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新闻网安徽三名在校大学生将户口迁至小岗村种蘑菇创业
28年前,凤阳县小岗村因率先实行“大包干”闻名全国,如今,小岗村再次“反租倒包”土地搞生产。不过,这次承包土地的不光是当地农民,还有三位在校大学生,其中两位还是小姑娘。
今年5月,来自安徽科技学院的苗娟、周盘龙和王中华三位同学,承包了小岗村的6亩土地,并得到县里12万元的贴息贷款,搞起了9个大棚生产双孢菇。7月份,为了创业,这三个分别来自安徽淮北市、安庆市和江西九江市的大学生把户口也迁到了小岗村,成了名副其实的农民。随后,3人还和村民一起成立“小岗村双孢菇协会”,王中华担任了该协会的秘书长。
再过10多天,小王他们的蘑菇就要采摘了。9月29日上午,记者来到小岗村,采访他们创业的甜酸苦辣。
酸:获得家人支持很难
“到小岗村承包土地当农民”,这个大胆有创意的想法,实现起来却并不顺利。
2005年,正在上大三、学习微生物技术专业、自修食用菌专业的苗娟、周盘龙和市场营销专业的王中华,与同学一起,到凤阳县委组织部干部张超的城东蘑菇大棚实习。经过几个月的接触和了解,这些在稻草和牛粪中长出的白花花的双孢菇,激起了年轻大学生的创业激情:目前双孢菇市场缺口大,所学专业又对口,何不自己动手去做?!
实习结束后,有意一起创业的9位同学经过商量,创业意向很快达成一致,只待征求家长意见。
但几天后,家庭的反对让其中6位同学先后退出,只剩下苗娟、周盘龙两位小姑娘和王中华。此时,3人同样也遭到家人的阻力。
来自安庆市的王中华说:“父母认为,我本来就是农村人,因怕我在农村受苦受穷一辈子,贷款将我的户口买到城市,后来我考上大学,现在又要将城市户口转到农村,而且还是大学生的身份,他们不能接受。”为说服父母,王中华“死缠软磨”,父母渐渐接受了他的想法。
远在九江的周盘龙父母希望女儿安心学习,毕业后能回到他们身边,也不支持女儿的创业打算。而来自淮北市的苗娟采取了先斩后奏,直到贷款和土地都到位,棚子也搭了一半,才告诉哥哥,让哥哥给父亲捎信:女儿决定到小岗村养蘑菇,做个农民,求老人家支持。58岁的苗爸爸也算“开明”,让苗娟的哥哥带给苗娟一句话:自己的事自己决定。
甜:优惠政策来得很顺
起初,限于资金,3人打算在城东先搞个小棚子做实验。看到这些学生铁心要做,原来的实习指导老师张超给他们指了条路:小岗村准备发展双孢菇,而且还可申请县里的贴息贷款。三人兴奋得不得了。在张超的引荐下,三位大学生来到小岗村,当即得到小岗村党委的欢迎,并免除建大棚的土地第一年租金。
随后,村里又给三位大学生安排了免费住房和吃饭的地方。“作为一名还没毕业的学生,我感到了被重视和尊重,感到了自我的价值。于是我们就来了。”王中华说。
很快,3人选中了一块面积约6亩的土地,决定先搞9个大棚。随后凤阳县提供的每个大棚6500元的补助款到位。7月份后,3人利用暑假开始建大棚,并把户口迁了过去,成为小岗村学历最高的村民。
学校在了解到他们的创业计划后,明确表态全力支持,并派中国菌物学会会员、安徽科技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何华奇博士担任他们的指导老师。
苦:费力费神,又脏又累
“搭蘑菇大棚实在累。”搬运毛竹和砖块、盖稻草、铺牛粪,费力费神,又脏又累,这让略显瘦弱的王中华和两个小姑娘叫苦不迭。烈日炎炎下,雷雨大风中,三个人天天忙碌、劳累着,遇到困难,相互鼓励支持。一个暑假,3人变得又黑又瘦。
9月14日下午,周盘龙抬砖时意外摔倒,胳膊摔骨折,只好先回九江老家养伤。为不影响施工进度,周盘龙将姐姐临时从老家请来帮忙。可施工进度明显太慢,3人一合计,就请了当地一位村民帮忙。
苗娟的爸爸看到回家的女儿又黑又瘦,很是心疼,他忙完自家的活,来到女儿的工地做“帮手”,现在还一直吃住在女儿的大棚里。
昐:期待生产上规模
开学前,9个大棚和里面的配套设施终于建好了,小蘑菇也长出来了。再过10多天就可以采摘了,需要聘请工人帮忙,但他们手里已没有余钱了。王中华算了一下,现在每人都投入了近6万元,县里提供的贷款和补助钱刚好用完。3人打算申请再追加贷款,“这事已经有了眉目。”王中华告诉记者,“以我们三个人名义申请的课题也已通过学校评审,立了项,事情正向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
“现在,小岗村的蘑菇销路没问题,村民们早就联系好了福建的客商。每个大棚450平方米,每平方米可产蘑菇15斤,我们9个棚能产五六万斤。按照目前每斤2块钱的市价,今年就有望把成本收回来。”
目前,种植双孢菇已经成为小岗村的主产业之一,基地也发展到了近百亩、35个大棚的规模。9月初,在各方的积极协调下,包括小王他们三个在内的当地农民,成立了“小岗村双孢菇协会”,王中华担任了该协会的秘书长。
三位大学生的“野心”是:今年先把投入收上来,未来几年引进深加工项目,让小岗村双孢菇的生产真正上规模。当记者问到,作为在校大学生,如何处理学业与事业之间矛盾时,王中华和苗娟说:我们创业利用的是暑假时间,而且在那边还请了一位工人代为看管蘑菇大棚,我们现在都是大四学生,课程相对来说较少,没课时,我们就赶到小岗村,偶尔也会请假,学校的老师也表示理解。所以,创业和学业之间的矛盾不是很大。
大学生创业应获支持
“在目前就业压力依然严峻的形势下,大学生仅仅去就业是不够的,条件允许,应该有选择地去尝试创业。”当天,专门赶赴小岗村调研的省教育厅副厅长虞志方告诉记者,我省去年有超过53%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就业,而创业者却只有寥寥的20多人,大约只占0.2‰。
他分析,大学生创业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环境,三点缺一不可。以苗娟、周盘龙和王中华三个人为例。他们创业意识和能力来于自己的实践和调研,苗娟和周盘龙学的是生物技术专业和食用菌专业,王中华学的是农产品市场营销,作为学校选送的“村官”,他还做过小岗村的“科技副村长”。这给他们提供了创业的意识和机会。其次,他们遇到了好的创业环境。凤阳县给他们提供了贴息贷款和创业补助,小岗村提供了优惠的租地政策、产品销路和生活条件,这足以解决其创业过程中的大部分问题。此外,学校的支持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安徽在线-安徽商报)[责任编辑:实习生刘宇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