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新鲜出炉!昨天,市发改委发布了这一规划,十一五时期,本市需重点建设基础设施项目共约2400项,初步匡算累计投资约4700亿元。到2010年,北京的基础设施将大为改善,河流还清绿地增加,特别是交通设施变化最大,到2010年,轨道交通通车里程将比现在增加一倍,群众出行将更加方便快捷。
1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增一倍
轨道交通是群众最期待的公共交通工具,在十五期间,北京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就已经超过了建国以来的总和,新增轨道交通运营里程60公里,运营总里程达到114公里。
不过,这些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营能力趋于饱和,即使是通车不久的13号线,在上下班时段也是人满为患,市民通过公交出行的比例仅为28%。
十一五期间,北京的交通设施建设要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为主骨架,一般公路、城市道路、综合枢纽和其他交通设施统筹建设,民用航空和铁路运输同步加快发展,交通体系结构将更趋于合理。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主要骨架,轨道交通建设在十一五期间要全面完成奥运支线、轨道交通机场线、地铁5号线、地铁10号线一期等直接为奥运服务的4项轨道交通工程,还要继续做好地铁4号线、9号线和10号线二期的建设。
到2010年,轨道交通线网运营总里程达到270公里以上,这个数字,比十五期末翻了一番。
到2010年,中心城公共客运系统承担全日出行量比例达到40%以上;五环路以内85%的通勤出行时间不超过50分钟;边缘集团到达市中心出行时间在1小时以内;最远的郊区新城到中心城的出行时间不超过2小时;北京与周边地区主要城市的陆路通达时间在3小时以内。
为了鼓励群众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十一五期间本市还要建成四惠、一亩园、西客站、宋家庄、京北太平庄等公交客运枢纽,在中心城边缘的主要交通枢纽建设停车换乘设施,引导驾车的群众乘坐快捷方便的公共交通。
到2010年,本市将初步建成与道路交通容量相匹配的停车系统,市区基本停车位实现一车一位,公共停车位总量达到机动车保有量的10%以上。
2微循环小路疏通大路网
除了轨道交通,架桥修路也是十一五期间北京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头戏。这部重头戏,既包括建设快速宽阔的通天大道,也包括打通小关节,让街头巷尾连起来的微循环。
据了解,十一五时期,本市将建设高速公路近400公里,建成京津第二高速、机场北线高速、京承高速、京包高速、京平高速和六环路;改造完成108、109、110、111国道;建设连接密云、怀柔、顺义、通州、亦庄等新城的快速通道;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累计达到900公里,完成市域高速公路规划路网规模的80%以上,平原区重要中心镇都将与高速公路走廊相连接,实现区区通高速,到2010年,本市将基本建成城乡一体的高速路网。
除了高速路,城市快速路也在加紧建设,完成通惠河北路、阜石路、广渠路、姚家园路、蒲黄榆路等快速路建设,基本建成14条放射型快速路和3条快速环路组成的快速路网。到2010年,北京中心城快速路总里程要达到280公里。
要想跑得快,光有高速路、快速路还不行,要优化路网整体结构,打通一批贯通市区的南北通道,包括赵登禹路、蓝靛厂南路、北苑路、西大望路、玉泉路等;同时改造一批城市主干道,包括阜通东大街、朝阳路、万寿路、安立路等。还要让街头巷尾都连起来,十一五期间,本市的道路建设,格外注重修小路。
除此之外,十一五期间还将继续完成奥运场馆周边地区路网改扩建工程,同时进一步加快城市微循环系统建设,提高路网密度,提高现在道路利用率,让群众出行远路快捷,近道方便。
3环渤海地区三小时可通达
方圆500公里三小时交通圈是什么?这是指十一五时期北京对外高速公路、航空、铁路、港口快速发展,到2010年,北京与周边地区主要城市的陆路通达时间在3小时内即可完成,基本形成以北京为核心,方圆500公里区域内重要城市间的陆路快速交通网。
一是加快推进首都机场扩建工程建设,2008年奥运会前投入运行,实现年旅客吞吐量6000万人次,年货运吞吐量180万吨,年飞机起降50万架次,基本实现国际航空枢纽港功能。
二是积极推进铁路干线、城际轨道交通和铁路枢纽建设,完成北京南站、北京北站、北京东站等枢纽站点的建设,建成北京西站至北京站地下铁路直径线,强化全国铁路网中心功能,提高客货运输集散能力。推进以北京为中心,以京津为主轴,以石家庄、秦皇岛为两翼的环渤海地区城际客运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建设完成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京津之间通达不超过半小时。积极推进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最高时速达到350公里,5小时可从北京到达上海。
三是加快高速公路以及港口建设,打通出海通道。建成京津第二高速、京承高速、京包高速和京平高速公路,体现公路主枢纽功能;开发建设曹妃甸港区,加强与天津港、京唐港、秦皇岛港、黄骅港共同组成的渤海湾枢纽港群海洋运输体系的协调,形成通达的运输通道和海运连接。
环渤海区域大融合是必然,十一五期间,北京将致力于推进区域设施建设,包括积极推进环渤海京津冀都市圈区域交通和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区域合作创造基础条件。其中的任务包括上述三大项以外,还包括启动北京第二机场建设程序,完成项目前期选址工作;推进京石、京秦城际轨道交通前期工作;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基本形成以北京为核心,方圆500公里区域内重要城市间的陆路三小时交通圈。
4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到50%
水,是一个城市的生命线,对于北京城来说,水已成为一项稀缺资源。十一五期间,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北京市的水资源需求总量达到42亿立方米。
要完善水资源供应体系,首先要强化水资源供应能力建设。到2010年,本市要基本建成西有南水北调、官厅水库,北有密云水库,与地下水、再生水联合调度的水资源供应体系。
十一五期间,本市要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及市内配套工程,重点建设团城湖至第九水厂输水管线工程、丰台水厂、南干渠,启动团城湖调节池、北京段调蓄水库、第十水厂等水厂建设,改造田村山、城子和良乡等现有水厂,提高南水北调到京后城市供水保障能力。
十一五时期,中心城区要逐步对现有污水处理厂改造升级,提高出水水质,重点建设清河、北小河、吴家村、小红门、卢沟桥等再生水厂及配套管线,逐步使再生水成为河湖生态、工业冷却、城市绿化、道路浇洒、生活杂用等主要水源。积极引导、促进居民小区使用再生水。
郊区再生水厂要与生态湿地建设相结合,优先建设城市水源地再生水厂。在积极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同时,北京市应立足于挖潜,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供需矛盾。其中,再生水利用是缓解本市水资源紧缺和水污染两大问题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市发改委负责人说,到2010年,中心城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到50%以上,全市再生水年利用量达到6亿立方米。特别是结合郊区新城建设,每个新城新建一座骨干高品质再生水厂,相当于每个新城都建成一座来水稳定的中型水库,供给新城周边环境用水,灌溉沿线农业,同时涵养回补地下水,实现一水多用。
5六环以内河湖基本还清
城市水环境不仅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也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给水务工作者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北京要逐步治理和恢复历史河流水系,实现六环以内城市河湖水质基本还清。
河湖要还清,关键在治污,污水不直排了,河水才能见清流。在十五期间,本市的污水处理设施就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心城规划14座污水处理厂已建成9座,其余5座将陆续开工建设,污水处理能力由九五期末的128万立方米/日提高到十五期末的248万立方米/日,实际污水处理率已达到70%。同时,河湖治理注入生态理念,从系统治理的角度,以中心城水系治理为重点,综合治理完成了清河一期、转河、小月河、凉水河、新开渠等河湖水系,在夯实城市河湖防洪、排水功能的基础上,注重拓展河湖景观、生态功能,实现人水相亲、自然和谐的生态效果。
为了更加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创造宜居条件,十一五期间,北京还将在中心城新建污水管网700余公里,全面建成14座污水处理厂,完善厂网布局,中心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同时建设完善顺义空港、通州永顺等23座新城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管网,建设7座中心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管网,使新城的污水处理率也提高到90%,全面完成六环以内河湖水系治理200公里,逐步治理和恢复历史河流水系,到2010年,实现六环以内城市河湖水质基本还清,中心城和新城城市水系平水年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6百条园林大街扮靓中心城
一个宜居城市,除了生活方便、交通便利,优美的生态环境也必不可少,十一五期间,北京城要继续推进百条园林特色大街建设,配合1000公顷的公共绿地,像串串美丽的珠链,将我们的城市打扮得更加朝气蓬勃。
十一五期间,我们要继续推进集中公共绿地建设,建设生态效应突出的万米以上集中公共大绿地,总面积提高到1000公顷以上。
豁亮的大绿地要建,见缝插针的小绿地也不能忽视。北京还要完善以旧城为中心向外扩散的环状、放射状的城市绿网体系,积极推广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完善城市绿化体系。今后这几年中,要坚持集中公共绿地与小型公共绿地建设相结合,扩大绿色公共活动空间,重点建设中心城百条特色园林大街,形成特色园林景观。
1000公顷的集中公共大绿地,加上因地制宜建设小型公共绿地,按照500米服务半径要求,到2010年,在北京城,群众出行不到500米,即可见到青翠的绿地。
环境好,不仅城市见绿,还要有良好的区域生态系统。十一五期间,本市将抓紧实施《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加强北京与密云、官厅水库上游地区在水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合作与沟通,建立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长效合作机制;同时继续推进区域内生态工程、人工影响天气、原始森林保护等合作,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加强三北防护林和燕山、太行山山脉生态屏障建设,不断改善北京平原整体生态环境。
7天然气消费量达到70亿M3
能源是城市发展的命脉,对于北京这样一个特大型城市,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建设十分重要。十一五期间,本市将坚持开源增供、节能优先、优化结构、保障安全的原则,初步建立起以电为主,煤、气、油为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补充,多元互补、多方供应、协调发展的能源供应体系,重点加强电力、天然气、成品油供应能力建设,到十一五期末,能源供应能力满足6500万吨标煤的消费需求,实现既保障安全供应又保护环境的能源发展战略目标。
十一五时期,本市将增加门头沟、通州两个500千伏变电站,形成有昌平、顺义、通州、安定、房山、门头沟6个变电站组成的500千伏环网。同时还要新建和改扩建43座220千伏及155座110千伏变电设施,建设完成太阳宫热电厂、郑常庄热电厂、电子城热电厂,完成延庆10万千瓦风电厂。到2010年,本市新增本地装机容量30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到800万千瓦,本地发电能力力争达到电力负荷需求的三分之一以上。
十一五期间,本市还将大幅度提高天然气供应能力,在建设唐山曹妃甸液化天然气(LNG)工程的同时,还要建设完成六环路高压输配工程、中心城输配系统扩建工程,同时推进管道天然气向新城和重点城镇发展,到2010年,全市年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70亿立方米。
可再生能源将在十一五期间得到推广使用。由于建设部和北京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新政,太阳能、地热泵技术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技术已越来越得到公众的认可。
目前,北京市政府正在引导相关单位积极发展燃煤燃气锅炉联合供热方式,大力推广分布式能源、热泵等新型供热方式,十一五时期,本市将继续推广太阳能热利用,力争开发更多可再生能源,以替代传统能源,预计到2010年,本市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重将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4%左右。RJ047
上图:2010年轨道交通线网示意图
下图:2010年城市环境治理规划示意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