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印度国大党(英)主席索尼娅·甘地在演讲中表示,她反对“农民因建设经济特区而毫无必要地失去家园”,“经济发展不应当威胁到农业的前途”。由于经济特区的“发展蓝图”最近在印度各政党间,甚至联合执政的国大党内部高层引发巨大争议,索尼娅的表态被看作是决定这场争执走向的最关键因素。
自从今年2月印度政府正式颁布“经济特区法案”以来,印度已经有150个经济特区项目正式获得审批,另外还有117个获得了“原则批准”,这样大规模上马的经济特区项目对经济长期发展是好还是坏,成为印度各方争执的焦点。
农业用地被占用是反对声音中最直接的理由。在过去几个月里,大量农业用地被政府以较低价格收购,准备用于今后的经济特区发展。然而目前印度农业正面临严重问题,由于粮食储备空虚,政府不得不数十年来首次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小麦;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部分地区,农户因生计无着而被逼自杀的现象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如果再有大量耕地被经济特区占用,印度农业发展形势只会更糟。
税收减少将是经济特区引发的另一个负面影响。由于政府对经济特区内的企业制定了优惠的税收政策,印度财政部担心,这将使政府蒙受大约1.8万亿卢比(1美元约合46卢比)的损失。
经济特区战略最积极的推动者、印度商工部长纳特则认为,目前经济特区的用地审批与建设并没有动摇国家耕地的基本局面。相比之下,特区发展却可以给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发展带来重要的机遇,在每年吸引50亿美元外国投资的同时创造150万个就业机会;在政府税收的问题上,纳特表示,规划中的经济特区仍将“以面向出口型的制造业及服务业为主”,考虑到印度此前一直在执行出口退税政策,因此在经济特区内实行税收优惠并不会给财政收入带来太大损失。
然而有分析认为,印度效仿中国实行经济特区的发展模式未必能起到预期效果。目前印度的267个经济特区项目的平均面积仅为4.2平方公里,而且有133个项目占地不足1平方公里,数量多、规模小,这样的经济特区很难找到长期保持竞争力的基础。
对于索尼娅的表态,印度《金融快报》等媒体普遍认为,这并不意味着联合政府在经济改革政策上做出任何方向性改变,而只是在强调应该在发展步伐上“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本报新德里电驻印度记者 陈继辉)
《人民日报》 ( 2006-09-28 第07版 )
农业用地遭强行清理 洛杉矶农民抗议40人被捕
新华网:据此间媒体报道,美国洛杉矶当地政府人员13日强行清理市内一块农业用地,遭到当地农民及支持者强烈抗议,40多名抗议者被逮捕。
报道说,这片5.6万平方米私有土地的所有者拉尔夫·霍罗威茨,因看好土地的商业前景,打算在这里建一个商场,他于上月获得法庭批准把这里种植农作物和花卉的农民赶走。>>阅读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