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建设中的中船江南长兴造船基地,已经批量承接新船订单45艘、684万吨,合同总金额达到32亿美元,生产任务排至2010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陈小津说起这些,无比自豪地说:“一个开工建设仅一年多的新造船基地,在11个月时间里就获得如此多的订单,在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史上前所未有,在世界造船史上也是未曾见的。 ”
更令人称叹的是,长兴基地已签约的这五型、45艘新船订单,全部是中船集团公司通过自主创新推出的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船型。其中,有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29.7万吨超大型油轮(VLCC)19艘,属全新开发船型的5100TEU巴拿马极限型集装箱船11艘,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16400、16500吨化学品船9艘,世界最大的22000立方米半冷半压液化石油气(LPG)船2艘,中国造船第一个国际知名品牌“中国江南型”散货船4艘。
“自主创新品牌撑起船舶工业一片天,吸引世界大船东争相到新建中的造船基地订船,这的确是船舶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奇迹,是中国造船人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干了一辈子造船的陈小津总经理深有感触地说。
陈小津告诉记者,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推动中国造船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以中船集团公司为例,经过“十五”期间的不懈投入与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大大增强,已经从过去被动地按照船东要求设计,发展到现在主动地去收集、分析各种船东需求,主动与船东联合开发、超前开发,向市场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一改中国造船界“先合同后设计,边设计边建造”的局面。
目前,中船集团公司在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三大主力船型上都形成了系列化、批量化、品牌化产品,综合技术指标与国外先进造船国家不相上下,实现了批量接单和标准化造船,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例如,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公司共承接5668TEU和4200TEU集装箱船各9艘,上海船厂共承接3500TEU集装箱船共15艘,广州文冲船厂前后承接1400TEU—1700TEU集装箱船共23艘,江南造船(集团)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公司共承接“中国江南型”、“中国沪东型”巴拿马型散货船40多艘,外高桥造船公司共承接17.5万吨级系列好望角型散货船近70艘,广船国际承接30000—50000吨成品油船近40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