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10月2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政高到辽中县和苏家屯区就经济区和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考察,并送去对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节日问候。陈政高指出,我市经济区和新农村建设已经形成了清晰的思路,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具备了基本的条件,关键是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结合沈阳的实际,坚持产业发展和环境改善两手抓,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形成努力拼搏、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使沈阳的经济区和新农村建设迈出更大的步伐。
陈政高在辽中县考察了刘二堡镇皮家堡村绿色棚菜基地、冷子堡镇珍珠养殖基地、貂貉养殖经济区肖寨门镇生产基地;在苏家屯区考察了永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葡萄经济区规划建设情况。在两个县区,陈政高分别组织召开座谈会,听取了经济区建设的情况汇报,与市有关领导及市直有关部门同志和县区、乡镇的负责人,共同就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建好经济区工作进行了深入座谈讨论,并研究解决经济区发展中基础设施和市场建设等具体问题。陈政高对辽中县和苏家屯区经济区建设取得的进展和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两个县区的经济区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蓬勃发展之势,干部的精神状态非常好,在短时间内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十分难得。
皮家堡村把冷、暖棚生产确定为“一村一业”的主导产业,到目前已累计建成500亩连片小区6个,暖棚800个,2005年全村实现人均纯收入8500元,该村规划今后3年再建2700个暖棚,到2010年底再建钢材结构暖棚600个,将成为暖棚生产专业大村。肖寨门镇现有养貂貉小区面积1000亩,全镇12个村从事养貂貉户400户,养殖量达到30万只,预计在3年内达到200万只,形成“一乡一业”。永乐乡葡萄基地在全国打出了品牌,已发展温室大棚7600栋,产品不但占领了全国20余座城市的市场,而且还出口俄罗斯,深受消费者青睐,预计该乡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8080万元,到2007年计划建设葡萄温室大棚1万栋,带动农户4020户,仅此一项全乡人均收入将达8000元以上。
陈政高指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要求,我们要突出抓好两大问题: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环境改善。抓产业发展,就是发展“一村一业”、“一乡一业”、“多乡一业”乃至“一县一业”,通过发展主导产业形成经济区。经济区建设最终要形成新的生产力,形成新的项目,要让农民在经济区建设中发挥作用、施展才华,在新产业发展中尽快富裕起来,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抓环境改善,就是要集中力量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农村的环境质量。一是要大力植树。今秋、今冬和明春农村要打一场植树攻坚战,要全市总动员,把这项工作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党员和团员要带头,各个村都要行动起来,绿化家园,建设绿色村庄。要用一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任务,让沈阳农村的一座座村庄掩映在绿树当中。二是建设好村屯道路。要搞好总体规划,逐年实施推进。道路建设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和标准,在实现了村村通油路之后,还要在村庄内形成黑色路面的路网。三是搞好农村的垃圾粪便处理。要实行市场化运作,引进专业公司来收集垃圾粪便,经过加工处理成为农家肥,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这项一举多得的事情要尽快取得突破。
陈政高要求,搞好经济区和新农村建设,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只靠自身力量的积累,无法实现经济区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在经济区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把对外开放作为第一战略,善于借助外国资本、外地资本和外来技术以及人才,特别是要注意引进外地的“龙头”企业、中介企业。搞好对内对外开放,不仅可以利用外来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同时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使农民普遍受益。在目前的形势下,各级干部必须学会亲自抓开放、抓项目,不会抓开放和招商引资,就抓不好经济区和新农村建设,就不是称职的干部。
陈政高强调,搞好经济区和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在于各级领导干部努力拼搏。市委对乡镇和村干部非常重视,基本解决了村级党组织和乡镇班子以及机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各乡镇完全可以轻装上阵,大家一定要努力拼搏,真抓实干。年底,要对各区县(市)、乡镇和村的工作情况进行一次集中督察。对于干得好的干部,市里将予以奖励和使用;对那些到年底还没有打算、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没有作为的乡镇领导班子,必须下决心调整。目前我市经济区和新农村建设已经形成了清晰的思路、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具备了基本的条件,我们完全可以迈出更大的发展步伐。各区县(市)和乡镇的干部们走到领导岗位上很不容易,又恰逢沈阳面临难得的机遇,大家一定要努力拼搏,一定要对得起历史、对得起百姓、对得起自己,在经济区和新农村建设中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抓住三到五年的发展机遇期,把沈阳的农村工作搞上去。陈政高希望辽中县和苏家屯区在取得良好开端的基础上,在经济区和新农村建设上继续迈出更大步伐,为沈阳的振兴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市领导苏宏章、初立生、顾春明、李宝权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考察。(刘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