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养老院里九成老人没回家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中秋节是全家团圆共享天伦的日子。因为这个节日并非法定假日,家人团聚的机会少了许多,而今年中秋正值10月6日,巧遇十一黄金周长假,亲人们是不是都能欢聚一堂呢?
记者从郑州市10家养老机构了解到,仅仅有不到十分之一的老人被子女接回家或者共吃团圆饭。是老人们不愿意回家呢,还是儿女们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老人?
九成老人养老院里过节
有的老人不愿意给儿女添麻烦,但每到中秋、春节,总有一些老人想家,想亲人,害怕被家人遗忘。
10月6日晚上8时30分,记者来到郑州市金水区福康老人院,大部分老人已早早躺在床上,电视还开着。
“今天有几个老人被子女接回家过中秋节了,老人家比较敏感,可能心里有点难过,上床上得更早些,谁知道能不能睡得着。”护理人员叹口气说,人老了,就像幼儿园的孩子一样,看见别人家的爸爸妈妈来接了,自己的爸爸妈妈没有来接,就会感到伤心难过。
昨天上午,记者再次来到这家老人院,几个老人有的坐着轮椅,有的半躺在藤椅上,默默地在院子里晒太阳,面无表情。护理人员给一个老太太梳着头发,老人絮絮叨叨地说着什么。
您想回家过团圆节吗?儿女来看望您了吗?这些问题对这些老人来说,似乎有些残酷,记者想了又想,竟然无法开口提问。走到后院,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站在路边甩手锻炼,看她表情比较轻松,记者跟她打了个招呼:“您好,阿姨,八月十五吃月饼了吗?”
“吃了一点儿,好吃得很哪。可惜我有糖尿病,院长不让多吃。”她呵呵一笑说。
“您在院里过的节?”记者顺势提问。
“孩子们十一那天来看我了,后来他们出去旅游了。”阿姨说,她虽然也想儿孙,可是年轻人有他们自己的生活,平时工作忙,好不容易有个假期,她还能耗在他们身边,不让他们放松放松?“院里有的老人想不开,埋怨儿女来得少,不接他们回家,我就劝他们,在院里生活多好啊,全天有专人照顾,早睡早起生活有规律,回家可享受不了这待遇。再说了,当父母的要有自我牺牲精神,不能让儿女觉得咱是个包袱。”
“确实也有儿女来接,老人不愿意给儿女添麻烦、不肯回家的情况,但每到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总会有一些老人产生情绪波动,想家,想亲人,害怕被家人遗忘,可能年轻人无法体会老年人的心情。”院长蒋玉珍告诉记者,院里有100多位老人,子女接走过中秋节的有两三个,中秋节当天接出去吃一顿午饭的也有七八个。“有的家属10月1日就把月饼水果送来了。连过春节,留在院里的老人也超过八成,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洋节,不把中秋节当节日过了。”
随后,记者又跟郑州爱馨老年公寓、郑州市老年公寓、管城区老年公寓、金秋益寿园老年公寓、南山幸福院等几家养老机构取得了联系,了解的结果是,老人们能回家或者能跟家人吃团圆饭的,均不足一成。郑州爱馨老年公寓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司女士告诉记者,他们所属的三个公寓共居住有400多位老人,跟子女回家或者一起外出吃一顿饭的,加在一起也只有寥寥二十几人。
没有回家并非不想回家
有的老人老早就起床,穿戴整齐,坐在门口张望。老人最终失望的眼神,让人感到心酸。
老人们在养老院生活,但不代表他们不想念家人。据了解,这些老人之所以来到老年公寓,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由于子女们忙于工作,无暇照顾老人,这些老人在家时就很孤独,特别是一些丧偶老人;另一方面,老人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影响儿女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母亲现在生活习惯了,不吵着要回家了。就是想我们,我每次来看母亲,她都拉住我的手不让走。”昨天,家住陈寨村的赵先生到老人院给母亲交护理费,他陪母亲说了一个多小时的话,老人还是恋恋不舍。“我母亲有时候脑子不太清楚,在家的时候跑丢过好几回,保姆也看不住她,我们成天提心吊胆的。在养老院有专人护理,我们也放心了,只要有时间,我们兄弟几个会经常来看她。”
昨天上午,记者在福康老人院二楼的一个房间看到,90多岁的李艳芳老人刚从家里回来,护理人员正给她垫枕头,老人挥挥手,跟女儿、儿子儿媳和重外孙告别。“走的时候得打着哄哄走,不敢一个个跟她说再见,要不她又该掉眼泪了。”李老太太的小儿媳妇说,婆婆偏瘫好多年了,生活不能自理,找了几个保姆都干不长,而他们姐弟五个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意,没办法长期照顾母亲,几个月前把老人送到了老人院,“两天前我们把妈妈接回家住了两天,这不,过完节送她回来”。
“每到节假日或者周末,许多老人就会有一种期待,盼望儿孙家人能来看看自己,有的老人老早就起床,穿戴整齐,坐在大门口张望。”郑州爱馨老年公寓的司副主任说,老人最终失望的眼神,让所有看到的人感到心酸。“不少老人在老年公寓生活习惯了,饮食起居、休息娱乐安排得井然有序,偶尔回家,子女都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晚睡晚起、饮食不规律、照顾也不周到,老人回去反而生活不方便。对于一些不便移动、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频繁改变生活环境也不是最好的选择,但他们更需要亲人的关心和牵挂。”
老人更加需要精神赡养
儿女的孝心是老人们幸福感的重要来源,儿女在精神上给予的抚慰是他们最看重的。
“我觉得尽孝是一种心意,而不仅仅是一种责任,表达爱的方式有很多种,是出自内心,还是敷衍对待,父母都能感受得到。”张先生是郑州“新市民”,也是“繁忙一族”,他的父母已经年过七旬,住在商丘柘城农村老家,今年国庆中秋节,他把父母从农村接来,逛街、购物、观光,带着母亲到医院看了多年的胃病,给父亲做了全面体检,他认为,现在生活好了,对父母尽孝不仅仅是让他们衣食无忧,更需要让他们精神愉快。如果仅仅在节假日去“看看”养老院里的父母,会让父母很伤心的。
“作为儿女,在传统的团圆节日,还是应该抽时间把老人接回家,共享天伦之乐。老人们不在乎儿女给自己带了什么礼物,更在乎儿女的心是不是记挂着他们。”郑州市心理学会专家王海勇说,儿女的孝心是老人们幸福感的重要来源,虽然很多子女都在节日之前或当天到老年公寓看望了父母,但这种方式太简单化,老人们很容易感到子女在敷衍自己,在走过场、走形式。“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子女的不同做法带给老人的幸福感程度从强到弱依次排列为:接回家、吃顿饭、去看看。而仅仅打个电话甚至不去,会使老人们非常伤心,在以后老伙伴之间的谈论攀比中,这种幸福感和挫败感还会数次重复,不断放大。”
郑州大学社会学教授纪德尚认为,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加上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在照顾父母方面,许多子女都显得力不从心,赡养负担相对比较沉重,这是不可否认、不容回避的客观现实。但赡养老人,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赡养,住在养老院的老人,吃喝已经不是问题了,许多养老院里还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但儿女在精神上给予的抚慰还是他们最看重的。
“每逢佳节倍思亲,当传统节日来临,老人渴望跟家人团聚的心情会更迫切,只要有可能,儿女都应当把养老院里的父母接回身边,共享天伦之乐。中华民族是讲求以孝为先的民族,应当尽量减少老人独自在养老院过节的现象。”纪教授还认为,老人最怕的就是孤独,许多老人都会尽量不给子女添麻烦,最重要的是为人儿女的应当能够体会到父母的感受,毕竟以后人人都会老。“还有人建议把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作为法定假日,给家人团聚创造条件,我觉得时间不是妨碍子女尽孝的主要原因,节假日也有人正常工作不放假,节日、假日、平时都可以接回父母共享团圆,如果说一年到头都没有时间跟父母团聚,那只能是想不想做、愿不愿做的问题了。”
编后
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节日,无论怎样,这一天,都不能让父母感到孤单。老人渴望和儿女团聚的那颗心是其他任何形式都无法代替的。不要只是认为,老人生活得好就可以了,比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来自儿女、家人的爱和关心。那首歌唱得好:“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百善孝为先,论心更要论迹。
记者 刘云文 首席记者 张鸿飞 图 (责任编辑:车东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