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蓝页
逢周三、周六出版 博客:blog.dayoo.com/xwly.shtml
像大海一样深邃,像天空一样湛蓝;用理性的眼光剖析事理,用客观的态度报道事件
文/图 本报记者曾向荣、李颖
赵丽华,女,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曾在《人民文学》、《诗刊》、《诗选刊》等各大报刊发表大量作品,出版多部个人诗集。参与主编《中国诗选》、《中国诗歌选》。曾担任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兼任《诗选刊》社编辑部主任。
“一夜醒来,突然成了网上名人。”用这句话来形容女诗人赵丽华最近的遭遇最贴切不过了。让这位曾担任“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多次获奖、并有多部诗集出版的女诗人始料不及的是,她几年前在网上在线写的一组即兴式的诗,如今被人贴在一些大型网络论坛上,成为跟帖者关注的对象。
一方面是大肆的批判和嘲弄,在网络上形成风潮;另一方面仿作她的诗也成为一种风尚。有网友发起了模仿赵丽华诗歌的“后现代诗大赛”,这种模仿甚至促使在网上形成一种名曰“梨花体”的“诗歌流派”。
这起事件让沉寂已久的诗歌突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着实出人意料,而处在风口浪尖的女诗人赵丽华可谓一夜成名。在这位女诗人看来,这种成名已对她造成了伤害,网上的恶搞事件也给她带来巨大压力,她的平静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让她最担心的是,在局势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她本人已经被“妖魔化”了。
昨日,居住在河北廊坊的赵丽华打破沉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令漩涡中的赵丽华有些措手不及,同时又颇感无奈。
一切还得从9月15日那天说起。“那天,我的电话快被打爆了。很多媒体纷纷要求采访我。”赵丽华说。从这些电话中,赵丽华才得知,她在网络上已经成为公众人物。
缘起:突如其来的风波
“以前很少有电话,不是在图书馆就是在家,生活过得很平静。但现在我的生活都被打乱了。一直到今天,我的电话还是依然不断,很心烦。”让赵丽华心烦的还不只是电话,网上的嘲笑、谩骂甚至是人身攻击更令她感到痛苦。
引发网友挖苦和争议的原因是,赵丽华的诗歌非常浅显,内容都像是日常说的一段话被断行而已。以流传最广的《一个人来到田纳西》为例,全诗就像一段话断成四行:“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
一些网友为此提出了批评。有网友说:“天哪,这也叫诗?这种诗我一晚上能写一千首!”还有网友嘲弄说:“我明白诗歌就分段而已/从此我欢呼/诗歌没死/丽华用华丽的诗教育了我/原来我也能写诗。”
而网友“野有蔓草”则认为:“人们犯不着群起而攻之。在文艺批评中应该有一点绅士风度,何必利用网络空间大肆讨伐?”
此外,一些网友对赵丽华的诗表示了认同和欣赏。在清华大学的网络论坛上,一位网友称,他的专业是物理学,而赵丽华的诗词一字一字地增长,具有鲜明的量子力学特征,这是令他最为陶醉的地方。
演变:戏仿和恶搞成风
在分析赵丽华口语化写作尝试为何在网上成为非议的对象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评论说:“这些诗让许多网友抨击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觉得这些诗过度浅白随意,没有诗味;二是由此产生了对于诗歌的怀疑:如此写诗,岂不是人人可以为诗人?”
就这样,在争议中,赵丽华的诗迅速地成为各大论坛最热门的话题,同时也通过邮件、手机短信等方式飞速传播。成千上万的网民对赵丽华的诗还进行戏仿和恶搞,例如:
《我终于会作诗了》:我/终于/会/作诗了
《哦》:哦/我/看了/笑翻了/看完了/才发现/我也可以是诗人的/因为/我会用回车键……
相对于海量的网友模仿作品来说,上面几首只是九牛一毛。有网民总结了“梨花体”的写作技巧是“会用回车键”:随便找一句话,拆分开来,分成几行;记录4岁小孩的一句话,再断句罗列……甚至有网友自发成立了“梨花教”,大兴“梨花体”之新风。
自辩:尝试和即兴之作
赵丽华说,网上的恶搞事件已经给她造成了伤害,目前她“压力很大,既有来自家人,也有来自朋友和同事等方方面面的压力”。
不过,虽然生活受到影响,但这位女诗人对于恶搞事件仍然给予了相当的宽容,“我不怪罪网民”。她说:“我认为恶搞是当今时代的一种正常现象,而网络又给这种恶搞提供了自由的平台和迅速传播的可能。不论电影《无极》被恶搞,还是《夜宴》被恶搞,再到我的诗歌被恶搞,这说明任何艺术都不是只有一种形成方式和途径。这些都无可厚非,因为我们已迅速进入了一个解构的时代。”
至于当初为何会创作这些大白话诗,赵丽华表示,这只是一些尝试和即兴之作。她说:“这几首诗都是我刚刚触网的时候在线写作的,有刻意转型和尝试的意思。”
赵丽华这样解释广为流传的几首诗歌:“《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是想表达我们视力所及和认知范畴永远是局部的、有限的。《一个人来到田纳西》可以看作是对华莱士·史蒂文森《田纳西的坛子》在敬意之后的一个调侃和解构。《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表达我的一种对在公共场所卫生间大便后不冲刷便池的人强烈的抗拒情绪和公共道德观。”
恩怨:得罪了诗歌圈某些人
虽然如今在网络上备受争议,但赵丽华对这些尝试并不感到后悔。在她看来,这是她诗歌探索过程中的必经阶段,而只有进行大量的尝试,她自己的创作状态才会得以放松。“诗无禁忌,我想尝试让这样的题材也能入诗,不想在这样的题材面前再讲求什么所谓的意境、所谓的唯美以及所谓的含蓄。”赵丽华称。
2002年写的诗,为何事隔多年后突然被人贴到论坛上?赵丽华解释,极有可能是她得罪了某些圈内人,“或许是我当编辑时被我毙过稿子的诗人,或者与我创作风格不同的人,同行在幕后浑水摸鱼的可能性很大”。
“这也不是我第一次被攻击了,之前在2002年网上就有一篇文章对我进行人身攻击,这可能与诗歌圈里的一些事情有关,我不愿意多提这些是是非非。”赵丽华颇感无奈。
她说,一些大型网站为提高点击率而恶意引导和炒作,加之一些圈内人在幕后浑水摸鱼,是这起恶搞事件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
不过,赵丽华称,目前她并没有起诉某些网站的计划,因为这样容易被人认为她在借此炒作自己。她相信,真相迟早会大白于天下。
当记者问及这些诗有多高的艺术水准时,赵丽华说,她自己写的诗,只能由他人来评价。
评价:不以几首诗论成败
75岁的诗人流沙河表示:“在我看来它们还不能算是诗。”
而“废话诗”的发起人杨黎公开支持赵丽华:“恶搞对于经典而言是一种讽刺,对于赵丽华而言却是难得的支持:因为她是反对经典的。”他把“赵丽华事件”视为新旧文化交战的一大例证。杨黎告诉记者,他要召集京城各个流派的诗人,9月30日在北京万圣书园举行一次声援活动。
杨黎说:“为什么网友说她的诗不好,一个理由就是,他们觉得,这些诗我也会写,怎么能叫诗?”杨黎说,诗歌从古至今都被高雅化了,老百姓认为只有文化人才能写,只有那些高深复杂的东西才是诗。
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诗人郭继联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读过赵丽华的诗,整体来说是好的,很多诗感情真挚。”郭继联认为,对于这次事件,“不能单凭几首诗就把人拉下来”。
同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的“一刀文学网”总编辑苏小凯认为,网上流传的赵丽华的几首诗口水味重了些,但他同时提出质疑:“赵丽华也有很多好诗,但在网上为何就看不到呢?”他认为,这起事件应该是有人在幕后恶搞。
苏小凯告诉记者:“这次事件对赵丽华个人而言,当然不是好事情,但对诗歌界而言未必不是好事,因为毕竟让大家都来关注诗歌。”
学者王珂把这起风波视为“网络时代参与者最多的一次‘诗歌事件’,也是百年新诗史上第一次诗人与读者的规模最大的‘交锋’”。
反思:诗歌如何走向大众?
有人在论坛上表达了自己的愤怒:“全国最高奖的评委、国家一级作家居然写出这样没有水准的诗,头衔是如何来的?”而恶搞被视为“大众对体制内的话语权的反抗”。
对此,诗人牧野认为,诗歌处于多元化写作的时期,人们应该客观、包容,不能“只抓住弱点以偏概全”。“网上流传的只是赵丽华写作过渡期的作品,是一种实验写作。赵丽华有优秀的文本,我们应该关注整体,去探求她在写作路上的痕迹。”牧野说。
在牧野看来,“这次事件不是坏事,一方面大众提出了他们的不满,这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也给诗人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诗歌与大众的关系到底应该是怎样的?”至于网民大量的模仿,牧野认为这些不是诗,“网民的模仿很表面化,他们模仿的只是诗的形态。”
作为事件的主角,赵丽华在博客中表达了自己的希望:“如果把这个事件中对我个人尊严和声誉的损害忽略不计的话,对中国现代诗歌从小圈子写作走向大众视野可能算是一个契机。”
赵丽华争议诗
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傻瓜灯
——我坚决不能容忍
我坚决不能容忍
那些
在公共场所
的卫生间
大便后
不冲刷
便池
的人
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
一只蚂蚁
另一只蚂蚁
一群蚂蚁
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
我爱你的寂寞
如同你爱我的孤独
赵又霖和刘又源
一个是我侄子
七岁半
一个是我外甥
五岁
现在他们两个出去玩了
网友仿作
忧伤
赵丽华老师
在美国
是知名的诗人
而我呢
独自忧伤
一个人
坐在
桌前
看丽华的诗
和网上的评论
感觉
自己
也有诗性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