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一切都让我印象深刻。”美国宇航局(NASA)局长迈克尔·格里芬27日在上海表示,“美国的航天项目规模更大,花费也更多;但显然,中国的钱得到了更好的利用。”
格里芬从本月23日开始的中国之行是应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邀请而至,也被认为是中美开展航天交流与合作迈出的第一步。 格里芬一行预计会在28日结束六天的中国之行,从上海返回美国。
酒泉之访未成行
格里芬当天已在上海会晤了中国航天局的官员并共进午餐,还在下午参观了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按计划,格里芬原本会在26日前往位于中国西部戈壁滩上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观;但事实上终未成行,而是从北京直接飞到上海。
“我也想知道为什么没去成。”格里芬先开了个玩笑。他随后表示,没有按计划前往酒泉是因为时间紧张。“我们权衡了一下那些必须要访问的地方和酒泉发射中心,觉得从时间安排上以及返程的便捷考量,最后还是决定不去了。”
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24日与格里芬会谈中谈到的四点建议之一,就是“努力消除彼此合作中的障碍”。
当被追问到选择不去酒泉是否就因为那里的军事背景,以及参观地点受限时,格里芬措辞谨慎地表示:“我们可以参观发射塔,但是我们被告知不能进入进行航天器研究和发射的建筑内部。”“我不是游客,参观旅游也不是我的兴趣。作为专业人员,我看过很多发射塔。”他说。
华盛顿一直认为中国航天发展目标对美国的卫星系统构成潜在威胁,卫星系统对于美国在世界上保持军事优势至关重要。这几乎成了美国舆论的共识,也被认为是华盛顿拒绝和中国合作发展国际空间站的主因。
“中国是个强大的大国,是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美国要年轻得多,但同样是个强大的大国。我们无意在这两国之间引发敌意,我们所要做的,应该是消除隔阂,寻求共同点。”格里芬说。
“现在谈任何细节都太早”
格里芬27日在上海再次表示,目前还没有让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建设的计划。他同时确认,双方也没有合作培训宇航员的计划。
“我们所进行的讨论都是非常初期的探讨。我想强调的是,这次的访问只是向一条漫漫长路迈出的第一步,我们不想现在就作出任何预期。但探讨本身进行得非常愉快。”
格里芬表示,他不排除中美未来在航天领域的合作可能,但目前没有任何项目合作计划。“我和孙的确就空间探测、空间碎片研究以及空间数据交换等领域的合作进行了会谈———这些都是非军事、低敏感的领域。不过现在没有细节可以提供,因为讨论还没有进行到那一步。”
格里芬此前曾说,中美商讨建立的中美两国航天局间定期会晤至少一年一次,不过他27日表示,关于会晤级别以及下一次何时会晤,目前都没有敲定。“但至少我希望还能以NASA局长身份再来中国。”格里芬说。
“在这里的所见所闻都让我惊异。我看到了一群能力超凡、兢兢业业、忘我投入到中国航天事业的人。美国的航天项目规模更大,花费也更多;但显然,中国的钱得到了更好的利用。”据官方公布的数字,中国每年斥资5亿美元用于发展航天技术。美国宇航局为2007年提出的预算接近170亿美元。
按照日程安排,格里芬会在下周前往洛杉矶发表一个演讲,并到西班牙的瓦伦西亚出席国际宇航联大会。
:随格里芬访华的“上海女儿”
休斯敦约翰逊航天中心载人飞行项目负责人、63岁的NASA女宇航员香农·卢西德是格里芬的随行人员之一。
格里芬反复强调此次访华是“认识之旅”,但对出生在上海的卢西德来说,更像是“回家看看”。“当我被署长邀请一同前往中国访问的时候,我简直太激动了。这是这么多年来我第一次回来。我的父母就是在上海结婚的。”卢西德满面笑容地说。
和略显严肃的同事们不太一样,身材高大的香农·卢西德更喜欢微笑。27日下午出现在媒体面前的她,身着白色西装搭配鲜艳花马甲,神采奕奕。
卢西德1943年出生在上海,当时她的父母都在中国传教。她一出生就赶上日本侵略军攻入上海,她和父母、叔叔、爷爷、奶奶一起被日军关进闸北集中营。所幸的是,那时候她还很小,伤感的记忆并不多。
1944年初,刚会走路的卢西德被父母抱上了瑞典的“格里斯霍姆”号客轮,辗转回到美国。而战争一结束,四五岁的卢西德又和父母返回了中国。她和后来也在中国出生的弟弟乔和妹妹安先后在上海、南京和安庆生活过。
“每次当我看那些家庭老照片的时候,就会想起一些幼年片段。不过,那些可不全是糟糕的回忆。”卢西德笑着说,“而现在的上海,简直是太令人惊异了。在中国生活的记忆,其实很美好。”
卢西德曾经五上太空,其中最长的那次是1996年在“和平”号空间站上呆了179天。“在6个月的太空生活中,每次飞越中国上空我都想试着看看中国,看看上海。但不幸的是,因为云层或别的什么遮挡,我实际上看不清楚。不过,这本身就挺有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