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方位多层次扩大就业 完成新增就业岗位逾54万
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上海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据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透露:今年以来,本市完成新增就业岗位超过54万个,职业培训人数超过20万人次;为困难人员提供就业岗位的公益性项目及“万人、千人、百人就业项目”,累计提供岗位近20万个。
上海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转轨、社会转型,出现了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高峰期的到来,以及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比较严峻。有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说,能否妥善地为这些人群提供就业岗位,不仅授之于鱼,而且授之于渔,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上海在直面难题、破解难题过程中,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已逐步构建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就业责任体系,扩大就业开始从数量型推进向质量型推进转变。
重点突破:困难人群就业
困难人群就业,一直是就业难题,因而也备受关注。
于是,探索困难群体就业新机制,连续两年被列为市政府“头号”实事工程。万人就业项目、千人就业项目、百人就业项目……一套套适合各区县自身发展特点的岗位被不断开发出来。
精心设计岗位,是这一机制推行以来广受欢迎的关键。上海在开发设计相关就业岗位时,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目标直指公共服务领域。城市交通不畅、河道养护力量不足、助老服务人员紧缺……一个个事关大城市和谐发展的问题,成了岗位开发的商机,一个个贴近百姓实际的就业项目由此诞生。这些项目一经推出,就迎来了火爆的报名场面,部分项目需求与供给之间甚至达到10:1的高比例。
政府购买岗位,成为上海解决困难群体就业的有力支撑。政府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购买服务和劳务,把原先应由政府承担的公共服务项目,通过财政出资的方式,交由社会组织来承担,改变了过去有一个项目就设一个部门的状况,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各界创造就业岗位的积极性。去年,仅"万人就业项目"吸纳就业人员就达11.6万人。得益于这种创新机制,不少低保家庭中有就业劳动能力的人找到了工作岗位,本市吃"低保"人数2004年出现了十年来首次净减。
职业培训:可持续就业
面对劳动力供大于求日渐突出的矛盾,上海还将眼光投向就业的可持续发展力上,通过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增强其就业的竞争能力。由政府"搭台买单"的青年见习基地、政府补贴培训,两张紧密关联的公共培训网涵盖了从青年人员到在职人员、从在校学生到"4050"人员、从动手能力到就业理念的劳动培训链,截至目前,已有数十万百姓从中受益。这条劳动培训网,由政府搭台买单,市民从中汲取知识,得到实惠。
以应届毕业生为主的青年见习基地,为青年人搭建了"三明治"式的职业发展平台-----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两者交错进行,解决了青年人在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截至去年末,全市青年职业见习学员达到6.2万人,见习后就业率达到66.1%。目前,培训网的对象已扩大到整个申城,原先面向失业人员的政府补贴培训,现在连郊区青年、退役士兵、服刑及劳教人员等也被纳入此培训范围。培训层次的逐步提高,提升了百姓的就业能力。
近几年来的培训亮点是,中高层培训比例上升,失业协保人员参加培训比例下降,这一升一降,正说明培训层次的总体提高。据了解,目前的政府补贴培训中,70%以上是中高层次的项目,而以往这个比例仅为50%左右。更让人欣喜的是,在培训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近30%,其中约有200名研究生参加了职业培训;而以往参与补贴培训较多的失业协保人员比例有所下降,仅占培训总数的30%左右。
着眼未来:增加非农就业
未来几年,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将是上海新郊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课题之一。据介绍,"十一五"期间,本市郊区农转非和农村非农就业总量将达80万,平均每年达到16万。面临转岗的农民,渴望提升非农就业能力。今年郊区农民盼到了一个喜讯:市政府实事项目之一---建立职业培训个人账户向郊区倾斜,有15万郊区农民将有幸拥有专门的职业培训账户,每个账户内起注金额为2000元。
手持一张账户卡,郊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可以和城市登记失业人员一样,自主选择培训机构,通过职业资格鉴定后,培训费由政府100%补贴。到目前为止,已有近8万郊区劳动者领取了职业培训账户卡。"订单式"培训,将就业服务提前到了企业招聘之前,瞄准不久后的需求开展技能培训,从而帮助农民顺利走上陌生领域的岗位。
记者在最新的《南汇区新建、扩建项目劳动力需求情况(意向)汇总表》上看到,从今年12月起到明年10月,全区将"新生"4499个岗位。该表共"网罗"了全区31个新建、扩建项目,并把各项目未来一年内的劳动力需求进行了详细说明。据了解,目前郊区其他地方也出现不少类似做法,如青浦区通过构建劳动、教育、产业等部门联动的"职业培训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上岗前培训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顺利就业;松江区则推出了《劳动就业指导目录》,对区内的先进制造业、旅游休闲业、农副产品生产业三大领域进行职位需求的预测,来促进"充分就业"。李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