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华
近来国际油价持续走低,跌幅已超过20%。饱受高油价之苦的国人为之欣喜,一些性急的媒体已预测:国内油价有望在近期下调。就在人们普遍对油价“看低”之际,却传来国航、东航、南航等多家航空公司的“高调”决定:在10月1日后,上调国际航线燃油附加费征收标准,而且涨幅高达50%。 (9月27日《广州日报》)
在国际油价大幅下降之际,为何还要如此大涨燃油附加费?此举确实让人费解。对此,航空公司解释说,此次提价的主要原因是国内航油价格没有下调,仍然维持在6000多元/吨的历史最高价位上。
那么为什么在国际油价已大跌的情况下,国内油价仍居高不下,不肯“与国际接轨”呢?近年来,国内近20次成品油价格调整(19次是涨价)不都是以此为理由的吗?
前两天众多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称,有可能在近期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本周三,一业内资深人士就在媒体上唱反调: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和国内批发价格仍然倒挂1000元/吨,而炼油企业更是普遍巨亏,下调油价几乎没有空间。可据权威部门的信息,按目前国际油价,93号汽油进口到岸完税后的价格比中石化的销售价每吨要低300多元。这倒挂一说,当属于“真实的谎言”。可有些专家还出“高招”,要利用国际油价持续走低的有利时机,再次小幅上调油价,以彻底理顺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
虽然当初国内成品油涨价时的重要理由是,国内油价是以新加坡、纽约和鹿特丹三个石油交易市场的价格综合统计,作为一个价格基数,在此基数上进行8%的自主浮动。可到本周三,国际油价实际跌幅已达22%,为何不向下浮动?专家这样给我们释疑,目前国内油价变化通常滞后于国际原油价格2~3个月,因此,国际原油涨跌不一定引起国内成品油涨跌。基于此,虽然国际油价不断创下新低,可国内油价就是硬扛着不与国际同步了。
可人们清楚地记得,在国际油价上涨时,国内油价的随之上涨是那么的迅速,为何那时就不滞后。一个真正受市场规律驱动的油价市场,肯定应该是有涨有跌。在跟跌反应迟钝的背后,实际上存在着一种利益的因素,国际油价上涨,国内油价理所当然地跟着涨;而国际油价下跌,进口原油成本降低,相关利益集团就可以获取更大的差价———这是实实在在地用时间换利润。这正暴露出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弊端。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国内油价跟涨不跟跌的背后,活跃着相关利益群体的身影,他们通过对价格决策者施加影响,使国内油价出现了国际油价涨时接轨,下跌时“错轨”的奇异现象,创造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与国际接轨的方式。
这就不难理解,当国际油价已持续走低,国内航油价仍居历史高位。因此,航空公司就因此要大幅上调燃油附加费了。可见,垄断行业的自利行为给公众带来了多么严重的后果。况且,不要忘了,航空业也是一个垄断的“高手”,这些年来也是一直嚷着处于严重亏损的状况中。《人民日报》本月18日的一篇报道,就分析了航空业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冗员严重、员工高薪等因素造成的高成本所致。而这次他们称:国际原油价格维持在最高位时,国内航油价格未及时涨价,与国际航油价格出现“倒挂”现象,因此要通过上涨燃油附加费来弥补损失。
国际油价大跌,而国内民众却享受不到“与国际接轨”的好处,还要继续忍受高油价之苦。难怪很多消费者要在网上表达他们的不满了。
来源: 华龙网 2006-09-29 06: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