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文化的起源,与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宋朝,福建蒲田的渔民首建妈祖庙,妈祖,成为我国古代的女海神。
随着航海家们的足迹所至,其影响遍及我国沿江沿海及东南亚各国。长岛庙岛妈祖庙成为我国北方修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妈祖庙。
以“和平、勇敢、关爱”为核心的妈祖文化已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授予中国妈祖“和平女神”称号。
中华妈祖同一人,两岸信众共一家。海峡两 岸以妈祖信仰为民间文化交流的媒介,加深了两岸的血肉情结。
和平女神妈祖 彰显中华文化底蕴联结两岸骨肉情缘
鼓乐齐鸣,祭祀祈福。9月24日,位于渤海深处的长岛县庙岛船挤人攘,来自大陆与台湾省的专家学者、宫庙代表和实业界的200多位人士聚集我国北方最大的妈祖庙———庙岛显应宫。上午9时30分,“烟台(长岛)第二届文化节暨海峡两岸妈祖文化研讨会”开幕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当地群众身着古代服饰,在古朴、典雅的鼓乐声中,表演了古代妈祖祭祀礼仪及“八佾”舞蹈。庄严隆重的场面、宏大的气势展现出中国祭祀礼仪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高雅神圣。
妈祖文化起源古代渔民祈福的海神
妈祖,是我国古代的女海神,自宋朝以来,随着航海家们的足迹所至,其影响遍及我国沿江沿海及东南亚各国,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妈祖文化。
妈祖文化的起源,与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隋唐时期,我国航海技术已相当成熟,与日本、朝鲜及南亚各国的海上往来已十分频繁。宋、元、明三代,海上航运已十分发达,通过海上的对外贸易已涵盖了东亚、南亚、澳洲的大片区域。既有元朝南粮北运千重帆影相望的繁荣,更有郑和七下西洋万里海疆变通途的壮举。
航海是勇敢人的事业,航海的风险是随时存在的。尤其在科技落后的古代,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常有大批航海者在风浪中丧生,所以急需寻求自己的保护神。
直到宋代,福建蒲田县出现了勇于在海上救人的年轻姑娘林默,她的智慧,她的勇气,她的善良,受到人们的敬佩和爱戴。林默生于公元960年农历3月23日,卒于987年农历9月9日。她的英年早逝,在航海者心中必然引起遐想和猜测,渐渐把她传为神,成为航海者的精神寄托。林默卒后,其乡人于同年在湄州岛上建庙祀之,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湄州妈祖庙。妈祖,成为船民们一致认同的海神。
妈祖庙于宋朝天圣年间(公元1023年———1032年)进行了扩建。宋高宗绍兴26年(公元1156年),褒封林默为灵惠夫人。这是皇帝第一次赐封,到清朝同治年间,历朝皇帝共赐封36次,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母”,并列入国家祀典。随着妈祖庙的扩建和皇帝的褒封,妈祖的名声越来越大。中国航海者舟内均载有妈祖像,朝夕拜祭。郑和下西洋,每次行前均到妈祖庙祈祷。
从元朝到清朝,我国沿海地区和沿江地区先后修建了大批妈祖庙,北起丹东,南到海南岛,东到台湾,西到重庆,妈祖文化已传播到国内广大地区。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岛县博物馆馆长郭贤坤对记者说:“妈祖崇拜是一种文化现象,妈祖文化已成为整个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这种以“和平、勇敢、关爱”为核心的妈祖文化,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世人的关爱与敬仰,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授予中国妈祖“和平女神”称号。
妈祖文化北传见证长岛光辉航海史
以长岛为中心的北方妈祖文化,其传播的历史也十分悠久,其影响也极为深远。
在湄州妈祖庙扩建后不久的宋徽宗宣和4年(公元1122年),福建船民就把妈祖像带到北方,供奉在庙岛的沙门佛院。这就是妈祖文化向北方传播的开始。过了3年,福建船民又移送妈祖铜像一尊,于庙中供奉。这是目前存世的惟一一尊宋代铜身妈祖。明崇祯元年,崇祯皇帝御赐庙额“显应宫”。显应宫成为我国北方修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妈祖庙。“妈祖文化的北传及其能在长岛庙岛形成中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郭贤坤说,“当时,庙岛是南北海上航运的中心,另外具有天然的优势。”据郭贤坤介绍,当时的庙岛有三大功能,一是避风,庙岛塘子是天下闻名的天然良港,可避各个方向的海风,船只在此停靠最为安全;二是交易,庙岛常是商贾如云,阜物如山,进行着大宗商品交易;三是等风,过去行船靠风,南方船只春天北上靠南风,秋季南下则靠北风,据传说一等往往几个月。因此,庙岛就成为南北商人汇集之地。自隋唐始,我国和日本开始交往。据历史记载,隋大业3年(公元607年),日本使者小野妹子首访中国,其航线是由日本出发,过朝鲜、台歧、对马入渤海,经长岛抵登州,然后再去长安。至唐代,日本、朝鲜的使者、留学生、商人,不断往返于这条海路上,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北路。
宋代,长岛成为我国南北沿海货运枢纽。南方的粮食、丝绸、茶叶运往北方,北方的木材、毛皮、土特产运往南方,长岛为必经之地。宋朝宣和4年(公元1122年)福建船民在庙岛建娘娘庙,使庙岛名声大震,从此长岛成为海上南北交通的枢纽,庙岛则成为船民心目中的圣地。
元代,是我国历史上海运最为兴盛的朝代。有资料记载,元代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岁贡皇粮400余万石,再加上其它贡品,数量是非常庞大的。元朝至元十六年(公元1280年)左右,闽、浙船民在庙岛重修娘娘庙,对各地船民形成巨大的向心力,使庙岛逐步成为北方海运中心。
明代,庙岛作为北方海上航运中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撰于明朝的韩国史料《朝天录》和《燕行录》,记录了不少中朝海运资料,当时往返于中国的朝鲜使臣,海行必至庙岛候风,停泊最长时达数月之久。《明史》中还多处记载了中国和日本海上交往情况。当时日本也向中国称臣,每年带大量的船只与货物来中国朝贡,均在庙岛停留。至清代,庙岛作为黄渤海地区第一大锚泊港口和北方航运中心,迎来了它最辉煌的时代。南北各地的官船、漕船、商船、渔船,均把这里作为航海中继站和货物集散地。为了管理这些船只,清乾隆年间在庙岛设立了胶东第一处海关。
据文献记载,在清代,庙岛人口最多时达2000人,岛上建有福建、潮汕、山陕三家会馆。每年农历7月15日前后,南方粤、闽、浙等南帮船和天津、营口、丹东及登、莱、胶、海等地的北帮船,大批聚集于庙岛。
妈祖文化交流加深海峡两岸手足情
近年来,随着我国南北及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妈祖文化的交流也在逐步开展。庙岛显应宫作为北方妈祖文化的代表,在南北及世界妈祖文化交流中均居于极重要的地位。
2001年下半年以来,陆续有新加坡、日本及国内南方一些省市的妈祖文化代表团前来庙岛显应宫进香。长岛妈祖文化代表团与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2002年5月上旬,长岛县举办了妈祖诞辰1042周年暨庙岛显应宫香缘880年庆典活动。除邀请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人士参加外,台湾海峡两岸合作发展基金会、台湾云林县北港朝天宫、新加坡符氏社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妈祖信众均慕名而来。巴西、印尼、泰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的华人社团及世界各大洲的华侨华人总会也纷纷发来了贺电、贺信。
2002年10月11日,台湾岛内信众最多,影响最大的妈祖庙———北港朝天宫还专程向庙岛显应宫赠送一尊黑脸妈祖贴金铜像及“四海同光”匾额一块,并在庙岛显应宫举行了盛大的开光安座仪式。
2002年11月25日到12月1日,应台湾北港朝天宫董事会的邀请,长岛组成妈祖文化赴台考察团,对台湾朝天宫等地进行了访问和学术交流,并赠送给朝天宫天后铜像(复制品)及凤冠、轿、五色土等。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力弘扬了妈祖文化精神,促进了南北文化学术的交流,特别对海峡两岸的沟通,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烟台(长岛)第二届文化节暨海峡两岸妈祖文化研讨会”期间,来自两岸的专家学者和宫庙代表,对妈祖文化的历史沿革、沿海各地妈祖文化的特点、妈祖信仰在海峡两岸的传播与影响以及航海业发展与妈祖信仰的传播等进行了学术研讨,加深了海峡两岸的血肉情结,互促了两岸间的文化交流。
台湾省北港朝天宫副董事长蔡辅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不应单单把妈祖当成神来看待,她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一种真善美的化身,是人民群众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因此,深入研究妈祖文化,大力促进海内外妈祖文化的交流,是对真、善、美的发扬与光大。对促进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对全世界华人的团结与进步都具有积极意义。”
记者 刘新国 通讯员 顾延亮 石其鹏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