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记得这样的一则新闻:独居老人猝死家中,数天后,因异味弥漫整个楼道才被邻居发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据民政部统计,目前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3亿人,占总人口的11%,65岁以上人口超过9400万,占总人口的7%以上,我国已进入老龄时代。 伴随着中国已经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人们对养老问题的关注投以越来越多的目光。
老人多了,养老问题显现
西安市李家村附近中铁一局居民小区,该小区有千余户居民,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离退休老人。关于老人的养老问题,成为社区的重要议题,对于居民养老模式的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等模式,小区所在单位曾做过一份关于将来养老问题的调查问卷,结果反映,小区的老人们普遍赞同社区养老这种方式。相比传统的在家养老、养老院养老、雇佣保姆等养老方式,老人们对社区养老的便利性更有认同感,熟悉的养老环境似乎更让他们接受。
家庭养老受到冲击家庭
养老是中华文化中几千年来一直延袭的传统养老方式。然而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子女旅居国外、子女成家后独立、合居矛盾等成为老人独居的原因。
记者随机采访的几位年轻人都表示,虽然孝敬父母的愿望强烈,但并不愿意跟父母合居。如果不能亲自照顾年迈的父母,请保姆成为很多子女的首选,但这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有的老年人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保姆细心护理、耐心照顾,而现在家政业中大量的年轻保姆并没有这样的耐心,寻找合适的保姆也成为这些家庭的最头疼的事。
家住李家村的王大妈认为:“报纸和电视上经常报道保姆偷钱,有的保姆看老人儿女不在跟前甚至欺负老人。我儿女也不在跟前,请个保姆很不放心。”很多老人认为现在请个好保姆太难。
选择养老院颇多疑虑
记者采访发现,大部分家庭的子女与老人本身并不能接受家里老人去养老院,他们认为去养老院的人都是无儿无女,如果自己父母去养老院,街坊邻居会认为儿女不孝。
而老人们自己也对去养老院存在种种顾虑,档次问题、费用问题都是老年人无法接受养老院的重要原因。有些早期离退休的老人月退休金只有几百元,而进老人院每月大约需要800-1000元的费用,另外老年人熟悉了原来的生活环境,搬到养老院会感到孤独不适。环境、设施、服务是老年人对养老院最看重的地方。
据了解,如今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的新型高档老年公寓受到了当地老年人的欢迎。这些老年公寓整洁卫生,设施完善,服务周到,入住率相当高。西安的养老机构可以借鉴这些新型的老年公寓,改善机构设施和环境,提供更好的服务。
社区养老受到青睐相
较于前两种,社区养老受到人们普遍欢迎。所谓“社区养老”,是指老人住在家庭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承担养老工作或托老服务,如开办老年饭桌、送餐上门、家庭病床、料理家务和“急救铃”等。在收费方面则有一定的福利性质,根据老人的生活条件适当收取费用,对于生活十分困难的老人则实行无偿服务。
社区养老的好处是十分明显的,熟悉的环境和群体,平时固定的娱乐活动,让老年人在原来生活的小区里就享受到及时的服务。老年人之间的交流,邻里之间的互相照顾,让老年人的生活不再孤独。社区养老还可以根据老人具体情况的不同,提供不一样的服务,真正做到人性化管理。
社区养老面临现实考验
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基本上在5000美元至1万美元,目前平均达到2万美元左右。而我国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1000美元左右。我国在经济欠发达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也就是“未富先老”。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绝对数量大,社会供养矛盾突出。我国城市老年人的绝大多数享有退休金,但其经济收入受所在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物价等因素影响较大,养老支出成为老人关心的话题。
社区养老涉及的资金投入、社区医疗、老年活动设施、管理人员投入等方面的全面跟进,情况较为复杂。据省老龄办统计,我省2005年常驻人口3720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375余万人,占全省总人口10%以上,高于全国比例。目前,全省各类养老服务机构873家,总设计床位18075张,达到0.5‰的比例,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达5.7%。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的养老被推向家庭和社区。
社区养老呼吁民间资本进入
据省老龄办福利处房处长介绍,目前我省养老机构设置不足是一个问题,而入住率不足更是困扰养老行业发展的难题,目前养老机构实际入住率还不到60%。究其原因,涉及传统观念、养老设施档次低、低收入等多方原因。就西安市而言,老年人口达95.8万人,占到总人口的12.9%,却还没有一家500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长期信息交流不畅,导致养老院被动等待入住、有入住意愿的老人不知怎样入住。
相对而言,社区养老在环境熟悉度上、配合社区医疗的发展,更加接近民众的养老意愿。包括社区老年公寓在内的我省各类养老机构中,公办养老机构717家,占据92%,养老机构资金来源多靠财政支持,民间资本进入该领域也有意愿,只是早期投入大,投资回报率低,阻碍了民间资本进入养老行业。
现实中,大部分老人的养老问题推向社区、家庭两种模式。2006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意见》(六号文件),据了解,我省正在进行调研,组织实施下一步的实施细则。其中,讨论包括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养老专项资金账户、出台鼓励社会参与养老服务提供优惠政策的“共建民营、民办公助”模式等相关细节,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行业。
养老行业被称为“银发经济”,但仍是一项偏重福利性质的行业,遵循市场化管理模式,引入民间资本无非是更好地为老人服务,迎接老龄化社会的来临。
(本报记者 晓霞 实习生 李文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