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闽南沿海,依然闷热难耐。野外驻训官兵的伙食怎么样?昨天上午11时30分,笔者赶到南京军区某装甲团炮兵营演练阵地吃“碰饭”。
炮声隆隆,硝烟弥漫,一场实弹射击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团政治处主任李兴指着阵地不远处的一个山坳说,一连的炊事班就快到了。 笔者环顾四周,不见一兵一卒,直到撩开植被伪装的门帘走进掩体,才发现炊事班早已转入“地下”。
在野战伪装网搭建的操作间里,笔者印象中埋锅造饭、烟熏火燎的旧风景不见了。只见3名战士从两个大木箱中取出成套的炊事器具,展开简易灶,架起行军锅,连接野战燃油炉,娴熟地开始烹制。教导员吴志林介绍说:“目前,全团所有建制连队都配备了这种连用野战给养单元。它体积小,重量轻,携行方便,操作简便,加工速度快,不受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限制,部队走到哪里,热食就能保障到哪里,被官兵形象地称为‘流动厨房’。”
交谈中笔者获悉,这个团还列装了饮水保障车、冷藏挂车、炊事车、主食加工车以及排用、班用野战给养单元等野战炊事装备,可满足不同野外训练条件下的伙食保障需求。过去埋锅造饭,保障百十号人一顿饭,至少需要近两个小时,现在只需几十分钟就能轻松完成。
走进二连炊事班,笔者看到食品保温车上已盛满了热气腾腾的“六菜一汤”:姜汁螃蟹、辣子鸡丁、酱爆鱿鱼、红烧排骨、素炒油菜、炒豆芽,花蛤豆腐汤闪着油花,几个硕大的黑皮西瓜浸泡在桶里。司务长段光磊告诉笔者:“为搞好演练饮食保障,所有连队食谱都是经上级部门对照食物定量标准严格把关的,真正做到了餐餐不重样,顿顿讲营养。”说着,他拿出连队食谱,笔者特意对照今天午餐,发现全部得到落实。
部队演练高度分散,零星的勤务人员饮食如何保障?笔者询问营长林瑛跃。他告诉笔者,营里已配发了多种适用于野战饮食保障的单兵自加热食品,既有菜肴,又有主食,能完全满足营养需求。笔者在一个岔路口见到,担任警戒的战士王年华撕开“什锦炒饭”、“土豆牛肉”、“雪菜肉丁”和“红烧鱼块”的包装袋,从水壶中倒入冷水,片刻工夫,一份热气腾腾的阵地快餐便新鲜出“炉”了。这种新型单兵食品重量轻、热量高,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等数十种营养成分。王年华边吃边高兴地说:“以前配发的压缩干粮水分少,干涩难咽,自热食品丰盛可口,真是美味佳肴!”
要求实战化,追求人性化。看着野战炊事装备给官兵野外生活质量带来的变化,听着官兵对“营养快餐”的啧啧称赞,笔者不禁感慨:只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探索快速高效的野战饮食保障模式,才能确保官兵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出战斗力。
(本报福州9月28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