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10月2日电(记者 杨希伟)权威部门的最新研究报告表明,受过度捕捞、水环境恶化、兴建水利工程等因素影响,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出现严重衰退。中国政府正采取措施缓解这种趋势。
长江水利委员会最新完成的《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研究报告》指出,长江流域的370种鱼类(含特有鱼类142种,重要经济鱼类36种),受水域环境污染、过度捕捞和水利工程建设等因素的影响,濒危种类增多,已有20多种鱼类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主要经济鱼类趋于低龄化和小型化;鱼类种群数量减少,一些重要经济鱼类已经不能形成实际产量。
长江珍稀水生动物中,除鲥鱼近年来未捕获到外,被列为国家一或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的中华鲟、白鲟、达氏鲟、白鳍豚、扬子鳄、江豚、胭脂鱼、淞江鲈等均能生存繁衍,但种群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白鳍豚已濒临灭绝。
过度捕捞造成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陈毅德说,长江流域分布着各类渔船2万多艘,专业捕捞渔民5万多人,另有兼业捕捞渔民20多万人,捕捞强度大大超过了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的承受能力,直接造成水生生物资源日益衰退;而电毒炸鱼等非法作业的使用又进一步加剧了衰退的趋势。
目前,长江主要经济鱼类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的种苗产量已由最高年份的300亿尾,下降到目前的4亿尾。近年来,长江捕捞产量已降到10万吨左右,不足最高年份的1/4。
陈毅德说,水域污染导致长江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危害着渔业水域生境。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沿岸仅工业及城市年污水排放量就达142亿吨,占全国的42%以上。过量的排放,在长江形成长达600公里的岸边污染带,长江大部分水域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江段及支流富营养化现象严重,渔业水域污染事故频繁发生,导致水生生物生境被破坏,生物总量减少。
为养护和合理利用长江渔业资源,促进长江渔业可持续发展,经国务院同意,农业部从2003年起在长江流域全面实行禁渔期制度。目前,长江流域的禁渔范围包括云南德钦县以下至长江河口的长江干流,以及汉江、岷江、嘉陵江、乌江、赤水河等一级通江支流和鄱阳湖区、洞庭湖区。这个制度实行四年来,有效地削减了捕捞强度,改善了鱼类生存环境。
与此同时,为保护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恢复渔业资源,农业部及长江沿线各地渔业主管部门已累计向长江及主要湖泊投放各种水生动物原种苗种5亿尾左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不断下降的趋势。大规模放流的包括“四大家鱼”等主要经济鱼类原种和中华鲟、大鲵、胭脂鱼等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另外,中国正在编制实施《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规划》,将为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