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s.sohu.com/ccc.gif) |
|
昨日清晨,记者上街时,突然有人递上一张奖券,刮开一看,竟然是个特等奖。记者身边几个市民接到后,中的也是特等奖。“因为国庆节我们公司搞活动,只要你们到中华南路149号东亚大厦二楼电梯口处,任购一套西服,就可以得到音箱、功放机、影碟机等奖品。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这名发奖券的男子很神秘地告诉记者。在奖票上,记者看到分别有一、二、三等奖,但兑奖的条件是:“必须购买西服后,持购物凭证和中奖卡方可领奖。如果顾客没有购买西服,中奖卡无效。”为了搞清楚这个特等大奖幕后的情况,记者在该商场进行了调查。
记者暗访:特等奖券随你要
昨日下午2时许,记者来到东亚大厦二楼。在现场记者看到,衣架上挂着498元至760元不等价格的男式西装。记者粗略数了一下,有14排,“奖品”则整整齐齐地码在角落。五六名工作人员正在忙着给前来兑奖的人卖衣服,然后再给他们搬出“奖品”。不少市民正持奖券在现场选购衣服,销售人员将他们中的音箱、功放包括VCD打开包装箱现场试放。看到记者在看衣服,一名售货员过来问记者是否要买衣服,得到记者的肯定回答后,她便“热情”地给记者介绍西服,并不问记者是否获奖。
大约过了两分钟,一位市民拿着奖券来到这里问是否可以兑奖,记者从他手中接过奖券来看,发现他中的也是“特等奖”。于是记者表示自己也要这种“奖券”,并称如果没有奖券那太吃亏,不买她们的衣服。这名售货员见记者要走,立即上前拉住记者,说她可以给弄个特等奖,记者一行三人表示每人都要两张,共要六张奖券。这时,售货员有些兴奋,想了想说:“可以,但是你们一定要啊,不能耍我,这奖很难弄到的。”
于是记者问:“你们公司怎么设了这么多的特等奖?”
售货员:“我们公司为了开拓贵阳市场,树立品牌形象,使每个消费者都能买到我们的品牌西服,所以我们公司决定把即将投放的巨额广告费拿来赠送给消费者。所以设置了300多个特等奖。”
记者问:“你们公司的名称是什么?”
售货员没有正面回答记者的问题,而是告诉记者:“这样少的钱能得到这样多的东西,不会吃亏的。”
随后,记者在VCD的外包装上,没有找到国内家电生产的“CCC”认证标志,只是机子的正面印着“清华同科”字样,字迹也是模糊不清;西服上也没有任何商标标志,销售热线只是一个手机号!。当记者问一位前来购买西服的消费者为什么要买西服时,他告诉记者:“衣服肯定不值这个价,我是冲着这套音箱才买衣服的!”
中奖者:这是骗局
听到记者和销售人员对话,一位市民扯了一下记者的衣服提醒。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家住三桥的这位陈先生去年也中了这个“奖”,而且还把西服和“奖品”一起买回家了。可是买回去后发现,这西服只穿了几天就皱巴巴的,根本不能穿,而且VCD、功放机放了十多天就坏了,可是他回到买西服的“店”时,承诺包修三个月的“公司”已经人去楼空。等他去找内行人一看,才发现自己“中”来的“特等奖”产品全是劣质产品。朋友告诉他,西服顶多就是90左右,而劣质的VCD、功放机等也就是一两百块钱。陈先生告诉记者,千万不要上了这些人的当。
由于这些人没有挂出任何的经营手续,且卖的都是些质量很差的产品,消费者上当后无法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记者决定向工商部门举报。
记者兵分两路,留下一人守在商场门口,提醒前来“兑奖”的消费者,希望他们谨慎,不要上当受骗。另一记者则去大南工商所举报。
守在这里的记者发现,来买西服兑奖品的人确实不少,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商场就来了五六个人买西服,可是经过记者提醒,都纷纷打消前去购买的念头。有的消费者对此也心生疑问,消费者马先生就认为,商家不会做赔本的买卖,这里一套西服最便宜的是498元,特等奖的奖品(一套音箱+功放或一部多功能相机)就值两三百块钱,这次活动中奖率很高,他所知道的凡拿到宣传单的人全都中奖了,而且大部分是特等奖,若真是赔钱搞活动商家岂不赔大了?
工商查处:无证经营
昨日下午5点,记者把采访的情况向南明工商分局大南工商所进行举报。大南工商所的执法人员来到东亚大厦二楼检查时,发现卖西服的地方没有店名,就在楼梯口以内经营,在被问及是否有营业执照时,卖西服刮奖搭售“家庭影院”的负责人说正在“处理”。而另外一个销售人员说是有浙江公司的执照。执法工商人员要求提供执照时,卖西服的负责人没能提供出来。工商执法人员现场认定,属于无证经营,将立即对销售进行查处,责令销售方立即停止经营活动。并对刮奖销售西服事件进行调查。工商执法人员认为,这样的中奖广告没有工商部门的广告许可证,故意设立特等奖等为诱饵,吸引消费者去购买,属于非法广告,违反了国家规定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张张奖券都能中奖,也是诱导消费者购物,明显违规。具体情况将作近一步调查。
大南工商所的负责人提醒消费者,许多不法商家利用国庆黄金周大做文章,欺诈消费者,消费者购买东西时,一定要认定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并且要看销售方是否有合法的营业执照,一旦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应立即向工商部门举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