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这将成为婚庆行业的一句招牌口号。空中婚礼、水上婚礼、地铁婚礼……这些创意频出的新人婚礼,如影视作品那般绚烂夺目。婚姻庆典,正在形成一个需要智慧与灵感的创意产业。 对婚礼主持人来说,仅仅依靠传统的插科打诨,无法适应婚庆日趋产业化的现状。优秀婚礼司仪,还有一个正规的职业称呼——婚庆策划人。今年“十一”黄金周,逢双年,又逢双节,是结婚的好日子。在此期间,我市约有1.5万对新人结婚。昨天,记者在婚礼现场采访了部分司仪,让更多的人分享这个“制造快乐和记忆”的群体的独特魅力。
婚庆行业进入策划时代
船海,就是这样一位婚庆策划人。他有很多头衔:首届中国婚庆主持人大赛总决赛评委、第二届中国婚庆主持人大赛副主任评委、中国婚庆主持人俱乐部南京分会会长……同时,他还经营着一家婚庆礼仪公司。记者见到船海时,他略显疲惫。从上月30日至10月7日,他每晚主持一场婚礼。船海说,连续高强度的司仪工作,需要足够的体力支撑。只有这样,才能每场都保持最佳的主持状态。据悉,有一些婚庆司仪曾因劳累过度,不得不采取针灸等方式医治嗓子。从正式入行至今,船海主持的婚礼已超过千场。有不少婚典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如2003年的“黄包车婚礼”、去年的“地铁婚礼”、“火车站婚礼”,以及在南通主持的“集体热气球空中婚礼”等。这些婚礼都因新颖浪漫,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巧妙的策划,是船海在婚庆界得以扬名的关键。他对自己去年策划主持的“火车站婚礼”,颇为得意。一对异地工作的情侣,恋爱期间每周都要乘火车相会。多年的“恋爱双城记”,让他们积攒了厚厚一叠火车票。船海没有辜负这么美丽的爱情素材。他把这对新人的婚礼,设置在刚启用不久的南京新火车站。车站为现场,车票当信物,旅客作见证——这样的婚典创意,堪与韩剧演绎的浪漫媲美。我市另外一些优秀的婚庆司仪,也有自己独特的策划意识。在高超的策划包装下,婚礼不再只有吃吃喝喝,更有对爱情的真情流露。船海对记者表示,新人们越来越追求婚礼的独特与新颖。能否找到最适合他们的婚礼式,成为评判一名婚庆司仪优劣的标准。可以说,现在的婚庆行业已进入策划时代。
婚庆“名嘴”司仪年薪几何?
我市婚庆行业,经历了15年的发展历程。在人们的印象里,出现“婚庆司仪”这一带有职业色彩的概念,是在1991年左右。也就是在婚礼上说个开场白,串串词。报酬很低,只有几十元红包。据说,当时农村结婚的,100%不会找司仪;市区的也不会超过10%。如今业内颇知名的船海和海岛等,都是在那个时代投身这一行业。船海原名叫术传海,海岛原名叫钱江海。也许是巧合,此后我市不少婚庆司仪的别名中,都带上了“海”字。1996年,我市出现了首家职业婚庆公司。但婚庆形式依旧单一。司仪的单场报酬在100元左右。当时,还有很多人对婚庆司仪的工作感到陌生,常与“婚介”发生混淆。到2000年以后,婚庆行业迎来了迅速发展期。“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新人们增强了对婚礼的期望值,希望有婚庆司仪来渲染现场的喜庆气氛。”船海估计,请司仪主持的婚礼,每年增幅达10%。今年更有80%的婚礼会请司仪参加。而随着婚庆行业的发展,新人们对司仪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说开场白,到要求会说学逗唱,再到要求有组织互动能力,直至现在要求有策划个性婚礼的功底……婚庆司仪的能力在提高,其价码也在水涨船高。记者了解到,我市高端婚庆司仪的出场费为1800元到2000元;中间力量在800元到1200元;刚出道的则为400元左右。婚庆行业的火爆,让众多有表演天赋的人加入其中。目前,我市已有专职婚庆司仪500多人,兼职司仪达500多人。那么,一名优秀婚庆司仪的年收入到底是多少?众多司仪回避了这个问题。但记者了解到,我市高端婚庆司仪一般每年只接80个左右的婚礼。以2000元一场计算,收入达16万元;而优秀的中间力量,最多的一年可接200场婚礼。以一场1000元计算,年收入可达20万元。婚庆司仪们对记者的这一测算结果不置可否。他们表示:“这个行业竞争压力很大,淘汰率很高。拿高薪的毕竟只是极少数。”
婚礼司仪已成为正式职业
婚姻庆典正在形成一个产业。从婚礼场地、婚礼布置再到婚礼用品,每一环节都能产生不菲的婚庆经济。作为婚姻庆典的统筹人物,婚礼司仪的作用日趋关键。从去年起,国家劳动部已正式将婚礼司仪列入职业类别。由于婚礼司仪的入业门槛较低,难免鱼龙混杂。婚庆主持人队伍良莠不齐,主持水平有很大差距,婚礼上新人遭遇“黄段子”尴尬、主持人临时爽约的事情时有发生。为此,我市婚庆业界正在不断沟通整合,力图尽快规范这个市场。2004年,中国婚庆主持人俱乐部南京分会成立。到目前为止,已有会员30多人。加入这个行业协会有一定要求。即必须有一年以上的从业经验;主持50场以上的婚礼庆典;此前没有受到过婚庆服务的投诉。此外,还要经过礼仪婚俗方面的考核。据悉,这些会员定期会进行交流。“我们希望,婚礼庆典业能不断创新和拓展,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兴行业。”船海对记者说。南京日报记者 殷骏 许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