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记者从铜川市环保局获悉,随着本月初铜川210国道两侧的新疆水泥厂两台立窑和西北耐火材料厂1台立窑这3台年粉尘排放量3300吨机立窑生产线的关停拆除,铜川整治水泥等环境污染取得阶段性成果,市区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和省政府下达的目标。
整治污染重点 重塑对外形象
1993年,因环境污染严重,铜川曾被中央媒体曝光为“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吃饭捂着碗,走路眯着眼”是外界对川口地区粉尘污染的形象比喻。2003年水泥粉尘排放量和废气排放量分别占全市排放总量的97%和69%,市区大气环境质量主要指标总浮颗粒物、二氧化硫、自然降尘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其中,川口地区水泥企业污染年排放粉尘占全市的30%。
水泥粉尘污染,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损害了铜川乃至陕西的对外形象。2003年铜川出台《铜川市水泥企业污染治理规划》和《实施方案》,对7条生产线实行停产治理,4台环保设施推倒重建,10台环保设施限期整治,强制拆除已关闭的新兴水泥厂等6个小水泥企业生产设施。控制了环境污染。2004年,省委书记李建国在铜川调研时作出“省市统筹、限期改造、兼并重组、坚决关停”的指示,省政府印发《铜川水泥企业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提出用3—5年时间基本解决铜川水泥企业的排污超标问题。同时,采取每拆除一台机立窑,省上补助200万元的激励政策。铜川将210国道沿线水泥企业粉尘污染作为治理重点,年底关闭和拆除川口地区4家水泥企业的9条立窑生产线,年减少粉尘1.35万吨。去年,铜川对210国道沿线经多次限期治理仍未达标的宇城水泥厂等8个企业共12条生产线,实行停产治理,对部分污染物排放不合格的3家企业实行挂牌督办,今年又完成3台机立窑拆除,使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上年增加15天,川口地区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全民众志成城 禁止烟煤污染
烟尘污染是造成铜川大气环境质量低下的另一个主要原因。铜川工业和民用燃煤窑炉及饮食行业年耗煤11.6万吨,且大多为直接燃烧,造成典型的煤烟型大气污染,被国家列为二氧化硫控制区。大量地燃用烟煤使铜川每年冬春季成为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最差的时段。从1999年7月起,铜川全面实施城市煤烟污染治理工程。在老市区建设改煤区,在新区建设无煤区,规定区域内的所有行政工业单位和居民禁止燃用烟煤,全市各部门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通过拆煤棚、封烟道、禁烟煤、换燃料、堵煤源、清存煤等一系列措施,累计拆除煤棚1.3万余个,封堵烟道6100多条,清理存煤10万多吨。通过治理改造燃煤锅炉,对大吨位压力锅炉加装高效脱硫除尘设施,对常压锅炉推广煤气锅炉或用煤气发生器进行改造,保证达标排放。在有条件的社区、单位实行联片集中供热,减少烟尘排放。去年,铜川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分别比2000年下降68.5%和83%。空气质量二级和二级以上标准天数达229天,截至今年8月底达到180天。
保护饮用水源 治理矿山生态
铜川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分别是全国和全省的1/9和1/5,主要饮用水源地在沮河上游饮用水源保护区、柳湾饮用水源地和宜君县西河水库保护区等,因此,保护饮用水源安全,重点在于对造纸、酿造、果汁等行业环境的监管。1997年,铜川先后编制和印发了《铜川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铜川市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将漆、沮两河沿岸和城市饮用水水源上游主要排放废水工业污染源全部列入限期治理工程;把涉及沮河上游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的11项任务分解落实给环保、水务、建设等9个部门和单位,形成地方政府负责、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各部门齐抓共管、排污企业负责治理的“大环保”格局。
去年,铜川对漆水河水源区内的丰禾制药原料公司实行关停搬迁;取缔9个小煤场;对自备水源进行了整顿;关闭生产能力在3.4万吨以下化学制浆造纸和2万吨以下的利用废纸造纸企业,并在投资50多万元为沮河、漆水河沿岸重点企业安装25套远距离流量在线监测装置基础上,又投资40万元建设崔家沟和下石节煤矿污水排放浓度在线监测装置。目前沮河等水源水水质均达到国家地表水二类标准,各供水单位出厂水质均达到国家生活饮用卫生标准。
铜川是因煤等资源而兴的资源型城市,是我省重要的建材基地。铜川计划用5年时间投资2172万元,对废弃的石灰石矿山环境进行治理,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已治理川口地区环境最恶劣、影响最大的8个废弃石灰石矿山计180亩土地的环境,使210国道川口段两侧环境得到明显改观,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生态资源城市将指日可待。
(本报记者 安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