪人资格证书》,成为水产品外销的主力军。去年以来,市场先后5次组织水产经营大户赴北京、上海、杭州、厦门、深圳等地考察,做好与大中城市水产经营大户的对接,使固城湖螃蟹成功登陆北京、深圳市场。水产经营大户邢青松,近五年对外推销螃蟹100多万公斤,成为水产经纪人队伍中的娇娇者。今年他还出版了集谈蟹、食蟹、养蟹于一体的《三蟹经》专著。由于他善经营、守信誉,生意越做越红火,名气越来越响亮。目前,水产批发市场以螃蟹为主的水产品经营企业与经营户220多家,其中批发企业和经营户180多家,50%以上来自上海、无锡、常州、马鞍山等地。市场涌现出螃蟹年交易量20万公斤以上的经营大户10多个。市场除吸引本地2万多农民,周边安徽省郎溪、宣城、当涂、芜湖、巢湖以及溧水、溧阳、句容数千农户也舍近求远,前来参与交易。
加强市场管理 优化交易环境
高淳的螃蟹养殖是受周边安徽当涂、芜湖、宣州等地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水产批发市场建设起步也比较晚。但是,周边地区的水产批发市场早已相继夭折,而高淳水产批发市场却欣欣向荣,足以证明市场管理的重要性。县水产批发市场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时,狠抓内部管理。一是规范交易行为。去年以来,螃蟹上市前,市场会同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对场内680把电子秤全面检测、校正和贴封;螃蟹交易旺季,不定期组织抽查,严厉打击“遥控秤”行为,有效维护了广大蟹农和消费者的利益。二是落实管理责任。在去年23名保安人员的基础上,今年保安队伍扩增到32人。市场警务室制定了“八条规定”、上下班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和考核办法,严格按照市场治安管理网络图,实行定人、定岗、定责任的工作制度,为保护经营户、蟹农和消费者的合法权限,推动水产养殖业发展守职尽责。三是昼夜保驾护航。螃蟹上市季节,市场管理人员与2名民警、23名保安人员每天晚上8点钟前到岗,昼夜巡逻,疏通车道,调解纠纷,维护秩序,保证夜间螃蟹交易的顺利进行。去年9月27日零时40分,市场警务室接到举报电话,公安干警带领保安人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抓获5名强迫交易、变相敲诈的涉案人员。通过电视曝光,打击了歪风,树立了正气。
开展综合服务 带动产业发展
几年来,县水产批发市场始终坚持以助农增收为宗旨,不断强化服务措施。一是提供信息服务。市场建立了网站,利用全国农业网、水产网每周发布水产品上市与价格信息,通过网上交易,打造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将特种水产和常规水产辐射到全国各地,并直销到海外。在县内,市场利用本地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发布供销信息,让农民了解市场行情,围绕市场调整养殖品种,均衡捕捞上市,卖上好的价格。二是提供技术服务。市场与县农林局、水产技术推广站紧密合作,在市场设立水产病虫害防治中心,全天坐诊,方便蟹农、渔民咨询养殖技术,并免费提供技术资料;与广电部门合作,利用媒体,开办技术讲座,坚持常年向农民传授水产养殖知识;与县农工办、农林局联手,五年来举办10期螃蟹养殖技术培训班,参训农民达4800多人次。同时还积极参与组织引导农户自繁自育纯正蟹苗,去年全县共培育优质扣蟹2000万只。三是为创品牌服务。市场参股组建了固城湖水产实业有限公司,供应优质渔药、渔具和渔饲料,为水产养殖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与工商部门合作,精心打造品牌。“固城湖”螃蟹被国家环保总局认定为全国第一个有机螃蟹,全国标准化农产品,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产品,荣获江苏省著名商标、省消费者协会推荐放心消费食品,并取得自行出口权。水产批发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张,不仅推动了本县及周边地区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还带动了餐饮、运输、饲料、商贸等数十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高淳县水产批发市场正在全力推进苏皖农贸城建设,计划多元化投入资金2亿元,扩建水产批发市场,新建仓储式大卖场、渔需物资一条街、农产品一条街,为农户开展物资、技术、信息等系列化服务,拉长农产品批发市场产业链,争创国家级定点市场,将水产批发市场建成融入南京、承接苏皖、叫响全国、远销海外的边贸中心。
淳溪镇渔网编织情况简介
(2006年9月1日)
淳溪镇历来素有“渔网之乡”的美誉。如今的淳溪镇更是家家户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忙编织,小小网具做成了增收致富的大产业。目前该镇产值超过500万元的渔网经销户有29户,超过200万元的59户,散户2200多户,全镇营销经纪人300多人,从业人员1.2万人。去年渔网总销售3750多万条,产值4.5亿元,利润4500万元,渔网产业已成为该镇的富民产业,淳溪镇也因此成为全国有名的“渔网特色专业镇”。产品不仅畅销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部分渔网还出口到东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2005年仅渔网一项,全镇人均增收400多元,“网具经济”正源源不断释放巨大的能量和活动。
为服务网具经济发展,打造网具发展平台,该镇专门成立渔网协会,吸收会员327名,一方面制定了章程,对会员接到的订单进行统筹安排;另一方面,组织渔网技能、营销知识等培训,实现技术共享,同时成立了“南京众成渔具有限公司”,注册了“固城湖”商标,制作了网页,实行网上销售,为做大做强渔网产业,2005年8月,高淳渔网市场在薛阳公路旁开工建设,市场一期投资3000多万元,占地89亩,建筑面积为12000平方米,内设门面房112间,现已竣工并投入运行,109户渔网营销户即将进入市场,预计市场年销售额可达6.2亿元,可望带动1.8万人就业。
螃蟹企业简介
(2006年9月1日)
1、南京顺祥冷冻制品公司位于淳溪镇太安村旁,是一家集制冰、速冻销售螃蟹饲料鱼、银鱼干、虾仁等淡水水产品加工为一体的高淳县农业龙头企业。
该公司自2004年4月份正式投产以来,已速冻加工销售饲料鱼2.4万吨,销售额1.2亿元,利税750多万元,直接带动农户6800多户,为水产养殖户节省成本800多万元。
今天开春以来,该公司积极组织货源,从山东、浙江等沿海地区调运小鱼、小虾进行速冻,以解决全县螃蟹养殖户所需的饲料。截止目前,这家公司共销售饲料鱼8600多吨,销售收入达5100多万元。
2、南京乐洁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位于高淳开发区,是一座综合性的新型材料产业基地,产品广泛用于民用输水送气、石化、采矿、建筑工程等领域,公司生产的第三代螃蟹防逃板耐老化、耐蟹爪刺穿、安装使用成本低,深受蟹农欢迎。该项目已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星火计划项目。
阳江镇永胜圩螃蟹标准化养殖简介
(2006年9月1日)
阳江镇永胜圩螃蟹标准化养殖区,螃蟹养殖面积已达到12000亩,是全国第一批国家级万亩河蟹生态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基地环境优美,林木郁葱,空气清新,沟渠纵横,标准生产池30亩/口,集中连片,高低压线路,水泥路直通塘口。标准示范区由:7000亩种草生态养殖区,3000亩藕蟹养殖区,2000亩有机养殖区组成。
近年来,镇政府在上级部门支持下,不断加大对永胜圩标准示范区的建设投入,累计疏浚,水泥板护砌进排水渠10千米,完成15千米砂石生产路铺设,架设变压器6台,低压线20千米,新建翻修桥闸30多处,完成了两个排水站的机电设备改造工程,基本实现了永胜圩标准化养殖示范区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农技部门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服务三农,在全镇,在永胜圩生产标准化区塘口开展渔业科技培训,邀请知名专家进行讲座,送科技下乡,到目前已办培训班六期,参加人数1300人次。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广大养殖户生产热情高涨,积极参于推广应用新技术到生产中,并不断取得成效,截止到8月20号,永胜圩标准化养殖示范区螃蟹长势良好,无论在产量和质量上比去年都有较大幅度提升,丰收在望,产量有望突破120万斤。镇农技服务中心统计显示,今年阳江镇永胜圩标准化养殖示范区,螃蟹养殖面积12000亩,共投放蟹种400万只,95%是本地优质苗,生产技术关键点投放螺蛳,从去年300斤/亩,猛增到800斤/亩,河蟹饲料结构进一步优质化,蚕豆、大豆配方饲料,新鲜杂鱼,高蛋白饲料比例系数增加,养殖生产中滥用抗生素,消毒剂现象消失,被水质改良剂,微生态制剂所替代,进一步提高了螃蟹的产品质量。科技部门还积极引导养殖户,调整、优化养殖结构,引进鳜鱼、黄颡、花鱼骨、白鱼套养品种,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率,增加经济效益。阳江镇永胜圩标准化示范区中的核心有机螃蟹养殖基地,通过多年建设改造,环境整治等多方面不断努力,在2004年拿到了全国第一张有机螃蟹证书,到今年已连续3年通过有机认证检查,5月17日,作为全国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生产点,接受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的抽检,经过严格的检查,各项指标都通过了标准和要求,这标志着示范区有机螃蟹生产标准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在全国水产行业中还是第一家、第一次。
阳江镇永胜圩螃蟹标准化养殖区,在镇政府的正确指导下,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服务广大养殖户,并制订了严格的可操作性强的生产措施,统一几大关键,蟹种来源、水质调控、饲料药物、技术支撑。还成立了螃蟹合作社。对社员优先提供技术、蟹种、信贷、优先销售社员螃蟹,投资建造50吨冷库一座,方便群众,就近进购优质饲料鱼。通过各种措施,从而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繁荣农村经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重视生态的保护和修复,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彻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相信阳江镇永胜圩标准养殖示范区的明天会更美好。
砖墙镇螃蟹养殖情况
(2006年9月1日)
砖墙镇永胜圩生态养殖示范区位于固城湖畔,1997年以来,由县统一规划,连片开发,现已建成连片4万亩的生态养殖基地。圩内水质清新,水草茂盛,天然饵料资源丰富,水产养殖条件得天独厚,盛产螃蟹、青虾、甲鱼、鲫鱼、珍珠等各种名特优水产品。2001年9月被列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砖墙镇永胜圩有生态养殖面积11000亩,2814渔场2100亩,河沟800亩。圩内沟、渠纵横,涵、闸、水、电、路、林网基础设施齐全。2006年河蟹养殖面积12900亩,大眼幼体培育150亩,总投放“扣蟹”苗662.7万只,投放大眼幼体180公斤,预计螃蟹年产量可达60万公斤,产值5000万元。
近年来,我镇永胜圩生态养殖区已发挥了很强的示范带动效应,营造优良自然生态环境为主体的种草养殖模式,实行以养蟹为主、适当套养青虾、鲫鱼的生态高效养殖模式在全县得到推广应用,并得到省海洋渔业局、江苏省贺上海水产研究所专家的肯定,在国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近几年来,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生态养殖技术、标准的制定贺推广实施、投入品控制、产品质量及产地环境动态监控、产业化服务等方面的到位工作:
生态养殖:由镇水产技术推广站前头负责,确定了种草养蟹贺“莲、蟹”养殖两种生态养殖模式,前者通过移栽和种植优质水草(苦草、软叶黑藻、金鱼藻、伊乐藻等,要求水草覆盖率占水面的60%-70%左右)、主养河蟹,套养青虾、鳜鱼等水产品,清明前投放地产活螺蛳、清洁池底,高温季节采用微生态制剂改良水质和改善底质,主要推广应用优质颗粒饲料,使用清新优质固城湖水源等措施来营造适宜河蟹生长的优良生态环境,达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品质一流的生态养殖。
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实施:标准的收集整理、地方标准的制定由农业标准化管理工作组具体负责。收集了原种、苗种、饲料、成蟹养殖、产地环境、产品质量,包装运输等一整套技术规范,共收集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规范、渔药使用、水产品有害限量、渔用饲料安全限量、渔业水质等行业标准13项、中华绒螯蟹幼蟹培育等江苏省地方标准4项,并以次为基础,结合我县生态养殖的实际情况,组织制定了《中华绒螯蟹固城湖大闸蟹产品质量标准》、《中华绒螯蟹固城湖大闸蟹增养养殖技术规范》两个南京市地方标准,目前已升级为省级地方标准。为增加规程的可操作性和规范示范区各养殖户标准化生产,制定了实施细则《中华绒螯蟹成蟹无公害生态养殖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并发放给广大养殖户使用;标准的推广实施由农业标准化管理和农技推广工作组共同负责,通过宣传培训等多种形式大力推广各项适用标准,并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印在塘口记录簿上,方便了广大养殖户的使用。
投入品控制:由投入品供应工作组负责,投入品控制是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重点抓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投入品源头控制。二是实行严格的投入品使用台帐制。
产品质量安全及产地环境动态监控:该项工作由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组负责,永胜圩生态示范区基地于2003年10月,通过了江苏省无公害产地认定。
产业化服务:农业标准化是产业化的基础,在认真组织实施标准化生态养殖的同时,我们狠抓了产业化服务工作,由农业服务中心、水产龙头企业等向示范区养殖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农业服务中心为养殖户提供了技术咨询、产供销信息等一系列服务。 (责任编辑:张学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