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共传奇特工的双面人生:曾经向四方提供情报
何谓忠诚?何谓真相?何谓爱国主义?范春安当时的进退两难让人难以想象
“这里是范春安。”
1975年4月29日,《时代》周刊在越南的最后一位记者范春安越洋向纽约总部发电。“所有美国记者都已紧急撤离。范春安现在主理《时代》办事处。”此后范春安又为《时代》采写了三篇报道,直到当年5月10日,他的名字才从《时代》版权页上消失。
2006年9月20日,越南传奇特工范春安在胡志明市的一家医院去世。 当年他白天以记者身份为西方新闻机构工作,晚上则向越共提供情报。有一段时期,范春安曾向包括越共在内的四方提供情报,堪称“四面间谍”。而作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分析家,范从上世纪60年代起,先后为路透社、《纽约先驱论坛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工作,最后在《时代》干了11年。
范春安1927年9月出生于西贡(现为胡志明市)的一家医院。18岁时,还是高中生的范春安辍学离校,加入越盟(越共前身)训练营。1952年农历新年,范应召进入西贡北部丛林,与正在创建南越中央局的共产党人会面。到了战区,范内心激动不已,但组织上的安排让他极为失望:他将成为一名间谍,加入新近成立的情报机构。在思想上,范一度极力排斥间谍工作,“那是猎犬和媒鸽做的事”。
1953年,范春安正式加入越共,入党仪式由黎德寿主持。黎当时在南越领导抵抗运动,1973年与基辛格同获诺贝尔和平奖(表彰两人为推动越南战争停火协议的努力)。黎德寿的弟弟时任越共南方安全局局长,正好是范春安的顶头上司。
这时为了躲避法国征兵,范春安到中央邮局当新闻检查官,为法国人过滤新闻,也便于学习英语。即便如此,他还是在1954年被征入伍。恰好他有个表弟在南越军队主管总参心战部G5,在他的帮忙下,范春安在越军总部当了一名副官。
随后,范春安结识了爱德华·兰斯代尔上校。心战专家兰斯代尔刚被CIA派到越南不久,很快就发现范春安很有前途,便和同僚开始向其传授间谍技术。“我是谢尔曼·肯特的学生。”范常调侃说,肯特是帮助CIA开创战略情报的耶鲁大学教授。战略情报是一种基于研究政治领袖人格的“报道式”情报工作,简单说就是“必须知道领袖们的性格和野心、观念和弱点,他们能施加的影响,以及在何种影响下他们将变得脆弱。必须知道他们的亲朋好友,以及他们活动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
这种“报道”手法在范后任《时代》驻越南记者时用得更为得心应手。一次他对一位越南作家说:“我的记者间谍双重职业既互相矛盾,又有相似之处。情报工作要求你收集、分析信息,然后像小猫掩盖排泄物一样保密。新闻工作也要你收集、分析信息,不过却是将其公之于众。”
当上法国、越军、CIA和越共的四面间谍后,范开始生活在噩梦边缘。“我一分钟也放松不了,当间谍迟早要被逮住受折磨,就像池子里的鱼。这是我最可能的命运。”为了舒缓压力,范经常和同僚一起抽鸦片。
不久,越共决定送范春安到美国上学,学习怎么做记者。经历一番波折后,1957年10月,范春安到了美国加州。在加州橙郡的一所大学,范被戏称为“孔子”,开始研习政治科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新闻学,还有西班牙语。进入了校报,他爱上了一位18岁的美国女生、校报编辑。在美国的两年,范春安还到《萨克拉门托蜂报》和联合国实习过。“这是我一生中唯一最无忧无虑的时期。”范回忆说。
(责任编辑:梅智敏) |