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般情况下,通体透明的桃花水母和水混为一体不易拍摄,但一经光线照射,游动的桃花水母瞬间展露迷人身姿。 在广州花都区芙蓉嶂白沙田水库,想看到“漂亮怪物”桃花水母,需要耐心等待。
文\图 本报记者黄丹彤
“春来桃花水,中有桃花鱼。浅白深红画不如,是花是鱼两不知。”一首古代诗人的杰作让无数后人浮想联翩,可却鲜有人能一睹“桃花鱼”芳容。本报记者历经一周的耐心等待和跟踪,终于有幸看到古人文中描述到的“桃花鱼”飘悠水面的风采。昨天上午9时12分,一种模样酷似桃花、游动极像飘忽降落伞的淡水水母终于再次出现,现身广州花都区芙蓉嶂海拔不到百米的白沙田水库,经被本报特邀到现场观察的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昆虫学系教授童晓立取样鉴定确认,这一体态袖珍、时隐时现、神出鬼没的透明水生动物就是“水中活化石”桃花水母,一种与大熊猫、野马同等珍稀的世界最高级别的极度濒危(极危)生物。
获悉广州发现桃花水母,中国淡水水母研究专家、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和振武表示极大的振奋和关注,他建议有关部门立即对发现现场给予必要保护。和振武透露,广州最早有关桃花水母的记载,是1936年一位叫做梁玉可的先生在当年《世界生物学》杂志上的记述;1940年,一位叫H.T.CHEN的人在香港《博物学》杂志上刊文也提到广州梅花村发现桃花水母。可惜两次文字记载都很简单,至今也没有人留下广州桃花水母的标本。
钓鱼客:
水库惊现“漂亮怪物”
最早发现白沙田水库“漂亮怪物”的雷先生向记者描述了当时情景:9月25日,他一人来到离家18公里的芙蓉嶂白沙田水库钓鱼,白沙田水库是个饮用水库,面积将近1.8万平方米,供应周围芙蓉嶂旅游度假区的饮食用水。那天天气特别凉爽,中午时分阳光直射水面,没有风的水面出奇平静,水质清澈见底。突然间一簇一簇硬币大小的白点慢慢从水底显露出水面并漂向岸边,一张一翕,游动自如,略数一下起码有数千只。仔细端详,它们俯视形态酷似花朵,体态晶莹透明;侧看更像一个个正在空中顺风飘动的降落伞,柔软如绸,伞体不停地收缩与舒张,将伞腔内的水压出体外,借此朝相反的方向缓慢游动。出于极大的好奇,他马上用细渔网打捞了两只放回家里养在金鱼缸,并每两三天就到水库原地取回水给换上。因为“怪物”形状可爱,经常吸引周围邻居小孩前来观赏。雷先生说,发现“怪物”后,他特别留意附近几个水库,却没有发现其他水库有这种动物。
随行教授:
“怪物”是珍稀桃花水母
9月28日,在雷先生家,记者看到这两只养在鱼缸的“漂亮怪物”。它们不怕人影和声音,不时张着“小伞”上下浮动。透明身体上花瓣似的纹路清晰可见,身体外围还长着纤细触角,大约1厘米长。从水面上看,更像两朵飘荡在水里的桃花。根据其形态特征,应邀同往的华南农业大学昆虫学系教授童晓立经鉴定确认,这两只“怪物”,就是珍稀的“水中活化石”桃花水母。当天中午,记者一行在海拔不到百米的芙蓉嶂白沙田水库守候到天黑,却不见桃花水母踪影。直到昨天9时12分,记者经过多天跟踪观察,终于目睹了数百只桃花水母浮出水面的难觅奇观:数百只桃花水母通体透明、扭着舞姿楚楚动人缓缓出现,引起了不少游客围观和惊叹。
根据童晓立教授研究确定,出现在花都区白沙田水库的淡水水母属于桃花水母属(Craspedacusta),同时,美国IndianaUniversityofPennsylvania淡水水母专家Peard教授见到本报记者拍摄的照片后,根据水母的形态初步认为,该品种很像索氏桃花水母。
山上乌石蜂场蜂农黄记全老人告诉记者,他在附近养蜂已有10多年了,去年也是天气即将转冷季节,他发现白沙田水库第一次出现这种水生动物,密密麻麻有上万只。他当时用细渔网打捞起来,可一捞出水面就皱成一团,黏黏糊糊的像一团鼻涕,什么也看不到了。当时不少游客还用渔网捞回家喂金鱼。今年9月份开始,这种东西再次出现,但数量比去年少得多。据黄记全观察,小家伙们喜欢阳光,多数在水面平静无风的中午出现,而且喜欢呆在水库边缘背风地方。
身世之谜:
休眠体通过水生物传播
“桃花水母”绝迹几十年后,为什么突然出现在芙蓉嶂白沙田水库?童晓立解释,桃花水母总是昙花般出现,这与它们的生殖规律有关。通常人们见到的是成熟的伞状水母体,而水母大部分时间是以螅状体的形式生活于水中。螅状体很小,附在水下腐败植物、岩石和树桩等物体上。螅状体表有黏液,常附着一些碎屑,把身体部分遮盖起来,不易被发现。而且,在恶劣条件下,螅状体收缩,分泌一层坚硬的保护膜把身体包起来,成为休眠体。休眠体可以通过水生植物或动物、鸟足或人为携带等因素到处传播。当遇到合适的环境条件,休眠体又可以发育成为螅状体,螅状体通过无性繁殖方式产生水母体。
最早记载:
明万历37年已有“桃花鱼”
昨天,记者联系到中国淡水水母研究专家、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和振武,“广州能有桃花水母生存环境,说明发现地水质十分优质,当地应该立即采取措施将周边环境保护起来。”和振武对广州出现桃花水母表示极大的关注和兴奋。他透露,广州最早有关桃花水母记载,始于1936年,梁玉可先生在当年《世界生物学》杂志上提到过;1940年,一位叫做H.T.CHEN的人在香港《博物学》杂志上刊文也提到广州梅花村发现桃花水母。可惜两次文字记载都很简单,没有更多细节。
“一直到今天都没有人留下广州桃花水母的标本。”和振武语音流露出些许遗憾,他表示由于桃花水母经常“神出鬼没”,等到合适的采集标本季节,他将赶赴广州现场取样调查。
据和振武考证,远在明万历37年(1609年),《归州志》中就有“桃花鱼”一说,这是世界上桃花水母最早记录。史料记载中中国对桃花水母的认识远比欧美各国早270多年。和振武介绍,研究桃花水母,对于探索生命的发展史、动物胚胎演化史以及桃花水母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科学价值。
生存环境:
水质污染致部分品种灭绝
和振武称,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桃花水母有11种,其中有9种分布在中国,遗憾的是由于生存水体的水质被污染,自然环境遭破坏,目前能采集到桃花水母的地方只剩下两三处,9种桃花水母中,宜昌桃花水母和信阳桃花水母因其生存地被淹而灭绝;秭归桃花水母和短手桃花水母被国家列入极危物种;杭州桃花水母、乐山桃花水母、四川桃花水母、中华桃花水母和楚雄桃花水母被国家列入濒危级物种。
和振武指出,如能早日研究出桃花水母生活史,在水族馆公开展现,将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桃花水母
又称“桃花鱼”,是一种濒临绝迹的无脊椎动物,全球唯一生活于淡水水体的水母物种,距今已有几亿年以上的历史,出现时间比恐龙要早几亿年。在多细胞生物中处在最低等、最原始阶段,其生命周期只有不到2个月,被称为生物进化中的“活化石”。一般直径最大不超过20多毫米。由于其对生存环境有极高的要求,水中不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活体又极难制成标本,所以,被国家列为世界最高级别的“极危生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