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诗画家王学仲
焉知颈有鬼(中国画)
王学仲作
“青云步步出人寰,朝夕苍崖陡壁间。肩上诗笺和画稿,担回五岳与三山。”初读《辞庐山》便被诗中那真挚强烈的思想感情、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所吸引。王学仲先生的创作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寄情于诗于画,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王学仲笔名夜泊,晚号黾翁。1925年10月23日生于山东滕县,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书协顾问,现代书画学会名誉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天津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日本国立筑波大学艺术学系客座教授等职。他5岁学写字,6岁学画画,7岁上学读书,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和家庭教育。十几岁时,常随其父到曲阜、泰山、邹县等地访碑问古,搜奇揽胜,心摹手记,眼界大开,积累了大量的碑帖资料,为其后来书法的学习、研究和创作奠定了牢固的根基。17岁考入北平京华美术学院国画系,专学书画,成绩名列前茅。1949年应徐悲鸿先生之邀入国立北平艺专墨画科,25岁入中央美院绘画系学习油画,毕业后分配到天津大学任教。他三度进京,在美术院校学习长达12年之久,得到了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蒋兆和、叶浅予、黄钧等人的传授指点,故自刻两枚印章:“美院三度”、“刺股十年”。徐悲鸿先生认为他将来必成大才,挥笔称赞:“呼延生方在少年,其书得有如是造诣,秉赋不凡,盖由天授,与之古人,在唐则近北海,宋则山谷,明则倪文征、王觉斯,而非赵、董世俗之姿可相并论。”
从艺60余年来,王学仲一直主张诗文书画的创作和发展要做到“四我”和具有“四感”,即“根植于民族土壤,放眼于当代意识。扬我国风、励我民魂,求我时尚,写我怀抱”和“文化的厚重感,历史的沧桑感,诗人的苍凉感,艺术的高贵感”。他说:“做一个现代文人画家就必须具有现代人类的思想高度,要有美化陶冶众生之心的使命感,以及以人民的忧乐为忧乐的情感意识。”他最提倡创新精神,道“我画无定势,一画一翻新,不畏识者少,但扫眼前陈”。他一直认为,诗文书画,四位一体,四艺一家,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相互渗透。“诗从文出,而书又从诗出,画又从诗文书法出之。”他还提出:“艺术有优美和壮美二种;无法说壮美是美的,优美是不美的;也无法说优美是美的,壮美是不美的。我写出大字则喜宽厚、雄强而凝重,小字特喜清秀、妩媚而多姿。”他已出版的《夜泊画集》、《书法举要》、《王学仲文艺论集》、《王学仲书法论集》、《王学仲美术论集》、《王学仲散文集》、《王学仲诗词选》、《黾勉集》等都充满着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夺人的艺术魅力。因为这些著作都源于他的文艺思想和美学追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