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地种粮食,除去肥料钱、种子钱、人工费,没得啥子赚头。黄支书让我们改栽桑树,去年一季喂了3张蚕种,一张卖五六百元,一年喂四季,收入好多了,这日子越过越安逸了。”正在地里忙碌的王老汉对记者说。
王老汉说的支书就是黄朝忠。 为了村民们富起来,潼南县小渡镇皂角村村支书黄朝忠领着村民大面积栽桑养蚕,在渝西地区建起了1200亩蚕桑基地,年养蚕1000余张,人均增收近2000元,将昔日一个经济平平的后进村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特色经济强村。
皂角村曾是潼南有名的蚕桑基地,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蚕茧收购价一路下滑,挫伤了村民们养蚕的积极性,一棵棵桑树被村民伤心地砍掉了,村民们又回到了传统耕种方式,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皂角村要想富,还得种桑树。”黄朝忠在多方奔波后,引进重庆一蚕业有限公司无偿为村民提供桑苗和技术,承诺高于市场价回收蚕茧。
桑树栽下了,但一部分桑苗长势很慢,还有一部分却慢慢枯萎死掉了,黄朝忠及时找来技术人员,挨家挨户进行技术指导。桑树再次葱葱郁郁地长起来,不少农户都自发地扩大了栽桑面积和蚕房规模。如今,全村家家栽桑、户户养蚕,桑园面积发展到1200余亩,养蚕5000张,村民的养蚕年收入超过60万元,人均纯收入从10年前的不足1000元增加到如今的3000多元。
“我们准备把桑树发展到2000亩,实现年总收入100万元。”看着村里的千亩桑园,黄朝忠又开始规划下一步目标。
重青报记者 龙丹梅
来源: 重庆青年报 2006-10-08 10: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