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10月2日电(记者来建强)“一封侨批就是一份历史的记录。”70岁的福建省晋江市老人王朱唇抚摸着一张张用塑料纸膜精心压制的侨批动情地说。
王朱唇有20多年的侨批收藏史,收藏有近万份侨批。 侨批,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
晋江有300万乡亲在海外,在王朱唇的眼里,这些侨批不仅是远渡海外的乡亲对国内家眷及亲友进行经济联系的一种凭据,更是在外头辛苦打拼的华侨们亲情、乡情、爱国之情的见证。
在众多侨批里,王朱唇最得之不易的要数“混贴邮票回批总包封”,这是一张同时贴有清朝龙票和英国在香港发行的邮票的侨批总包封纸。王朱唇是费了好大劲才得到的。
1994年6月,王朱唇在杂志上看到这张侨批将要在荷兰一拍卖行拍卖,当时离拍卖只有10天时间,考虑到联系拍卖方,并商定合理的底价,时间很紧。“所以我就写信给拍卖行,希望他们能够充分考虑我们的情况和难处。我甚至也给中国驻荷兰大使馆写了信,想通过他们帮我说情。”最后,拍卖行方面有了回音,但是根据规定必须先支付2万左右的美金。“当时哪来的那么多钱?我东挪西凑才集了一万美金先寄了过去。”王朱唇说,当时他非常担心被别人买走。最后他幸运地买到了这张价值不菲的侨批。
每张侨批都有动人的故事:1928年济南惨案后,全国人民同声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卑劣行径,侨胞们亦同仇敌忾地在侨批上盖下:奉劝诸君要记得,东洋货色买不得。而一张1976年的侨批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之后,侨批业所有制的改变……
虽然年事已高,王朱唇老人仍不想停止对侨批的收集和研究。现在,他每天除了继续编组新的侨批之外,还着手侨批邮史和地方史的研究。最近,他的一部书《图文论侨批》已经脱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