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现有的路名不规范,很多外地来莞者到了东莞就感觉如同进了迷宫,经常有“摸不着北”的感觉,今后这种找路难的状况有望改变。昨日(27日),东莞市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会议召开,要求今年规范路、门牌,桥名牌及风景名胜点的名牌,设置有明显导向功能的系列地名标志。
过半镇区未建地名数据库
据初步统计,东莞现有地名数量从1985年的1700多条,发展到1995年的7200多条,直到今天的近10万条地名;因城市化建设,一些有文化底蕴,体现当地风土人情的老地名、路名桥名正在面临消失;有路无名,有名无牌、无名无牌的现象大量存在。
“找路难、问路难”是东莞的一个突出问题。不仅给群众生活带来不便,也影响了东莞的城市形象。在昨日会议上,常务副市长冷晓明指出,东莞在“路修得好”的同时,“路不好找”的现象非常突出。
虽然市民政部门早已要求各镇区在2005年底全部完成地名调查、建立地名数据库,但时至今天,仅少部分镇区完成,还有相当部分镇(街)根本没有开展这项工作。
风景名胜也将有标准名牌
为改变地名混乱、地名公共服务内容简单的现状,《东莞市地名总体规划工作方案》昨日下发到各个镇区,要求在全市进行大范围的调查与分析地名现状、地名的历史渊源。同时,从即日起,开展路、门牌,市、镇、村牌,桥名牌,以及大型建筑物名牌和风景名胜点、旅游点名牌等地名设标工作,形成符合国家标准、有明显导向功能的系列地名标志。
东莞市地名总体规划、城市中心区地名规划等地名规划也将在两年内编制完成。据悉,还将通过今年年底在人流密集的大型公共场所设立地名信息触摸屏;2008年前开通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手机短信问路服务;逐年出版地名查询光盘等措施,力争把东莞建设成数字地名城市。(记者李颖通讯员东地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