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刚一上班,张朋就发现公司的橱窗里贴着一家软件公司的律师信。信中说,如果公司不采取措施停止使用盗版软件,可能会被告上法庭。
随后,公司所有员工都接到通知,以后安装任何软件都需要到技术部门备案、审批。 “大限”将至,这几天,张朋和同事们开始上网搜索常用的软件“破解版”,存在各自的电脑里。“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得花钱买了,我得多刻几张盘备份。”说实话,张朋一点儿都不觉得下载几个软件、刻几张盘能和侵犯知识产权扯上关系。
今年4月,零点调查公司针对北京、广州、杭州等6个城市及周边农村的2180名居民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和张朋一样,一半以上的城乡居民认为自己购买盗版光盘、下载盗版软件、购买假名牌产品等行为并不属于侵权行为。
其中,近10%的城镇居民和近20%的农村居民对侵权行为持“包容”态度。他们认为,部分抄袭别人作品,制售、购买盗版产品等,都不属于侵权行为。
为了打击盗版,今年7月15日起,公安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开展了“反盗版百日行动”。在北京方庄体育公园门口,农民工小王刚刚看完宣传海报,就蹲在地摊前买了件绣着一条鳄鱼的T恤。他怎么也想不到,国际知名品牌“鳄鱼”就这样“偷偷摸摸”地走进了他的生活。
有人曾在网上发帖,教大家如何辨别真假名牌。但本次调查发现,公众普遍认为知识产权问题与日常生活没什么关系。农村居民在这一点上体现得尤为突出,他们认为知识产权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比例最低,为34.5%,而城市居民及小城镇居民的这一比例分别是38.8%和45.6%。同时,13.9%的农村居民在面对“日常生活和知识产权保护到底有什么关系”的问题时,选择了“说不清”,这一比例是城市居民的5倍。
事实上,虽然农村居民对知识产权的认识最模糊,但他们有过实际侵权行为的并不多。对比数据发现,农村居民的侵权行为总体上比城镇居民少。三成左右的农村居民曾有过某种形式的侵权行为,而城镇居民的侵权行为接近农村居民的两倍。
本次调查还发现,学历越高的人,有过侵权行为的比例越大。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城乡居民的侵权行为都超过了居民总体水平,在拥有大专、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城乡居民中,超过半数的人曾经有过某种侵权行为,比例分别为54.1%和75%。
一名大三男生告诉记者:“我的T恤是30元的ADIDAS,牛仔裤是60元的LEE,运动鞋更是清一色的‘名牌’:NIKE、PUMA,连内裤都是CK的。”
有分析认为,学历越高的人使用知识产品的机会越多,但他们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并不比其他人强,也没有形成严格的行为约束体系。“可以说,目前我国的高学历人群,使用知识产品的能力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严重不对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