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的招股活动即将启动,不过,这似乎并没有影响海外投资者对中资银行股的兴趣。9月27日在港上市的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全面大幅上涨,表现十分强劲。
中国工商银行的上市将给中资银行股带来负面影响。 原因在于:一方面,传言工商银行的H股定价较低,这将导致一些偏好中资银行股的海外资金,减持目前估值已经偏高的交行、招行、建行、中行等,转而将资金流向工行;另一方面,工行的H股发行规模极为庞大,这将导致银行类H股供给数量的大大增加,未来偏好中国银行企业的投资者不仅拥有更多的选择,银行类H股数量的大幅增加更有可能导致市场在短期内出现相对过剩的局面,这种状况将导致银行类H股出现全面的结构性调整。
因此,日前银行类H股的强劲涨势颇有“回光返照”的意味,目前尚不能排除市场是否正处在银行类H股出现结构性调整的前夜。除中国工商银行上市可能带来的冲击之外,银行类H股还将面临香港银行蓝筹股带来的资金分流作用。汇丰银行等香港银行蓝筹股拥有超过20年的稳定的盈利记录,投资价值被市场广泛认可。而目前这只银行蓝筹股的估值水平不仅处于多年来的相对低点,更是较所有的银行类H股存在较大幅度的折价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建设银行已经晋身蓝筹股,但很难令银行类H股被市场接纳为主流的蓝筹股份。一方面,建设银行于蓝筹股中依然备受歧视,不仅被“恒指成份股的数目将随着H股的加入而增加”的规定明显排斥,于恒生指数中的比重也要受到流通系数的限制而大大降低。且仅约2%的比重和其股本规模是不相适应的。
另一方面,继建设银行之后,包括中行、工行在内的银行类H股晋身蓝筹股的难度将会增加,尽管其市值规模已经满足恒指成份股的要求,却要受到市场和行业代表性方面的限制。这意味着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银行类H股将难以成为香港股市中的一线主流股份。
还有一点也颇有意味,就是中国工商银行H股和A股同价上市的意义不会很大。一方面,对于两地的投资者而言,持股成本差别不大即可,没有必要做到完全同一;另一方面,在目前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的A股和H股比价关系多样化的背景之下,工行的H股和A股上市之后,也不可能做到价格表现的一致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