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学与发展网络】
湿地掩盖了中国在气候变化中日渐增加的作用
2006年9月28日甲烷这种能造成强烈温室效应的气体的大气浓度程度曾经在1999年有所下降,但是《自然》杂志9月28日刚刚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它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重新上升。该项研究的作者们表示,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可能对甲烷排放的增加负有责任,而且这种甲烷排放上升的倾向可能被同期湿地的甲烷自然排放量的下降所掩盖。
甲烷是第二重要的温室气体,仅次于二氧化碳。尽管甲烷的排放量比二氧化碳少得多,但是1个甲烷分子储存的热量超过1个二氧化碳分子的21倍。科学家详细地记录下了甲烷大气浓度增加率,它每年都有大幅度的变化,但是科学家们对其原因缺乏细致了解。
如今,法国气候学家Philippe Bousquet领导的一个研究组把甲烷在大气中的运输过程的计算机模拟与20年来追踪这种气体的全球来源的大气测量结合了起来。他们发现,每年甲烷大气浓度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湿地在干旱和潮湿季节的甲烷自然排放存在涨落。
这项研究表明,在上个世纪90年代,甲烷在大气中的浓度增加得不那么剧烈,这部分上是由于湿地干涸。然而,造成最近甲烷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则是人类活动所排放的甲烷减少,例如,人们可以通过捕获从垃圾填埋场释放的甲烷,并把它用于发电,从而减少甲烷排放。
但是本项研究的作者们警告说,我们不应该对此太过乐观。他们证明了实际上1999年以来的持续干旱已经减少了来自湿地的甲烷排放,而这种情况掩盖了工业甲烷排放的增加,特别是在亚洲北部地区。
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1年的估计,湿地排放了全球大约三分之一的甲烷。
自从2003年以来,人类排放已经回归到1990年的水平。这些作者们写道:“这些可能反映了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这个科研组中的一位科学家,澳大利亚英联邦科研组织(CSIRO)海洋与大气研究所的Paul Steele指出,“如果1999年以来不是[湿地排放的甲烷在减少],大气中的甲烷含量极有可能会继续增加。”
该科研组警告说,如果湿地排放甲烷的数量恢复到上个世纪90年代的水平,整个大气中的甲烷含量可能重新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