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记者 张莎
一条条接水长龙见证了干部们的艰辛,一团团“且战且退”的火光映照出群众的勇敢,一簇簇初露尖角的幼苗滋生着无限希望。3个月连旱,一场始料不及的旱灾“烤焦”渝北。面对旱魔,这里的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打了一场漂亮仗。 抗旱:干部显出时代本色
第一眼见到温春蓉,她风风火火的模样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村民们说,干旱3个月,已近50岁的温春蓉像男人一样奔劳在田间地头,寻水、送水、防火,“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温春蓉是渝北区华蓥村的党总支书记。持续高温让村民陷入了严重的水源匮乏中,大家的生活完全依靠镇上组织的送水车。
“光靠送水,总不是长远之计。”温春蓉开始四处寻找其他水源。8月28日,村民李怀营发现华蓥山宝顶偏南一个溶洞口有出水。但是,这个溶洞幽暗潮湿,几十年没有人进入。
当天,温春蓉就派出两组人进入溶洞,但都在200米处半途而废。30日,她穿着雨靴、打着火把亲自带队入洞,顺着潮湿的溶洞壁,温春蓉和两名乡亲一脚深一脚浅地艰难前行。溶洞幽暗不见尽头,头顶不时滴下刺骨的凉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守在洞口的村民们开始紧张起来。5个小时后,满脸喜色的温春蓉走出洞口,大声宣告:“乡亲们,我们找到水了!”
果然,在洞口内约600米处有一条地下阴河,经专家检测,水质良好。华蓥村1000余村民的饮水有了着落。
“过去怕他们上门,上门就没好事。现在你到周围团转问一问,哪个不想他们上门!要是没有他们,这么大的灾不知道怎么过。”村民唐大成口中的“他们”,是村里的党员干部。防火:群众加入巡山队伍
在渝北区玉峰山下,有一位名叫黄兴忠的独臂护林员,尽管身有残疾,但一旦林场里有什么风吹草动,他准是第一个冲上山的。
据了解,地处玉峰山下的渝北区王家镇有林地2.5万余亩。为了守护这片绿林,高温时期,镇里组织了60多名党员担任义务护林员,24小时坚守在森林防火第一线。每天,黄兴忠和他的伙伴们就沿着山路在自己的防区内巡查,一天至少5次,一次来回6公里。
9月26日,尽管高温天气已过,但林场仍处于防火戒严期,记者跟着黄兴忠上了山,一起查火情。他的固定岗是黄管洞,“来啦,老黄。”沿线护林队员远远地看到黄兴忠,打着招呼。
一番勘查后,黄兴忠掏出小本子记录:“9月26日中午11时30分,风力较大,一切正常。”顺着厚厚的页面往前翻,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每一天、每一次巡山时的情况。
“我对这片山有几十年的感情,只要身体干得动,我就一定会继续干好防火工作。”黄兴忠笑着对记者说。
有了任务,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在渝北区的24个街镇,近千名护林员守护着片片山林。自救:大旱之年收入不减
大旱之年,如何保证农民的收入,是旱情缓解后渝北区党委、政府的头件大事。
为“盘活”农村剩余劳动力,悦来镇开设了该区第一所村级农民学校,邀请专家为村民们进行各种岗前技能培训。从8月底至今,该镇已向外地劳务输出4000余人,其中赴新疆摘棉花172人,预计人平可增收400多元。此外,该镇还购买萝卜、玉米、白菜等种子2000余公斤,无偿发放给当地农民耕种。
据了解,目前,“大春损失晚秋补”已成为渝北区农户创收、增收的口号。灾害过后,大家凭着一股子自强不息的信念,劲往一处使,齐心开创更美好的生活。
来源: 华龙网 2006-09-28 06:01 编辑: 亦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