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的中秋节,月亮似乎格外的圆,国人过节的心情也好了很多。这可能是缘于这样一则消息,中秋节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尽管此举表达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却仍容易让人联想到韩国成功将“端午祭”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而令国人扼腕不已。还有一则消息同样值得国人关注,据悉,韩国在成功申报“端午祭”之后,正在准备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韩医一旦申遗成功,对中医到底有多大的影响,目前还不得而知。但一个民族自己的文化遗产,却沦落到被别人更名改姓申报世界遗产,终究不是件高兴的事。或许正是有鉴于此,我国民俗专家、中国民协副主席白庚胜建议,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应优先边疆和共存文化。
从整个人类来看,文化是多样性发展的,每一个民族都对世界文化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基于友谊的人类文化互相交流正是推进世界文化多元发展和共存的重要因素。具体涉及到文化遗产,在起源上就只能是历史形成的,历史上属于谁,应该是很清楚和明确的。而随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往往为全世界所共同拥有,并多少程度不一地被同化,这反倒表明该文化遗产的强大影响力和渗透力。中医的发展就是如此。
起源于中国的中医传到周边国家已有很长历史,但发展到今天,中医形成了“中国原产、韩国开花、日本结果、欧美收获”的格局,就很值得深思。细究起来,无论是日本推出的“汉方药”,还是韩国制出的“韩药”,其实质都离不开中医的药理和配方。如今,韩国将“韩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委实让人不解:为何我们非要等到别人来抢注了才知道要保护自己的国粹?为何我们在“申遗”上就频频落后韩国半拍?
事实上,我们并非像民俗专家白庚胜所说,在韩国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之际,才开始重视中医的申遗。早在200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开始酝酿中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持沟通。但问题是,我们的“申遗”要不就是总停留在“喊口号”阶段,要不就是赋予其过多的经济利益在内,而根本上忽视了文化遗产的真正文化价值和底蕴。拿端午节来说,其实韩国在“申遗”之前,我们早就有此意向。但当我们还在为端午节要不要放假而争论不休时,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已经悄悄地获得了“申遗”的成功。其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一位韩国籍教授说的一句话:“因为江陵四面环山,所以韩国的江陵端午祭保存完整,且别具特色。”假如哪一天有一位韩国医生再说出类似的韩医话语,脸红的也只能是号称“申遗”大国的中国国民。
多少年来,我们总是习惯于把精神的支撑点放在过去,不是将其归过于不幸,就是托庇于祖荫,却很少会对当下反思。大约韩国的端午祭“申遗”刺伤了我们的自尊心,今日的中医改韩医“申遗”,势必将大大加快我们的中医“申遗”进程。但有一点要弄清楚,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不只是大国文化的心理满足和民族情感的狭隘自尊,最重要的是要以真正传承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传统文化。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只能说明一个文化的发源地,至于现在谁传承得好,谁保存和保护得更加完整,这才是最重要的。毕竟历史上的所有并不都能成为现实归属的有效证据。中医也不例外。
因而,韩国拟将中医改韩医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警示的就不只是我国中医的保护和发展,还有其他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