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曹桂平拿着一封封关心他们兄弟的信件,一脸笑容。
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年恰好国庆中秋双节同至,曾经同是身患重症的少年,曾经都在广州经历了从不幸人变为幸运儿的奇遇,宁夏绝症少年夏玉坤和同时患上尿毒症的湖南曹氏生死两兄弟,在节日之际,通过本报向一直关心着他们的广州人再一次说声:谢谢!
文/记者雷坤、卢文洁
小玉坤:
回宁夏后长高26厘米
从今年5月10日告别广州返回宁夏老家,夏玉坤离开广州市民的视线已接近半年,这个不幸的孩子现在还好吗?接受脑瘤手术回家后又恢复得如何?昨日,电话里传来了小玉坤高兴的声音:“我哪里都好,还长高了呢,妈妈说我都到她的鼻子那了!”除了“通报”他已经在半年内由1.2米长到1.46米这个喜讯外,小玉坤还一再给广州的叔叔阿姨道节日好。
尽管如此,小玉坤已经不可能再和同龄孩子一起去上学。脑袋中的小肿瘤还会继续生长,他现在也还没完全从手术中恢复过来,手发抖,没法写字。平时父母到地里干活,弟弟上学,小玉坤就一个人呆在家里。有时扫扫地,抹桌子,重的家务活也没法干。家里养了两只狗和一只猫,觉得闷的时候,小玉坤就和猫狗一起玩,把它们当好朋友。
听到小玉坤开朗的声音,记者开心之余又觉得心酸。他父母说,其实孩子回到家,起初还不是太好,走路一摇一晃,说话词不达意。到当地医院再检查,医生说脑部大肿瘤切除手术虽然成功,但手术后可能产生脑积水,压迫到神经影响说话和行动能力,需要再做一个引流术。一个多月前,小玉坤再次进医院。尽管是小手术,加上手术排期前后也花费了近一个月。9月25日,小玉坤才从当地医院出院。手术后小玉坤的语言和行为能力大大提升,逻辑思维清楚,表达能力渐佳,渐渐接近一个正常人。
小玉坤的遭遇经过本报宣传报道,在全国不少地方也引起关注。中科院一名研究中医的研究员获悉情况后,主动联系到小玉坤家属,表示可以介绍孩子到山西一家医院接受免费的中医治疗。小玉坤父母已经想好计划,没有其他办法的话,让孩子去试试中医也不错,毕竟他脑袋中还有不少小肿瘤。
曹氏兄弟:
哥勤学手艺弟做饭煲汤
兄弟俩同患尿毒症,但一家人东挪西凑,借来的救命钱只够为一人换肾,面临生死抉择,15岁的弟弟决定踏上返乡的路途。后通过本报报道,广州市民踊跃捐款,终于使弟弟获得了重生。
如今,换肾之后的曹平和曹桂平都恢复得很好,除了每月一次到医院定期复诊、每天必须吃抗排斥的药物,他们已和其他年轻人没什么区别。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的陈业辉博士告诉记者,在最近的一次检查中,哥俩各项指标都很不错。只要坚持随访,并不会影响他们以后的结婚生子。
18岁的哥哥曹平现在正在理发店当学徒,顺利的话,一年之后他就是这家店的理发师了。16岁的弟弟曹桂平还没找到工作,暂时承担起了一家人的一日三餐,买菜、做饭、煲汤。每天中午和傍晚,懂事的弟弟会给哥哥送两趟饭。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热心帮助下,他们的父亲老曹现在医院停车场工作,母亲丁姨当起了医院的清洁工。
目前,老曹夫妻俩的收入加起来大约是每月1600元,虽然生活还是紧巴巴的。但是对于现状,一家人都觉得比较满意。老曹告诉记者:“我们租的房子,本来租金要四五百元的,但是房东知道了我们的事情,每个月只收260元。”曹平学理发手艺是要交学费的,但理发店的师傅知道这个小伙子原来竟是上过报纸的曹氏兄弟后,理发店马上决定免去他的学费,并破例以后给学徒期的他每月200元生活费。
在曹家唯一的小柜子中,整整齐齐地放着从全国各地寄来的书信,那是一家人宝贵的财富。一位落款“吴修一”的85岁的老人,自己正在广州另一间医院住院,但他从病榻上给曹氏兄弟寄了4000元钱过来。在一封来自芳村的信上,记者看到,落款写着“心疼你的姐姐们”,一封来自南海的信上,落款为“一间商标厂的一群打工者”。
老曹说,在曹氏兄弟住院期间,有一个70多岁的阿婆经常给他们送上自己煲的汤,兄弟俩出院后,阿婆还找过老曹几次,询问他们的病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