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友梅院士(右一)和同事一起研究工作。
普载到重载、常速到高速、交直传动到交流传动、进口到出口,新中国成立后短短几十年,我国电力机车经历四次历史性跨越,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高速研究所所长的刘友梅是参与和决策者,也是开拓者和奠基人。
45年前,刘友梅从上海交通大学电力机车专业毕业来到株洲电力机车厂,那时援华专家突然撤离,使处于起步点的中国电力机车研发陷入瘫痪。
刘友梅临危受命,出任总体设计师,通过对韶山1型电力牵引技术三次创新,使我国第一代电力机车实现定型,开启中国电力机车自主创新之路。随后,他先后主持并组织了我国第二、第三代电力机车研发,使我国相控无级调压电力牵引技术装备实现标准化、系列化、型谱化。
进入21世纪,刘友梅及其团队取得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2000年,我国首列时速200公里的交流传动动力车“蓝箭”号诞生,填补国内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空白;2001年9月,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交流传动客运电力机车“奥星”号问世,实现自主交流传动技术零的突破。此外,由他任总设计师的我国首列“中华之星”270公里/小时高速列车研制成功,在秦沈客运专线高速试验中创造321.5公里/小时的“中国铁路第一速”,标志我国高速列车自主开发进入国际高新技术领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