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顺县扶贫开发小记
九月的平顺已经有了点点凉意,而我们的心却是暖着的。9月22日,平顺县城关小学的7名小学生收到了新闻出版总署送来的书包、笔、本等学习用品。三年级小学生王佳显得十分兴奋,对记者说:“每次许叔叔来都给我们带书本,可高兴了。 ”孩子口中的“许叔叔”是新闻出版总署派驻当地扶贫的许正明同志,此次也是新闻出版总署定点扶贫的一次行动。
平顺县位于我省东南部,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特别受自然灾害影响,群众丰年脱贫、灾年返贫现象突出,扶贫攻坚形势严峻。“十五”期间,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扶贫开发的契机,变“救济式”扶贫为“开发式”扶贫,狠抓了整村推进、移民搬迁、产业扶贫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四大扶贫工作,收到了显著成效。其中,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省广电厅等8个厅局、市直40多个单位驻县扶贫,帮助乡村订计划、引资金、送科技、帮教育,为平顺县扶贫开发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截至去年年底,全县共解决温饱人口3500户,1.5万人,解决低收入人口3.5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45元,比2000年净增747元。
县委、县政府坚持将群众参与的理念贯穿于扶贫开发的始终,走“开发式”扶贫的路子。按照贫困程度,采取先难后易的原则确定扶贫村,项目由村民大会投票决定,让群众参与到项目中来,优先扶持特困户、贫困户,最大限度地覆盖贫困户。坚持扬长避短,集中扶贫资金发展当地主导产业,走公司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路子,开发新项目、新产品,促进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重点扶持了大红袍花椒公司花椒深加工、日新制药有限公司党参精加工等龙头项目,真正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针对当地农民居住分散的情况,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采取向外迁、就近迁、插花迁、建新村四种办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移民搬迁。“十五”期间共消除50人以下的自然庄350个,建设移民新村18个,共移民搬迁1522户,5238人。此外,当地还积极配合中央、省、市驻平顺扶贫工作队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建立健全中央到地方定点扶贫工作格局,使各级工作队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帮助当地上项目、建学校、送医药。
采访期间,记者还了解到,到“十一五”结束时,平顺县将基本解决现有6.55万人的贫困问题,完成百人以下11个村,50人以下314个自然庄,9000人的移民搬迁。我们怀着美好的愿望离开了平顺县,真诚地希望下个五年计划时,看到一个别具特色、和谐稳定的新平顺。
本报记者程国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