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29日电(记者刘晓莉 李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专家称,经过深入比较国际上所有用反应堆测量中微子混合角θ13的候选地点,中国的大亚湾核电站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被公认为世界上进行中微子实验的最佳地点。
中微子实验是一项国际前沿领域的科学研究课题。近几年来,中微子实验获得过一次诺贝尔物理学奖,两次被《科学》杂志评为当年世界十大科技突破。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是利用大亚湾核电站反应堆在发电时的自然产物——中微子,来研究物理学中前沿热点问题。
陈和生说,大亚湾核电基地的优势体现在,第一,功率高。该处有大亚湾和岭澳两个核电站,四个反应堆,总热功率11.6GW。岭澳核电站二期建设2011年完成后总热功率将增加至17.2GW,在世界上名列第二。第二,核电站靠近山,能够找到适于建造地下实验大厅的地点,以屏蔽宇宙本底。岩石质量好,适于开挖地下隧道和实验大厅。中国科学院提供的资料显示,中微子间相互转变的规律由六个参数来描述,属于微观世界最基本的参数。目前还有两个有待测量,其中实验上有可能测量的是θ13,精确测量θ13成为当前国际粒子物理实验前沿的竞争热点。经国内外专家论证,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所属大亚湾核电基地是进行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研究的最佳场所。
据介绍,美国能源部从一开始就对美国布雷伍德和加州的两个实验候选地、法国休滋实验地以及中国的大亚湾实验地进行反复比较,因大亚湾具有以上优势,后被选定。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陈和生说:“构成自然界的12种粒子中,有3种是中微子。这种粒子跟物质的相互作用特别弱,还不知道具体数量有多少,但在宇宙中占的份额非常高,对研究宇宙的形成和演化都有很大的作用,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搞清楚其自然规律。”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是由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广东省、深圳市、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支持的大型基础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的13所大学和研究所的科学家参加了这项实验,并有来自美国、俄国、捷克等国家的科学家参加。
陈和生说,该项目共投资2.4亿人民币,预计从明年开始动工,到2010年将可以取得实验数据。其中建造探测器将花费1.6亿人民币,美国能源部将投资一半。
9月29日,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为全面开展科技合作搭建基础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