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期间来上海的海内外游客喜欢“吃什么”,是沪上食品业各路掌门人最关心的信息。因为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预计将有7000万人次前来参观,这么多人“吃什么”和“如何吃好”,已成为上海食品业共同关注的热点。
今年国庆节期间举办的“光明食品节”,让旗下所有新老食品一齐登场,就是要比拼一下市场接受程度。其实这个黄金周里申城老牌食品企业都没闲着,有的筹划拍摄卡通片借文化“出海”,有的计划开展世博食品创意设计大赛,从食物材料到包装设计向全社会广征妙计。或许不少游客已觉得上海今年“好吃的”特别多,因为沪上食品业的世博“序曲”悄然奏响。
快餐食品有望唱主角
世博会能否“催生”出上海食品业“新面孔”?食品专家赵光鳌对此比较乐观,他估计几分钟内就能出炉的快餐食品能抢得先机。毕竟,世博会每天将有30万外来参观者,每日食品需求量达300吨,这些来客全部上餐馆不大可能,午餐大多会选择“快餐式食品”。如微波炉转二三分钟就能食用的方便米饭,可能比较受内地游客的喜欢;而披萨、汉堡包、三明治等快餐食品,估计欧美游客比较喜欢。
这么大的客流是上海名点小吃展示自身的绝佳机会,南翔小笼、生煎、小粽子、素菜包等都有可能成为游客午间“正餐”,因此要尽量形成工业化生产并打响品牌。也有专家建议将一些有特色的上海名点,集中在一个“上海十三香”真空包装礼盒中,让游客品尝之后还能带几包礼品回家享用。
“大白兔”学学“米老鼠”
上海有个中国驰名商标“大白兔”,这只可爱的兔子为何不能成为卡通片的主角,借助文化传播的魅力吸引各国小朋友的注意力?上海工业发展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董锡健认为,世博会将给许多上海老名牌带来发展机会,但这些老牌子需要新创意,要引入国际元素激活民族品牌。光明、冠生园等食品业知名品牌应率先启动“世博攻略”,创新设计一批“世博版”的食品包装,做足“上海味道”成为另一张甜美的上海城市名片。像“大白兔”这种可爱和谐的上海老品牌形象,产品远销50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售60亿元,是全世界奶糖累计销售额最多的单品,但这还远远不够。今后,还需好好向国外的“米老鼠”学习,不仅要做工业品牌,更要成为文化品牌。“大白兔”下一步新行动计划,就要争取成为世博会动漫吉祥物之一,这样就能更快为世界各地游客接受。
食品安全体系受考验
世博会既给上海食品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也将是重大的挑战。急剧增加的客流,将挑战上海食品供应和安全体系,而上海食品业越过这道关后,今后发展肯定会越来越顺。目前,上海人每年吃掉农产品1000万吨,其中50%来自兄弟省市,另有5%来自国外,对外依赖度较高。全市5000多家食品生产企业中,80%为中小企业,建设与世博会要求相适应的食品安全体系已刻不容缓。
时下,上海正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着手制定食品安全监管暂行办法,根据世博会举办要求制定以食品召回制、责任追究制等为主要内容的规范性文件,提高进入世博食品市场的门槛。此外,还将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系统,加强食品基地建设并做好源头管理,全面提升上海食品的“安全系数”。
本报记者 秦武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