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北洋大臣李鸿章1865年向慈禧递上的“可行性报告”,就是如今橱窗里那卷泛黄的奏折,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也由此开始,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因此而生。
在江南造船博物馆里我们可以看到上个世纪老船坞的身影,锈迹斑驳的老厂房门牌和舷窗下挂着的橘色救生圈,这是上海唯一一所跨越三个世纪的行业博物馆。
陆老先生解放初期曾是江南造船厂的一名材料员,谈到这个记录了三个世纪工业发展的地方,老人不禁勾起了对历史往事的回忆。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是清政府的江南制造总局,1867年从虹口租界迁至黄浦江畔的高昌庙现址,逐渐发展成为远东地区赫赫有名的江南造船厂。由于清朝晚期积贫积弱,发展机械制造业要从一张白纸上做起,“江南”也创造了数不清的“第一”:中国第一尊后膛钢炮、第一炉钢、第一磅无烟火药、第一艘木壳明轮兵船“惠吉”
号……1918年中国最早的万吨轮“官府号”
也是从这里下水,学界评价它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一点也不为过。博物馆1800平方米展厅分上下两层,通过459张图片、77件实物、21件船模、2件大型电动模型和3个液晶显示器等实物和文字,形象地演绎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建立至今141年来走过的历程,展示了众多的“第一”,从而勾勒出一幅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画卷。
博物馆内还藏有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的模型,这一12000吨的巨无霸有几层楼高,自1962年6月矗立在上海重型机器厂后一直服役至今。要知道,这种特大型设备在那个年代没几个国家能建造。新中国工人发挥“蚂蚁啃骨头”精神,让全世界为之震惊。
为了让造船博物馆能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馆内设置了观众参与的互动设施,运用多媒体展示手段,让本来稍显艰涩的船舶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展厅内有一个巨大模拟潜水艇船舱,坐在其中仿佛置身于潜入深海中的船舱,可以用潜望镜观看海面和鱼雷发射的精彩过程。
还有一台“虚拟造船”液晶屏,观众通过屏幕点击参与,在短时间内了解到从船舶设计到材料切割、从内场分段到下水和船坞涂装的整个造船流程。当然,船最后造成还是失败,要看操纵者的智慧了。
参观线路:历史馆-民船馆-军船馆-重工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