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讯 :
今日上午,纪念孔子诞辰2557周年的2006曲阜孔庙祭孔大典将正式在山东古城曲阜举行。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祭孔大典最大的意义是海峡两岸首次联合祭孔。日前,向全球发布的孔子标准像(本报曾作报道)引来铺天盖地的争论。 到底这个标准像是怎么设计出来的?为何民间传说的孔子“七露”面容特征在标准像中并不明显?昨日上午,主创者、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造型学院教授胡希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坚持认为,创作孔子标准像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
关于压力创作过程坚持四个原则
记者:接到这个任务,心理压力还是挺大的吧?
胡希佳:毕竟孔子是我们中华民族尊崇的先哲圣贤,这个像要在全世界作为一个标准发行。让我来完成这个孔子像,在艺术上来说,我的压力还是很大的。最后我总结了四个原则,也是我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体会出来的。首先,要尊重历史,正面表现,要传神而不神话;其次,分析古人对孔子的记载和描述,不以虚同;再次,借鉴前人对孔子的描绘,寻找众人心目中的形象;最后,吸收中国传统雕塑和现代人的审美观念。
关于构思孔子只是一个布衣平民
记者:民间传说孔子面貌的“七露”,但是在您的作品之中,似乎不太明显?
胡希佳:我搜集了众多纷繁的资料,而这些材料的对孔子的描述也是不尽相同,其中就会产生一些冲突,但我始终坚持的一个理念就是孔子也只是一个布衣平民,不是帝王,不应被“神化”。普通的,大众的才能让大家所接受。所以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淡化”神话。
关于争论争就争去吧!与我无关
记者:对于孔子标准像在文化界引起的争论,你自己怎么看?
胡希佳:他们争就争去吧!与我无关。我只是负责把这个雕像做好,就足够了。我认为这个孔子像仅仅是一个艺术品,而不能说是一个衡量的尺子,不能说它就是最像孔子的。如果这样说就恰恰背叛了艺术。因为文化的精髓就是自由、充满个性,是一个开放的状态。如果硬要用一个尺子来衡量它,那样就很难讲得通了。
设立孔子标准雕像,我认为是好坏参半,任何事情都是两面的。它有很多可取之处,譬如说,在对外宣传方面是非常必要的。它是一个很好的文化传播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民族特征的一个外化过程。同时,也是本民族自己文化认同的一个实体,因为有了标准的孔子像,大家心中有一个特定的承载体。至于坏的方面,就是可能导致文化暴力,导致对艺术创作的扼杀。但也不是说出来这样一个标准像,民间的个性形象都不能存在了。
据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