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江苏社会发展报告出炉 无锡南京苏州前三
江苏省发改委、省统计局昨天在扬州召开新闻发布会,联合公布了江苏2005年度社会发展评价报告,无锡、南京、苏州的社会综合指数排名继2004年之后再次位列全省前三甲。评价体系涵盖了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社会结构、公益事业、社会保护五大类34项评价指标。
苏州“社保”拖后腿
苏州市是全省乃至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昆山县还是“全国百强县”之首,苏州市生活质量指数居全省之首。 但因“社会保护指数”分数低拖了后腿——苏州此项在全省排名倒数第二,这使得该市的综合指数受累减分。
南京城乡收入差异高
作为全省政治文化科教中心,因第三产业发达,南京的社会结构领域指数排名全省第一。但是城乡收入差异与苏州、无锡比相对较高。南京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997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6225元,而综合排名第一的无锡市,前项指标为16005元。
无锡“舍得投入”可借鉴
无锡之所以能稳居榜首三年,且2005年又在人口素质和公益事业单项上拔得头筹,与当地政府在卫生、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领域的“舍得投入”不无关系。2005年,无锡在教育上的投入达到46多亿元,达到小康水平;投入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达6亿多元,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已达到小康水平;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均达到小康水平。
“幸福指数”将入评价体系
国家统计局邱小华近日已宣布,要开展“幸福指数、人的全面发展指数、地区创新指数、社会和谐指数”的研究。江苏省统计局有关负责人在会上透露,2006年江苏社会发展评价工作即将展开,可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添加诸如“幸福感、创新指数”之类的新指标,同时,将从描述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这位负责人同时还透露,江阴已在全省率先设计了“幸福指标综合评价”,涉及4大领域18项指标,主要围绕5个方面体现“幸福感”:个个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这五个方面如果都能实现,确实让人能感到“幸福”。 沈春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