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第十届都市旅游节在解放碑开幕。几乎同时启幕的,还有中国重庆动漫游戏博览会、湖广会馆移民文化节等。
在此前前后后还有花卉节、美食节、单身节等等,应该说重庆市民在黄金周里享受到如此多的节庆,体验节日的欢愉是幸运的。
但屈指一数,近几年来,重庆举办从市级到乡镇的大大小小的各类节庆也有逾百起了,但遗憾的是目前我们还没有一个真正在全国叫得响的,既有浓郁巴渝人文底蕴又具有很强市场吸引力的“王牌节日”。
之所以渴望“王牌节日”,则在于那样的节日因其独一无二的城市特征、民众的广泛参与和严谨规范的管理和市场运作,使之成为既能提升一座城市形象又能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远的如巴西狂欢节、西班牙奔牛节、巴黎时装节和洛杉矶花车节等,无不历史悠久、收益丰厚,成为招揽游客的招牌大菜。譬如奔牛节,历经400年不朽,节日期间每天早上8时至深夜12时,156项活动精确到以分钟计,政府为节日投入3亿比塞塔,回报却达到77亿比塞塔!近的则有大连服装节、南宁民歌节、潍坊风筝节等。
我们的许多节庆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公式的指导下,雷同而粗糙,主办者热情高,大众参与寡,故昙花一现即消亡,常常是有首届没有第二届,有的即使勉强支撑,也是奄奄一息,难有活力。
重庆,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王牌节日在哪里?难以产生王牌节日的症结何在?(张卫)把脉节日:“王牌”离我们有多远
症结一:节庆成了筐,什么都往里面装
目前重庆每年到底有多少个节?“至少近300个吧!”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周波昨天介绍,国家级节日,主要是指重庆及重庆与国家专业部门共同打造的节日,如三峡旅游节、高交会等。有些地方,种上几亩桃花,就要办一个桃花节,甚至动不动就冠以“国际”、“文化”等字眼,实在是把“节”这个字用滥了。节庆成了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案例:三月内30节会登场
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最近三个月,重庆举办的节会至少有30个。很多节庆从字面上看内容重复撞车,没什么特色。例如打“旅游节”、“美食节”的就好几个,还有什么“地产节”、“家电节”等等都往节日上凑。评说:产生审美疲劳
周波:办节会不排除其积极意义:丰富居民物质文化生活,聚集人气扩大影响力,吸引商家来考察投资。但我们现在几乎是“泛节”——节日太多了,人们不可能天天去赶节。时间一长,就会产生审美疲劳,提不起参加节会的兴趣,甚至还产生逆反心理。
乔伟(市政协委员,渝中区计生委副主任):眼下一些地方领导,总想在任有所作为,如果辖区地界内能挖出点历史,而别的资源又顶不上劲时,就打出以文化旅游产业为经济支柱的招牌,于是许多地方,搞各类名号的节庆成了当地旅游经济的主打牌和打造文化形象工程必备的一道菜。
由于没有专门的会展领导机构,造成每会每节定协调、每会每节定政策;市场运作和政府指导相互间的磨合不够,政府对此是既放又没完全放,真正的实施单位无法完全按照所谓的大手笔去运作。
症结二:缺乏规范运作,节庆常常短命
原来吃得火热的辣子鸡文化节早已不见踪影,人潮涌动的泉水鸡文化节今年也难以为继……节日多多,可不少却是短命的。短命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有了首届,再也看不到二届、三届;二是开幕式热热闹闹,闭幕时冷冷清清,虎头蛇尾甚至中途夭折。
市旅游局某官员介绍,几年前曾在媒体上公布各区县节庆日程表,年底发现约1/3的节庆未如期举办甚至被取消。“40个区县争相办节庆,但后来发现市场并不买账,办节经费无法落实,就不了了之。明年我们不打算再公布这样的日程表,免得误导游客。”案例:泉水鸡节“折翅”
走黄桷古道,吃泉水鸡,观山城夜景……泉水鸡文化节的一些耍事如今只留在记忆里——连续举办了七届的南岸泉水鸡文化节,今年停办了。
南岸区南山街道办事处党委副书记刘海称,南岸黄桷桠镇(今年与南山镇合并成南山街道)“借鸡”发展,几届泉水鸡文化节,不但成功地把黄桷桠炒成一片热土,还成了南岸重要的招商引资平台。
市民渐已认同的泉水鸡文化节为何遭遇“折翅”?
刘海说,首先,办泉水鸡文化节的目的已经达到。1999年,黄桷桠泉水鸡已小成气候,泉水鸡文化节应运而生。黄桷桠平均每届投资100万元左右,一年招商引资曾多达数十亿元。通过七届泉水鸡文化节的举办,黄桷桠基础设施改善,旧城改造基本完成,包括投资8亿多的极地海洋公园等大批商家和项目纷纷落户。
其次,南岸区政府给南山街道的定位是发展教育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泉水鸡已不再是发展重点。以前黄桷桠的六七十家泉水鸡,目前只剩下10多家。评说:政府唱“独角戏”
周波:我们办节没有完全市场化,许多节会背后都有政府支撑的身影。如果始终是政府来主办,始终投入跟产出不成正比,这样的节会是没有多大生命力的。
邓明鉴(市政协委员、城市广告咨询代理公司总经理):我市众多节庆活动最突出症结是缺乏地域文化特色,往往是以物质产品唱主角,种什么花、产什么果就办什么节,忽视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很多活动都是政府指导、企业运作,而企业没有长远打算,往往“捞一把就走”,运作费能省就省,以求利润最大化,导致了节日的短命。
李勇(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重庆缺乏会展龙头企业的带动。我市目前有80多家会展企业,只有几家一年能举办7-8个会展,而这些会展企业多有政府背景,没有严格按市场规律操作,缺乏生命力。
乔伟:由政府承担经营节庆文化产业,与其职能不相适应,导致我们的节庆难以持续。如今商业节庆包括政府办节和企业办节两类,政府办节是为了提升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品牌,招商引资拉动消费;企业办节是为了推销产品。但现在众多的节庆单靠政府部门的支撑,一个区县甚至一个乡镇街道都在领衔办节,设计、策划、组织、运作、人力、物力、财力大都由政府承担。政府唱的是“独角戏”,未能调动文化企事业单位和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没有贏得民间资源特别是民间人才资金的投入。
症结三:内容雷同无创意,节庆难以吸人气
“重庆节会内容和形式都很相似,在形式上多是花车巡游、明星助阵等传统套路,而在内容上你办旅游节,我也办旅游节。你办柚子节,我也要办柚子节。”一位专家戏谑。案例:七区县争当后花园
2002年,北碚推出都市后花园节。不久后,九龙坡区声称斥资5亿元,也要打造重庆都市后花园。去年11月26日,九龙坡区举办“重庆都市后花园·铜罐驿第七届金秋采果节”。目前,北碚区注册了“重庆后花园.中国”、“重庆后花园.cn”国际互联网顶级中文域名,九龙坡区则申请注册“都市后花园”为商标。巴南、渝北、南岸、合川等区县也纷纷抛出了“后花园”计划。评说:克隆导致单调
周波:节会没有新意没特色并不是一次两次。最典型的一年,有两个区分别举办后花园节,另一年,两个县分别举办柚子节。两个后花园节、两个柚子节模式基本相同,给市民增加谈资的同时,更让人感觉莫名其妙。此外,我们一些节会举办了多届,内容和方式上没有任何创新,这怎么能吸引人们每年都来关注?
乔伟:不光是新闻发布会上宣传词雷同,名目繁多的节庆内容也如克隆般单调乏味。无非是一场大型晚会、一个经贸洽谈会、当地群众的欢庆活动,最后,通过媒体公告已签下价值多少亿元的意向合同。症结四:大众参与度低
如果说特色是节庆的魂,大众的参与就是节庆的基础,没有市民积极参与的节庆必然是短命的。
孔福朗镇在搞国际民间艺术节前,是法国一个偏僻小镇,生活单调乏味。一位当地年轻商人连续创办40届孔福朗国际民间艺术节。每年8月,小城孔福朗彩旗招展,五大洲的艺术团和旅游者给小城带来昼夜狂欢,街上到处有演出,各种纪念品琳琅满目,艺术节后,小镇复归往日宁静,而艺术节给小镇的收益几乎占了其全年收入的一半。如今,孔福朗国际民间艺术节已成为世界知名品牌。那位掌管艺术节的老人经过40多年的精心打造,让它的赢利模式越来越完备。而他的组委会机构,不过只有区区6名正式工作人员,是他们带领大批志愿者把节日活动安排得丰富多彩、井井有条。
现在许多闹哄哄的节庆,唱主角的不是民众,而是各级官员和演艺明星。各类节庆的开幕式门票贵而少,节庆内容单一,缺乏互动,市民往往是被动地观看或者成为购买者,没有参与节庆的乐趣,而承办节庆者也很少愿意设置一些免费的娱乐项目供市民游玩。案例:市民被拒之门外
“你印象最深刻的节日是哪一个?”昨日上午,记者在街头采访的15位市民中,10位市民摇头表示没有印象深刻的节日。
家住望龙门的市民杨林说,曾经有个节日说得很闹热,自己一家准备去朝天门看看,没想到交通却管制了。走了大半天好不容易赶到现场,却被一根警戒线挡在了外面。前面人山人海,垫起脚尖也看不到什么。“这么重大的节日看都看不到一眼,你说和我有啥关系嘛!”点评:缺乏互动
周波:超女为什么能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就是因为有一个手机互动的环节,你可以给自己喜欢的超女发短信支持。我们现在的节会多采取的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模式,而忽略了市民参与。一些节会成了政府和企业的事,群众只是一个旁观者。节会办成这样,能有多大影响?
症结五:文化搭台不见文化
百姓除了吃吃羊肉串、酸辣粉,就是满足一下看热闹的心态。节庆全民狂欢、共享的形态被引导成大把花钱的消费行为。可以说,如果主办者单纯只算经济账,这种节庆永远是二流的。案例:赶节收门票
国庆即将到来,几十项节庆活动即将登场。然而,相当一部分节庆都“养在深闺”,不为人识。而且,即使搞点通俗表演,也要赚点门票收入。结果适得其反——经济效益不佳,社会效益也不好。点评:缺乏自我包装
周波:一个节会要引起社会的关注,离不开包装推广。浙江义乌小商品博览会今年10月下旬才开,但是早在今年4月,宣传广告就开始见诸媒体。而我们一些节会往往闭门造车,先期没有什么包装推广,突然一天宣布开始,一觉醒来的市民也许有兴趣,但也可能因临时抽不开身参加不了。
江舸(重庆正点广告公司总经理):从商人角度看,承办一个节庆要有利润,但主办者的目的并不都是为了赚钱,应该有更长远的培育节日品牌意识,暂时的投入是为了将来更大的回报。一些主办者为了少花钱,低成本运作,节会内容年复一年雷同,吸引力越来越差。专家为王牌节日支招
什么是王牌节日?专家提供了这样的标准:有文化内涵;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具有以下几个特性:城市的推广性、市民的参与性、业界的拥护性、其他实业和市民的拥护性。西班牙的狂欢节就是一例,老百姓又参与又拥护,所以它百年不衰。
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打造我们的王牌节日?需要高手和大投入
周波:首先要借脑。一旦确定要办某个节会,就应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把节会策划好。可借鉴别人成功的做法,请国际知名的公司进行包装推广。
政府可以设定节会的相关原则,通过招标招徕承办者。政府作为服务主体,不再指手画脚,只是对重大原则性问题进行监控和督促。
成立协调机制。把全市各类节会综合起来,在总量上和内容上进行把控,以避免浪费人力物力。成立节会风险调节基金,鼓励社会组织来办节会,对政府倡导和培育的节会给予一定资金补助,以调动承办者的积极性。算大账才有大发展
胡泽平(市人事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很多节会没有符合节约行政成本的要求,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而是动用行政手段,包括无偿调用各级机关单位人力、物力,为投资商提供无限的优惠政策,如往返机票、食宿全免等。令人遗憾的是,巨大的付出并没有相应的收获——有的客商捧场纯粹出于免费观光旅游,根本没有拿钱投资的打算。
说到底,投资商决定是否投资,最看重的是发展环境,而不是一种热热闹闹的形式。重庆发展需要什么样的项目?这是每个节会开办前应纵深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各类节会不应求多,而是求精,注重实际效果,算大账才有大发展。节庆市民放一天假
王渝生(中国科技馆原馆长):既然节日是文化的载体,那首先得从重庆的优势特色入手。重庆已经办了多年的三峡旅游节及最近才办的火锅节,都具有重庆特色和文化内涵。重庆是山城,可以在9月9日举办登山节,既有群众基础,还可把其他城市的登山爱好者吸引过来。重庆两江交汇,也可举办水上运动娱乐的节日,或在三峡旅游节期间举办类似节日。
王牌节日一定要贴近群众。为让更多市民能参与,可在日历上标注这一节日,同时给全体市民放一天或半天假,让他们有时间参与。
邓明鉴:成立会展节日领导小组对此严加管理,不要一个企业一个店,人人都在办节,天天都在过节。结果外地人到了重庆,分不清什么才是重庆真正的节日,更不知重庆的王牌节日是什么。市民声音:有失望也有企盼人多车挤
陈静(女,25岁,文案):说实话,南滨路美食节有些令我失望。人太多了,挤得连交通都瘫痪了,回家都没车坐。感觉俗套
张成新(男,60岁,退休干部):重庆的王牌节日不能人云亦云,不能落俗套。就拿重庆啤酒节和青岛啤酒节来说,青岛啤酒节是以其啤酒的深厚历史文化为基石的,重庆啤酒节呢,纯粹是喝啤酒,缺少内涵,给人一种俗套的感觉。
其实重庆完全可以有自己的王牌节日,比如陪都文化就是其他地方无法相比的。只要肯动脑筋,善于发现,以独特的陪都文化为基石的节日肯定是王牌。有节总比没节好
张毅(男,35岁,广告策划人):我去过很多城市,感觉都不一样。要我选的话,我还是要选重庆。比如美食节,平时不能一起吃的东西一下可以全吃到,好爽嘛!还有桃花节,人多、热闹,景色又好。
张丽(女,35岁,保险员):现在社会压力那么大,人更应该学会放松,啤酒节恰恰就为都市人提供了这样一种既休闲又可以认识很多新朋友的机会。只要办出自己的风格,啤酒节也可以成为王牌节日。
记者 李伟 何昌钦/文 陆纲/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