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为八百年古都,其历史文化的构成有两个方面:帝王文化和市井文化。帝王文化的载体是故宫和众多坛、庙、陵、园、府,而市井文化的载体就是胡同、四合院。中国幸存少量帝王时代的都市的市井建筑的,只有北京。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和故宫具有同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胡同、四合院承载的北京帝王时代的市井文化,是北京不可割舍的历史文化的一个层面。 这一问题,已引起北京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并采取了不少保护措施。
以笔者在北京四合院生活的经历,坦率地说,在那里生活并不舒坦(只有夏天比较凉快)。虽然笔者多年呼吁保护四合院,但也希望能尽快迁出四合院。
但我仍坚持认为,四合院不可大拆,只需加以整治。
整治的原则应是全面改善百姓的生活,使四合院得以长久保存。
首先是恢复四合院的本来面目。北京至少有90%以上的四合院沦为大杂院。一个四合院本来是供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居住的,现在一个院子住上几家、十几家,每家争相搭建小房子、堆放杂物,千方百计争夺空间,使得邻里关系很微妙,个人精神很压抑,家庭生活很不便,四合院固有的优点丧失殆尽。如果不彻底清除四合院内外的搭建房屋和杂物,疏散人口,恢复四合院的本来面目,保护四合院最终是一句空话。
其次,院内生活设施现代化。恢复四合院的本来面目之后,四合院内就有了生活设施现代化的条件。目前供水、供电、通讯设施基本完备,需要改善的也就是燃气、排水和卫生设施,室内则可由居民自行装修。如此一来,四合院的持久保护才有了群众基础。
第三,外观复古美化。整治四合院的外观,为的是恢复古都市井风貌。颓倾的门楼应予整修,残破的大门不妨修补油漆,使用红瓦、石棉瓦的理当换回青灰旧瓦,改作平顶的再起坡屋顶……凡此等等,使每一个进入胡同的人得以找到历史的感觉,体味到文化的温馨。
此外,应拆除一批质量低劣的四合院建为城市公共绿地,以改善老城区的环境。
保护、整治北京胡同、四合院,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而是非常复杂、艰辛、出力不易讨好的工作。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编制《北京胡同四合院保护规划》。使之作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一部分。该规划似应全面盘点二环以内老城区胡同、四合院的总体情况,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历史建筑标本保护和历史地段、街区保护: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四合院密集区和基本保持旧貌的整条胡同,列为绝对保护区,只进行内部整治,停止一切大拆大建;面积较小的四合院居住区只保护质量特别好或有纪念意义的四合院,其余的但拆无妨。四合院绝对保护区内,明清四合院原则上保留,质量特别低劣的可拆除改建绿地;民国以后的四合院原则上拆除改建绿地,质量特别好或有纪念意义的保留。
二、在三环以外建设廉价居住区置换老城区绝对保护的四合院。政府给予承办企业经费补贴、划拨土地、减免税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建设廉价居住新区,然后将四合院绝对保护区内的居民迁入,保护区的四合院则划归承办企业所有,经统一整治后再售出。
三、建立有效的多渠道的筹资机制。整治四合院的资金首先应来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项保护资金,北京市政府也可以拿出更多的配套资金用于四合院的整治;四合院内外排水、供气、卫生设施等基础建设经费可从城市建设税中支出。不足部分由负责运作的企业承担,再从新旧房屋置换中获得适当回报。
四、制订《北京四合院居住管理条例》。确定绝对保护区内的四合院居民应当承担的义务。
北京的胡同、四合院,是我国惟一幸存的帝王时代的首都的民居建筑,是八百年古都北京的市井文化的载体,其珍贵的历史、科学、文化价值像承载帝王文化的故宫、天坛、颐和园一样巨大,我们必须留下四合院绝对保护区,为中华民族留下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1年09月29日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